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韓秀珍:對兒女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
韓秀珍,靈武市崇興鎮龍須灘村8隊農民。四十歲那年丈夫出車禍走了,留下了白發公婆、三個兒子和繁重的農活,丈夫的去世對她打擊很大,但眼望著上老下小她在悲痛中站了起來,全力支撐起了這個在別人眼里失去了頂梁柱的家!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關于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很多名人也都對這個問題發表過自己的觀點。法國羅曼·羅蘭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蘇聯作家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在今年六十六歲的韓秀珍看來,最好的教育便是對兒女的言傳身教。
韓秀珍是土生土長的靈武人,不到二十歲嫁到同村的獸醫楊家。三十九歲時,丈夫因一場意外離世,留下了白發公婆和三個兒子。丈夫的去世對韓秀珍打擊很大,她完全可以改嫁,重獲一段新生活,但她說:“我上有老人,下有兒女,這種狠心的事做不出來,謝謝你們,以后這種事就不麻煩了。”婉謝了熟人介紹。她從悲痛中站了起來,全力支撐起在別人眼里失去了頂梁柱的家。日子清苦,內心對未來卻充滿期望。韓秀珍用藏在肚子里的眼淚教會兒女:面對困難,必須學會堅強!
韓秀珍任勞任怨,將整個家庭照顧得極為妥帖。幾十年里,女人做的活她要做,許多男人做的農活她也不得不做。平日里自己省吃儉用,精心計劃家庭各項開支,先后給兒子們蓋了新房,娶了媳婦,借債也陸續全部還清。在她的細心照料下,不僅將二兒子培養成大學生,家中的第四代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大孫子還被學校舉薦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碩士。韓秀珍經常教育兒女“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弟兄們絕不能鬧別扭,妯娌們之間更不能戳是非、倒閑話,一來不利于團結,二來惹人笑話,家庭不和睦,大家生活都不會幸福。如今,三個兒子家庭間從不鬧矛盾,孝老愛親,互幫互敬成為美好家風,也給鄰里樹立了家庭和睦的榜樣。韓秀珍以身作則的孝老行為教會兒女們:想要把日子過好,要學會勤儉節約;家庭和睦,是奠定幸福的根基。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莊戶人聞春而動,不待日出而作,只待日落而息。失去了丈夫的韓秀珍成了莊稼地里的一位能手。從開春規劃農事到秋天收獲作物,從如何增產增收到教會兒媳干農活,韓秀珍操碎了心。但也因此家有果香,人能果腹,還增加了經濟收入。烈日下的農村生活是辛苦忙碌的,但韓秀珍說:“眼是耙耙,手是叉叉,只要不停歇,一會兒就干完了。”韓秀珍用勤勞的雙手教會兒女們:好生活是靠精耕細作、吃苦耐勞得來的。
韓秀珍的鍋灶手藝也像她的為人處世一樣——綿柔醇香,村里有個大凡小事,大家都愛請她去掌勺,經她手做的各式菜肴美味爽口,鄰居里有幾家過大事時請她做大廚,辦出了上好的酒席。兒媳以婆婆為榜樣,做女人該做的事,在同輩間傳遞正能量,以孝敬公婆為榮,以盡母親之責為要務,村里人無不艷羨。
家和萬事興。韓秀珍以她的實際行動詮釋如何做一個好媳婦、好婆婆。如今,她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她吃苦耐勞、通情達理、持家有方、愛護晚輩、團結鄰里的事跡為大家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樸,用全身心的愛讓家庭始終保持著祥和的氣氛,贏得社會的贊許。
上一篇:《言傳身教,傳承孝道》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門風》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