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再逼真的稻草人,也不是真實的人”|稻草人謬誤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你心里可能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要叫“稻草人謬誤”?
很簡單,請你思考一下,稻草人在生活中是做什么用的?通常,它被放在農田或莊稼地里,穿上人類的衣服,遠遠看去就像一個“真人”。放置稻草人的目的,是因為人們無法時刻守在莊稼地旁邊,只好借助稻草人這個道具,來嚇走飛禽走獸。
了解了“稻草人”的由來與作用,我們再去分析“稻草人謬誤”,就容易多了。在辯論過程中,為反駁對方的立場,而歪曲、夸大或以其他方式曲解之,使得被攻擊的不是對方的真實立場,而是更容易被批判或拒絕的立場,這就是稻草人謬誤。
這一謬誤的過程就好比,甲想要反駁乙,就在乙的旁邊故意樹立起一個稻草人代表對方,然后以攻擊稻草人的方法來冒充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反駁。稻草人謬誤,通常并不是無心之過,而是刻意歪曲對方的論點,比如下面這段對話。
甲:“我并不認為孩子應該在大街上亂跑。”
乙:“把小孩關起來,不讓他們外出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那真是太愚蠢了。”
甲的觀點是,孩子最好不要在大街上亂跑,但乙在反駁甲的觀點時,卻故意曲解,樹立了一個稻草人——“把小孩關起來”。要避免孩子在大街上亂跑,可以有很多方法,甲從未提過“把小孩關起來”,顯然這就是乙犯的稻草人謬誤。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最大限度地避免稻草人謬誤的發生呢?
這需要我們站在真實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秉持平和的心態,減少歪曲、夸大及以其他的曲解方式來攻擊他人更容易被批判或拒絕的立場,一切用事實和證據說話。當有人對你聲情并茂地講起某件事或某個人時,不要被那些扭曲的、顛倒是非黑白的語言影響,要知道,嚇唬莊稼的那些稻草人,無論看起來多么逼真,也不是真實的人。我們要用正確的、理性的方式,去對待身邊的所見所聞。
上一篇:“你說喝酒對身體不好,你不也喝嗎”|訴諸反詰
下一篇:“雙重否定等于肯定,是這樣的嗎”|雙否定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