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賣關子,迅速吸引聽眾的注意力
可能很多演講者在演說過程中都有這樣的感觸:一上臺就開始正正經經地演講,會給人生硬突兀的感覺,讓聽眾難以接受。而如果能在開場時賣賣關子,則能迅速吸引聽眾的注意力。這就是演講過程中的懸念。演講中的懸念是指聽眾的一種心理活動,這種心理的產生基礎是聽眾對某種事物的認識有個大略的了解,但現在向他傳達的則是已經變化了的事物,他們對此產生了關心的情緒,繼而把想探個究竟的想法急切地表達出來。
人們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慮,非得探明究竟不可。在開場白中制造懸念,能激發聽眾的強烈興趣和好奇心,在適當的時候解開懸念,使聽眾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也使演講前后照應,渾然一體。
可以說,懸念是打開領導者成功演講之門的金鑰匙,這種心理活動的過程,如果能被演講者在演講時恰當利用,就會使聽眾聽完后產生一種愉悅感,進而真切理解演講者的意圖。
陶行知在這次演講中,就是以展示物品開頭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好奇的天性,心中一旦有了疑團,非得探明究竟不可。為了激起聽眾的強烈興趣,演講者可以在講話之前,先拿出一件物品,肯定會讓在座的聽眾挺直身子。他們會猜想:他要表演魔術嗎?這就引起了聽眾的好奇心。展示的物品可以是一幅畫,一張照片或任何一件其他實物,只要有助于講話者闡述思想,能引起話題。
除了展示物品法設置懸念外,演講者在演講開場時使用的懸念方法還有:
1.故事導入法
演講者演講開始講一個親切感人的逸聞趣事,以此造成懸念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所講故事如果是親身經歷的,效果會更好。
2.即景生情法
演講者演講時,不妨以眼前人、事、物、景為話題并加以引申,把聽眾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地引入演講之中。當然,這個話題最好能生動有趣。這樣即興發揮,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當然,即景生情法不是故意繞圈子,不能離題萬里、漫無邊際地東拉西扯,否則會沖淡主題,也使聽眾感到倦怠和不耐煩。演講者必須心中有數,還應注意點染的內容必須與主題互相輝映,渾然一體、恰到好處地過渡。
3.對比設疑法
演講者在開場時可以使用強烈的反差、對比來引出自己的題目,以期在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主要指以對比、對照和映襯之類的修辭手法,來引領和導入自己的話題。
這樣《論男子漢》特有的“勇氣”之題目,便同一開始的“膽怯”與“為難”形成鮮明對比和反差,巧妙、貼切而又風趣盎然,聽來令人解頤。這樣的入題,不是做到了“辭明義見”和“曲徑通幽”的完美統一了嗎?
當然,演講者在使用設置懸念法開場時,不能故弄玄虛,這一方法既不能頻頻使用,也不能懸而不解。在適當的時候應解開懸念,使聽眾的好奇心得到滿足,而且也使前后內容互相照應,結構渾然一體。
上一篇:列舉事例,讓講話更具說服力
下一篇:卸下恐懼的包袱,大膽開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