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不驚得安樂
也許,我們都是凡人,無法做到心如止水。老子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得到寵愛格外驚喜,失去寵愛則令人驚慌不安,把榮辱看得與生命一樣重要,那該活得多累啊!
大畫家齊白石有一句座右銘:“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齊白石都是一個有爭議的畫家,對他的畫風,有人大加贊賞,認為他是一位百年難現的藝術大師,“詩書畫印”無所不精,他筆下的人物、山水、花鳥都洋溢著濃郁的鄉土風情;但也有人或出于偏見,對他進行攻擊,或出于嫉妒,給他潑污水,或出于無知,對他妄加評論。老人一概置之不理,聽之任之。
“人譽之一笑”。齊白石頭腦很清醒,知道學無止境,天外有天。畫壇流派眾多,各有千秋,人家尊自己是大師,自己卻萬萬不能以大師自居。人如果驕傲自滿了,就要落后了,就離被淘汰出局不遠了。所以,盡管他長期生活在榮譽的光環中,但他既不得意忘形,也不故步自封,而是灑脫通達地“一笑了之”。
“人罵之一笑”。飽經風霜又看慣世態炎涼的齊白石老人深知,人多嘴雜,眾口難調。各人欣賞眼光不同,對同一幅藝術作品,喜歡者可能會捧到天上,厭惡者可能會踩在地上,還有人心存偏見或嫉賢妒能。所以,不必太在意外界的風風雨雨,惡意的罵聲、噓聲、鼓倒掌聲,雖然也難免會聲聲入耳,但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也就是了。為此,他還給自己立了養生之道的“七戒”——戒酒、煙、狂喜、悲憤、空想、懶惰、空度。當然,對于那些真知灼見的批評,即便有些刺耳,老人也是從諫如流。
與他同時代的還有一位老人——馬寅初,也僅僅用兩聲“噢”來回答世人的毀譽。1960年,馬寅初被免去北大校長的職務。兒子匆匆跑回家告訴他這個消息時,他只是漫不經心地“噢”了一聲,便不再言語,仿佛這只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他繼續看書,神態自若。
1979年,北大召開大會,給馬寅初恢復名譽,并對他高度評價。此時,馬寅初已經是97歲的老人了,但仍然健康清醒,當兒子雀躍地告訴他這一喜訊時,他只心不在焉地“噢”了一聲,便不置一辭,照舊閉目養神,心如止水,好像這事與他沒什么關系。
由此觀之,古今中外,大師泰斗都要有寵辱不驚、“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的本事才行,一個人如果一捧就飄,一罵就跳,是永遠難成大器的。何必去理會是非,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但求問心無愧。
【靜夜感悟】
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要保持平靜的心態,除了要經得起榮華富貴的誘惑,更要耐得住寂寞,這是一種超乎尋常的境界。而只有經歷過風雨和磨礪之后,我們才能看得到人生美麗的風景,才能體會到淡定人生的可貴。
上一篇: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下一篇:尋找生命的,坐標尋找生命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