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下,幸福需要自己來成全
某天,老板把你叫到辦公室,給你發了個價值不菲的紅包,并且對你說,因為這段時間你的工作成績突出,公司決定專門給你一人發獎金。
老板同時再三叮囑:這是給你一個人的,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啊。
拿著沉甸甸的紅包,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可很快你就發現,老板不僅給其他人也發了紅包,而且有些人的紅包比你的還大,于是拿到紅包的幸福感還來不及回味,便很快轉而陷入一種失落和痛苦中。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其實,一個人幸福不幸福,不僅取決于個體獲得的滿足感,還取決于和他人的比較。通過比較,既得的滿足感和初始的欲望就會發生變化。
比如你初始的欲望是想將草房蓋成瓦房,按說當你將草房換成瓦房時,應該感到幸福,但這時你卻發現鄰居正在蓋樓房,于是剛剛涌起的幸福感便隨之消失,你想蓋起比鄰居更高的樓房。欲望膨脹,來源于和他人的比較,是人不幸福的根源。放不下內心的欲念,幸福從何而來?
《巴爾的摩哲人》的編輯亨利·路易斯·曼肯曾說過,財富就是你比你妻子的妹夫多掙100美元。
行為經濟學家說,我們越來越富,但并沒有覺得更幸福,部分原因是,我們老是拿自己與那些物質條件更好的人比。
電話發明以前,人們不用電話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快樂,但現在如果沒有電話,你和別人溝通的范圍就會受限,所以沒有電話的人就想擁有一部自己的電話。在過去,沒有車照樣可以出行,但現在,你不得不擠公共汽車,不得不為買火車票而焦頭爛額。
再從教育上看,若在過去,不上學也不是不能生活,但現在每個人都在盡最大的努力,上更好的學校,為的就是獲得比別人更好的社會通行證和更強的生存能力。
社會的發展,讓我們的欲望不斷瘋長,也讓人們的內心充滿了焦慮。現代社會整體發展了,即使最窮的人,也比古代一般的富人生活優越。有人曾做過比較,說現在一般家庭都用上抽水馬桶了,而無人匹敵的古羅馬帝國國王當時只能蹲石板砌成的茅坑。可盡管如此,現代人還是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對此,我們不禁要思忖,幸福到底是什么,或許,它不是豐饒的財富,不是便捷安逸的生活,不是物質上的豐足,而僅僅是內心的安適和滿足。
夏普說過:“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你能做,那就是與那些不如你的,比你更窮、房子更小、車子更破的人相比。可問題是,許多人總是做相反的事,他們老在與比他們強的人比,這樣會產生出很大的挫折感,覺得自己不幸福。”
科內爾大學的教授羅伯特·弗蘭克說,當被問到你是愿意自己掙11萬美元,其他人掙20萬美元,還是愿意你自己掙10萬美元而別人只掙8.5萬美元呢?大部分的美國人選擇后者,他們寧愿自己少掙,別人不要超過他,也不愿意自己多掙別人也多掙。
生活中很多人常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自慰。比上,我們會感到痛苦;比下,我們會感到幸福。而我們下面的人,則因和我們比上而痛苦。
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而一個人的痛苦,則屈居在他人的幸福之下。
從古到今,多少哲人用心思索過幸福的真諦,描繪幸福的奇幻絢麗,如果幸福的本質即是“比較”,那么人類該有多么可悲。
人生在世,往往易被外物所牽引,古人告訴我們應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而真正達此境界的又有幾人?
我們總是放不下對利益的追逐,放不下對欲望的渴求,通過比較,我們或者尋求安慰,或者自慚形穢,殊不知,幸福需要自己來成全,學會放下,才能尋找到真正的幸福。
上一篇:學習溫商生意經:吃大苦發大財
下一篇:守得“大愚”才是“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