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把話說到聽眾心坎上
在《戰國策》中,游說列國的說客們經常運用各種方法去說服各國君王接受自己的觀點,往往能取得巨大成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李斯《諫逐客疏》。
作為一個被放逐的對象,李斯沒有強調逐客令對這些異國人才的打擊,沒有強調異國人才對秦國的奉獻,而一直在強調如果驅逐了這些異國人才,秦國將蒙受什么損失,同時秦國的敵國將得到什么好處。志在統一天下的秦王,或許并不關注國內的得失,但卻很在意敵國力量的消長。李斯的諫書正說到了秦王的痛處,也是秦國利害關系最關切的地方。秦王即使再討厭國外人士,也不敢反駁了。曾被列為驅逐對象的李斯留了下來,后來甚至成為秦國的丞相。
的確,脫稿講話其實就是與聽眾的一次溝通,這期間,如果一個人絲毫不顧及聽眾的感受,只對自己關心的問題侃侃而言,那么,自然很難引發觀眾的熱情和激情,也就無法打動對方。反之,如果他能切身考慮到對方的利益,說對方想聽的話,那么此時開口,必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這就是換位思考,換位思考就是我們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從而讓我們看到對方的處境、想法等,這樣,我們能對事物產生深度的認識和把握,從而幫助我們把說服的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
那么,我們怎樣說才能打動聽眾呢?
1.多說親切的話
如果你凈說一些枯燥無味的大道理,或者滿腦子“陽春白雪”的思想在作怪,經常說一些文縐縐的話,就會讓聽眾覺得你過于偽裝,從而在內心里就疏遠了你。
比如,在和聽眾寒暄的時候,說一些“路上沒有堵車吧?”“最近還好吧?”之類的話,就會讓對方覺得你把他當成了朋友,對你產生親近感。
2.多提及聽眾的名字
一次演講中,卡耐基坐在主講人的旁邊,在開始演說前,他發現一點,他看到主講人四處走動去打聽那些陌生的人,卡耐基感到很奇怪。在后來的演說中,卡耐基才明白——主講人是為了把剛才打聽到的名字運用到演講中,他更注意了一下臺下聽眾的表情,那些被提及名字的人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快樂。當然,這個簡單的技巧已經為他贏得了聽眾溫暖的友情了。
3.全身心投入到講演中
演講需要你投入高度的熱忱,當一個人只被自己的感覺影響時,他的熱情就會被點燃,他的行為、語言都會出于自然,一切也就順其自然了。
事實上,任何表達技巧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全身心投入到演講之中的基礎之上的。
4.讓你的聲音展現生命力
不得不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少人都失去了年幼時的純真和自然,與人說話、溝通也都陷入模式化之中,變得沒有生氣,但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名好的演說者,你就不能拒絕吸收新的詞匯,或者吸收新的表達形式。
5.以“情”動人
(1)坦露心聲,真情動人
俗話說:言為心聲。在演講中,如果演講者的話是發自內心,發自肺腑,有自己的真情實感,那么,聽眾的情感之弦就更加容易被撥動,演講者和聽眾的共鳴就會更強烈,聽眾也就更加容易接受演講者所表達的觀點。
(2)適時評述,激情動人
激情,是情感的瞬時爆發,是最能夠打動聽眾、征服聽眾的。適時地對演講材料進行充滿激情的評述,表達自己的意見,抒發自己的感情,是讓觀點深入人心,引起共鳴的又一妙招。
(3)鋪陳渲染,豪情動人
在演講中,利用鋪陳渲染方法為演講的主題“蓄勢”,可以激起聽眾強烈的共鳴,把演講推向高潮。尤其在表達理想、志向和成長感悟時,運用鋪陳渲染更能達到節奏和諧、情緒激昂、語氣磅礴的表達效果,給人一種積極向上、氣勢恢宏、壯志豪情的美感和震撼,更容易以豪邁的情感和氣勢征服聽眾。
的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晒Φ难葜v離不開“情”,情感在演講中就像橋梁一樣,聯結著演講者和聽眾的心。以“情”動人心,就必須要求演說者從聽眾的角度說話,這樣的演講才更耐聽!
上一篇:恰到好處的停頓,留給聽眾思考的時間
下一篇:提高語言表達的連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