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比較,比下有余
中國人愛攀比。身處農村喜歡比較誰家的房子高、誰家的院子大,身處城市喜歡比較誰家房子多、誰家車子好,老人喜歡比較誰家的孩子有出息,年輕人喜歡比較誰的工作好,當官的喜歡比較誰的級別高,治學的喜歡比較誰的職稱高……舉凡有國人之處,就少不了比較,而且還有個毛病,總喜歡向上比,比來比去就生出了許多不平、許多怨氣。
在一家企業當干事的老王,就是因為自己少評了一級職稱,少漲了二級工資,耿耿于懷,終日喋喋不休,有時大罵出口,已發展到精神失常的狀態,不能自控。我勸其想開些,他根本聽不進去,不久得絕癥去世了。
像老王這種因為比較而抑郁成疾的人雖很少,但有很多人在比較中平添了許多煩惱、許多憂愁,這又是何苦呢?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合理,人總有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在這種時候,必須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如果任其膨脹,越想越想不通,越想越生氣,對身體便會產生危害。
人什么時候會快樂?當發現別人比自己差的時候。雖然自己也有不如意的事,但是同更倒霉的人相比,就會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若是因病住院了,入院的時候肯定會比較憂愁,但看到自己是所有病人中病得最輕的,你就會高興起來。所以我們應該懂得這樣一條快樂的定律:向下比較比下有余。
向下比較的目的是為了讓心態樂觀,不是詛咒別人更差,不是幸災樂禍別人的不幸,而是對自己的狀態知足。
他用自己所有的積蓄開了一間便利店,經營雜貨,沒想到卻虧了本。他背了一大筆債務,賣出了那間便利店。
他滿大街去找工作,想一邊打工一邊慢慢還債。他屢屢被拒絕,最后終于失掉了斗志,頹然坐在路邊的椅子上。他現在除了債務已一無所有,生活對他來說沒有樂趣,只有負擔和痛苦,所以他想到了自殺,想以此種方式來獲得解脫。
這時,迎面走來一個人。那是怎樣的“走”啊,那人沒有腿,只是坐在一個自制的裝有輪子的大木盆內,用手撐著木棒,沿街推進。那人微笑著主動跟他打招呼:“您早,先生,今天真是一個好天氣。”他被對方的微笑感染,也努力微笑起來,說道:“您早,這的確是個難得的好天氣。”
說完這句話,他內心忽然一震,是啊,多么好的天氣,風和日麗,氣溫適宜。跟剛才那個人相比,他覺得自己是多么幸運,身體健康,行動自如,想想剛才的自殺念頭,他感到羞愧。
后來,他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終于找到了工作。幾年以后,他靠積蓄和銀行貸款重新開始創業。
晚年時,他已經創造了巨額財富,在出版自己的回憶錄時,他寫下這么一句話:
我憂郁,因為我沒有鞋。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個人,他沒有腳!
看看那些沒有腳的人,你還會嫌你的鞋子破舊、難看嗎?看看那些沒有房的人,你還會覺得你的房子狹小、局促嗎?任何時候,你都不是這世界上最悲慘的一個,所以,你沒有理由自怨自艾、煩惱痛苦。
上一篇:壓力是幸福的重量
下一篇:在貧窮面前抬起頭來貧窮不是你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