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賣瓜夸瓜,合情合理
自賣自夸是現身說法
自賣自夸體現自信
不知在世上,究竟有沒有一個真的姓“王”,且又專門以賣瓜為生計的“老太婆”,但“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卻是不知已經流傳了幾百年、幾千年的一句俗語。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一聽這句俗語,便大略知道是貶義。仔細想想,這其中不僅有“耗子爬秤桿——自稱自”的貶義,尚有對商品經濟、商品交換中重“自我吹捧”者的譏諷。考量其淵源,雖然很復雜,甚至要涉及“國學”一類的傳統文化背景,但也是很有些意思的一件事情。
中國兩千來年的封建社會,尤其是秦漢以后,無不以“重農抑商”為基本國策,即重農耕,輕商品流通。這是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政策。舊時文人,無不以“耕讀傳家”為榮,以“錙銖較利”為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商賈以逐利為目標,自然是“小人”了。于是,在時興“科舉”的年代中,商賈及其后代,一般都被摒除在主流外,其“政治”地位與娼優相若了。漢時,財傾天下的卓王孫,反對其女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婚事,經濟地位的不對稱是其主因,社會地位的不對稱恐怕也是原因之一。盡管以“讀書人”之身份而經商并成功“挖掘”到一桶兩桶金者大有人在,但多半是在政治上失意或政治避禍的產物,如范蠡之為“陶朱公”(相傳,范蠡助越王勾踐成霸業后,為避禍攜西施乘扁舟出逃,后經商致富,世稱“陶朱公”)。因此,幾千年來,人們對牽涉到商品經濟的議論,往往以“君子恥言利”的“高”姿態,以譏誚之語出之了。在這種情況下,“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作為對商品交換中那種喜好自我宣傳者的一種譏諷,也就毫不奇怪了。難怪近世之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才嚴重地束縛了中國向資本主義進步的步伐,使近代中國在與西方列強的競爭中逐漸落后于西方諸國,越來越如“九斤老太”看到的那樣“一代不如一代”。這種見解恐怕也不該斥之為荒謬無稽。
譏諷“王婆賣瓜,自賣自夸”者,往往贊成另一句俗語:“酒好不怕巷子深。”這恰恰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古時候社會生產力的極端低下。由于生產力不發達,產酒的量也就很低、很有限,只需要靠口耳相傳,便成了“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根本不愁銷不出去。倘若某名酒的產量,如那稱已“窖藏”二三十年的什么“家酒”“宴酒”的產量,能像今天一樣數十、數百甚至成千上萬倍地上升,不去什么“市視”“省視”乃至“央視”一類強勢媒體中上個幾千萬、幾個億的“標王”廣告,僅靠幾個“貪那一杯”的粉絲口耳相傳就夠了么?不“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大力加強“宣傳力度”,切實加大“宣傳投入”,行么?
譏諷“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另一個原因,緣于中國人歷來提倡的自謙心理。“滿招損,謙受益”是中國人的古訓,是中國人行事的準則。這種謙虛有時幾乎達到了虛偽的地步。相傳,清末重臣李鴻章當年在域外請客“答謝”各界朋友時,一再自謙:請大家來吃的這頓飯菜,做得并不好。讓不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之西方人大惑不解,據說也使廚師“大為光火”——如此“反宣傳”,豈不是要砸我的“買賣”?而西方之人,大都喜歡強調“我能”“我行”,愛說真話而甚少自謙,有時直率得近乎天真。當年在法國紅極一時的拿破侖·波拿巴,不知在什么場合曾經講過一句“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話,這句話傳出來后,在西方很容易就被人們接受了。但此話傳入中國后,卻引起了不休的異議,至今似乎還沒有定論,更沒有形成共識。有不少人就爭辯說:人人都想當元帥,豈不亂了套?想當元帥者是不是有“政治野心”,腦后長沒長“反骨”?所以,很多人聽到這個分析,當然也就覺得不敢不能不該亂想下去。又有人講,實際上不可能人人都當元帥,為何要鼓勵這句話之流行?有人甚至站在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鼓勵人們甘做小草、甘為人梯,樂于為人作嫁,還是要提倡“人人都是一塊磚,天南海北任人搬”為好,等等。
其實,“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不謬。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瓜好瓜甜,自己不夸,何人知道?自己不夸,別人一貶自會措手不及。自己不夸,難道能冀望于別人夸?從古至今,許多皇帝都喜歡將自己統治的時期稱為“盛世”,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不也是自夸嗎?上行下效,文武百官都吹噓自己的德行,粉飾自己的政績,報喜不報憂,這算不算“自賣自夸”呢?作為王婆一類小老百姓,僅為吹噓自己的產品,僅有利己之目的,為何不該自夸,為何該受到別人的譏諷?“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豈有此理。
現代社會,酒好也怕巷子深。營銷、媒體、廣告……當這些現代推銷方式進入人們生活的時候,某個巷子中還有什么好酒未被人認識的情況已經很少了。在各種五花八門的畫面、音響、文案越做越好的廣告的狂轟濫炸之下,真的、假的,或者真假成分各占多少“份額”的東西,早已使許多人皂白莫辨,有時真就應了《紅樓夢》中那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的話。這時的王婆在賣瓜時,如不自夸,真的似乎也變成了假的;如不自夸,如何維護自己和公眾的利益?最近媒體報道,許多老字號商標被別人惡意搶注,這更令“王婆”們的行為行之有據。看來,要讓國人樹立“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理念,樹立“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有理的理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然,“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不能是不符合實際的夸夸其談,必須夸之有理,夸之有據。古人其實是深明此理的:亂夸一氣地夸,終究是要吃大虧的。
上一篇:《狹路相逢智者勝》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班門多弄斧》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