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原則,別隨波逐流
哈佛在學子的心中不僅僅是一座知識的殿堂,更是一所精神和品質的家園。哈佛大學的教授時刻謹記身教重于言教的育人理念,端正自身的行為和品行,也正是這一點,使得哈佛大學的美名流傳甚廣。
下面是發生在哈佛大學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時逢1986年,正是哈佛大學建校350周年,校方準備校慶與畢業典禮同時舉行,并邀請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參加盛典和發表演說,因為哈佛大學300周年校慶時,羅斯福總統參加過慶典。這也是為大學爭輝的事。但沒有想到里根總統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授予他哈佛榮譽博士學位。這本身是一件小事,但以學術水平為唯一標準來聘任教授和授予榮譽學位稱號的制度,使哈佛大學的董事會、校長、教授會斷然拒絕了里根總統的要求,里根因此也沒有參加哈佛的350周年校慶活動。
試想,如果換作某些大學,總統提出擔當名譽教授的要求時,有幾所能夠堅持聘任教授的原則而拒絕呢?哈佛做到了。在政治化、商業化的熏染下,許多大學向權力意志的行政機構蛻變,學術自由、崇尚真理的大學傳統正在經受挑戰。哈佛人死守自身的原則,才更顯其偉大。
同是美國另一所著名學府的西點軍校,由此畢業的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曾說,非常情況下能否堅持原則,常常是判斷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重要依據。
在一個漆黑的、狂風暴雨的夜晚,大副從駕駛室出來走向船長說:“船長,船長,我們的海道上有燈光,而且他們不愿移開。”
“他們不愿移開是什么意思?叫他們移開。告訴他們立即右偏。”
信號發了出去:“右偏,右偏。”發回來的信號說:“你自己右偏。”
“我就不信。這是怎么了?讓他們知道我是誰。”信號發出去:“這里是密蘇里巨輪,請右偏。”信號發了回來:“這里是燈塔。”
正確的原則猶如燈塔,它們不會移動。它們是自然法則,我們打破不了。我們要么讓自己與它們相悖,要么去學習它們、調整它們、利用它們,并感激它們。然后我們自己得以發展,得以解放,得到使用這些原則的能力。
的確,在社會生活中,不管干什么,都要有自己的原則。這里的原則既包括辦事的方法,也包括為人、處事的立場、主見。一味地遷就、順從別人,實際上是軟弱的表現。做人不能沒有原則。沒有了做人的原則,也就沒有了衡量對與錯的尺度。
原則是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標準。它規范著人應當怎樣,不應當怎樣,可以怎樣,不可以怎樣。大凡一個人,在想問題、干工作、辦事情的過程中,都有一個講原則的問題。敢不敢于、善不善于講原則,是檢驗一個人、一個單位、一個國家修養和素質的一塊試金石。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古書絕籍被毀于一旦,讓人痛心疾首。第二天,這場重大事故學校上下得知,有名學生尤其面色凝重。
原來,在這場突發的火災之前,這名普通學生違反圖書館規則,悄悄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館外,準備優哉游哉地閱讀完后再歸還。突然之間,這本書就成為哈佛捐贈的三百本書中的唯一珍本。怎么辦?是神鬼不知地據為己有,還是光明坦蕩地承認錯誤?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惴惴不安的學生終于敲開了校長辦公室的房間,說明理由后,鄭重地將書還給學校。霍里厄克校長接下來的舉動更令人吃驚,收下書表示感謝,對學生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然后又把他開除出校。
哈佛的理念是:讓校規看守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有人說,天下最糟糕的事就是不講原則。不能否認,現實生活中有堅持原則、剛正不阿者命運坎坷,八面玲瓏、圓滑世故者左右逢源的現象。但是,這只是一時的結果,對于人生來說,這一點甜頭只會為日后種下苦果。
一位哈佛教授這樣告訴他的學生:“我們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調整自我,但信守不變的原則。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基礎上,逐漸創立自己新的原則,使自己不斷發展,不斷完善。”
上一篇:在角落里綻放美麗,世界給予你美麗回饋
下一篇:堅持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