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的停頓,留給聽眾思考的時間
通常在說話過程中,為了考慮到聽眾的接受度,讓聽眾有相當多的時間消化自己想傳遞的信息,同時也需要時間給自己控制節奏、理清思路、觀察反饋。當然,這樣的停頓時間是較短的,否則就會造成說話啰唆的現象,在停頓時需要保持一定的連貫性。話語的停頓主要基于兩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相信沒有任何人能憋足一口氣將所有的內容都說完,他需要喘息的時間,或者喝水的時間,如果使用聲帶的時間過長,會造成聲音沙啞,甚至上氣不接下氣,聲音也會變得越來越弱;另一方面是因為語言本身需要停頓,諸如語法、邏輯、感情,還有一些特殊停頓,這都是需要的,否則那將不會成為句子,說話者既沒有能力說下去,下面的聽眾也無法聽明白。
美國前總統林肯在說話時有個習慣就是適當的停頓,當他說到某個重要的問題,而且希望這些內容能在聽眾的腦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時,這時他的身子會向前傾,注視著聽眾的眼睛,大概會停頓一分鐘的時間,他一句話也不說。就好像突然而來的嘈雜聲音,這種突然帶來的沉默,往往也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這樣的停頓,會讓每一個坐在臺下的聽眾都豎起耳朵,十分專注地聽對方接下來會說些什么內容。當然,恰到好處的停頓會讓你的聲音發揮出較好的水平,如果是牽強的停頓,則會對你的聲音產生不利的影響。
林肯在這段話語中的停頓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似乎可以從他的自傳中找到答案,一位曾替林肯寫自傳的作者寫道:“這些簡單的話語,以及他當時的演說態度,深深地打動了每個人的心。”確實,適當的停頓,不僅能夠讓我們的嗓子暫時獲得休息,還能夠增強語言的表達力。
那在實際說話中,我們該如何掌握停頓,以至于讓聲音發揮出最好的素質呢?在這里,我們列舉了最常見的幾種停頓。
1.邏輯停頓
著名專家說:如果沒有邏輯的停頓的語言是文體不通的話,那么沒有心理停頓的語言是沒有生命的。邏輯停頓是根據你在一個句子中需要被強調的停頓,邏輯停頓是一種表達感情的需要。
2.特殊停頓
特殊停頓是為了加強某種特殊效果或應付某種需要所作的停頓。停頓的表現力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變含糊為清晰;變平淡為突出;變平直為起伏;變松散為整齊。
有些排比句通過停頓變得很美,節奏很好,要聲斷,氣不斷,情不斷。要重復強調的是停頓不是中斷,只是聲音的消失,它絕對是氣流與感情連起來的,有停就有連,而在某種激烈、緊張的情況下需要連接。
3.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又叫自然停頓,中心語與附加語之間會有一個小小的停頓,一篇講話稿中用標點符號表示的地方要停頓,不同的標點符號,停頓的時間長短不一樣,它們停頓的時間是:句號(包括問號、感嘆號)>分號>冒號>逗號>頓號,從結構上,是段落>層次>句子。
4.感情停頓
感情停頓又叫心理停頓,邏輯停頓為理智服務,感情停頓為感情服務,表示一種微妙和復雜的心理感受時需要停頓。
當然,說話時的停頓,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恰當的停頓不但可以讓說話層次分明,突出話語重心,吸引聽眾的注意力,還能夠前后照應。有條理的說話才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以及邏輯性,達到徹底征服聽眾的目的。如果缺乏應有的停頓,一直不停地說下去,就會讓人有急促感,也表達不出說話者的感情和力度。
上一篇:當眾演講,緊張是很正常的反應
下一篇:換位思考,把話說到聽眾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