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熱愛,才能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人生在世,要有一番成就,就必須要有目標,這是毋庸置疑的。正是因為這一點,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手頭的工作毫不起眼,于是,他們總是渴望擁有一份更能發(fā)揮自己能力與價值的工作。其實并非身居要職才能有所成就,只要專注于手頭的工作、全力以赴,你就能產(chǎn)生火熱的激情,就能每天獲得進步并最終有所成就。成功始于源源不斷的工作熱忱,你必須熱愛你的工作。熱愛你的工作,你才會珍惜你的時間,把握每一個機會,調(diào)動所有的力量去爭取出類拔萃的成績。
詹姆斯·巴里說:“快樂的秘密,不在于做你所愛的事,而在于愛你所做的事。”工作在我們的人生中占據(jù)了大部分的時光。如果不能熱愛自己的工作,那我們就會整天處在郁悶之中。比爾·蓋茨有句名言:“每天早上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fā)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
蘇格拉底說:“不懂得工作真義的人,視工作為苦役。”這句話的含義是,工作是否能為我們帶來快樂,取決于我們對工作的看法。因為快樂的秘密不在于做你所愛的事,而在于愛你所做的事。當我們能做到為自己工作、為明天積累時,我們將擁有更大的揮灑的空間,更多的實踐和鍛煉的機會。找到工作中的樂趣,能夠讓你在工作崗位上更主動更積極地處理各項事務,為自己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工作機會和發(fā)展空間。
我們不妨先來看下面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在西方,有一個人在死后來到一個美妙的地方,這里能享受到一切他曾經(jīng)沒有享受過的東西,包括妙齡美女和美味佳肴,還有數(shù)不盡的傭人伺候他,他覺得這里就是天堂。可是,在過了幾天這樣的生活后,他厭倦了,于是,對旁邊的侍者說:“我對這一切感到很厭煩,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給我找一份工作做嗎?”
他沒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卻是搖頭:“很抱歉,我的先生,這是我們這里唯一不能為您做的。這里沒有工作可以給您。”
這個人非常沮喪,憤怒地揮動著手說:“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獄好了!”
“您以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溫和地說。
這則寓言故事是要告訴我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樂。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直到失業(yè)之后才能體會到這一點,這真不幸!
追求快樂固然沒有錯,但你要明白,只有踏實工作才能真正獲得快樂。不可否認,浮躁的現(xiàn)象在當代社會極為普通,具體表現(xiàn)為人們看不到勞動的真正價值,更做不到安心工作,往往心浮氣躁,事情剛做到一半,就覺得前途渺茫、失去興趣,于是,大多數(shù)人一事無成。
事實上,即使你現(xiàn)在感覺厭煩工作,你也應堅持再作一些努力,忍辱負重、積極向前,這將引起你人生的根本大轉(zhuǎn)變。
孫女士是一個典型的事業(yè)型女人,但同時,她又是個不喜歡喧鬧的人。2003年,她就開了一家自己的茶樓,很多朋友問她為什么做這行,她的回答是:“我喜歡安靜的氛圍,安靜地聽音樂,安靜地喝著茶,這樣,所有的生活、工作的壓力也都不翼而飛了,所以我覺得開這個茶樓能讓客人心神安寧。”
的確,開業(yè)至今,孫女士的茶樓在圈內(nèi)已小有名氣,黑白色調(diào),純正的法式風味,大廳里有一面偌大的書墻,清淡的書香與法式氣質(zhì)融為一體。認識她的人都說,孫女士像極了她店內(nèi)墻壁上所畫的女子:安靜、溫柔、追求完美。
但她似乎又總是充滿能量,總是不知疲勞地工作。
對孫女士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是早上起來看著兒子在樓下玩耍,因為她要到深夜才回家。“我希望客人在第一時間里就能感受到我們準備好的一切——干凈的空氣、新鮮的花、清澈的玻璃窗、沒有味道的衛(wèi)生間……”孫女士總喜歡親自招呼客人,“我所做的全部都是站在客人的角度上,把自己當成一個客人去挑剔。”
無論在什么時候,孫女士都是一個工作狂:以前作為公司的部門經(jīng)理,每天工作時間常常超過8小時,精力旺盛,喜歡挑戰(zhàn);自己做老板了,還事必躬親。“我只要一工作就感覺非常滿足”,孫女士說,“我覺得我是屬于壓力型的,壓力越大工作越出色。”
故事中的孫女士為什么能擁有成功的事業(yè)?因為熱愛!是這份熱愛讓她充滿了能量。而其實,你也能做到,即使你現(xiàn)在感覺厭煩工作,你也應堅持再作一些努力,忍辱負重、積極向前,這將引起你人生的根本大轉(zhuǎn)變。
的確,在人生經(jīng)營中,倘若勞動不能給我們帶來至高無上的快樂,那么,即使我們能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最終結(jié)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而且,專心致志于工作所帶來的果實,不僅會讓我們有成就感,還可以為我們奠定做人的基礎,錘煉我們的人格。
上一篇:哀莫大于心死,無論如何“心”不能敗
下一篇:堅定信念,告別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