正確的方法比執著的態度更重要
愛因斯坦曾經列過一道有趣的等式: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艱苦勞動和少說空話,每一個執著的人稍稍努力都不難做到;而作為成功者必備的三大素質的核心,事實上是正確的方法。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而決定成功的往往是這1%。”布克森的一個經典管理案例就說明了這一點。
布克森旗下有眾多連鎖工廠,其中一位廠長遇到了難題,無論他采取什么手段,就是沒有辦法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他抱怨說,一切能想到的方法他都用了,強制命令、發獎金、好言相勸,但是都無濟于事。
布克森不這么看,他認為廠長雖然使用了很多方法,態度也非常認真,但是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于廠長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
這天,當白班工人下班時,布克森問了他們澆鑄產品的次數,獲知是6次之后,就在員工通道的地板上寫了一個數字“6”。第二天,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個數字變成了“7”。
為什么會這樣呢?
原來,當夜班工人得知地板上的數字的含義之后,他們不自覺地萌生了競爭意識,于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就這樣,廠長手里的“死結”被布克森輕輕一扯,就變成了一根明朗的線條。
在工作中,我們總是被教誨應該有一往無前的執著精神,但是執著的方向如果錯了,反而會與自己追求的目標南轅北轍,變成了鉆牛角尖。所以正確的方法比執著的態度更加重要。
我們的工作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或多或少會遇到各種難題,在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找到正確的方法,然后再點燃“執著”這個發動機,這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M和X同樣被公司看好。他們一個是公關部經理,一個是銷售部經理。原本大家都認為,公司總裁公關助理的位置非M莫屬??墒亲詈髤s是X成功坐上了這個位子。
當有人好奇地向人事部門了解時,才終于明白其中的奧秘。
原來,M雖然工作非常認真,對于公司交付的任務一概非常努力地完成,但是他不善于和同事交流。工作之外就沒有私交,與下屬較疏遠,匯報工作時往往說不清楚,只能找些“某某的確難以溝通”“我用過很多方法來調查”之類的話來解釋工作中的不足,公司考慮到他工作態度確實無可挑剔,但是顯然不得法,所以就把他調去了另一個部門當主管。
而X則非常注重溝通,和同事相處也非常融洽,與上司也經常交流,所以對于公司上下的情況都比較了解。不管出現什么情況,他都能匯報得非常清楚。所以雖然不在公關部門,但是他的工作方式非常適合總裁公關助理這一職位。公司考慮再三,最終提拔了X。
M的職場失利,固然有性格的原因,但是公關工作原本就對人際交往的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只是在辦公時間,一本正經地調查,很難知道員工和客戶的真實想法;而X就深知這一點,使用了正確的方法來開展工作,所以他能把這個晉升的機會搶到手。
上一篇:明確目標,執著追求
下一篇: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你要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