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舉事例,讓講話更具說服力
有過演講經歷的人都明白,向聽眾傳達一些觀點,如果純粹從理論上來說明,用口號來呼吁,不但很困難,而且會讓聽眾感覺枯燥無味。如果在演講過程中舉出一些具體的事例,則既能有效地闡述觀點,說明道理,讓聽眾信服;又能讓講話內容充實,形式活潑,讓聽眾感興趣。
為什么愛倫的話引起了聽眾的共鳴?為什么愛倫能擊敗陶克?因為愛倫擁有著和這些聽眾同樣的經歷,因此,當他將這些事實拿出來與聽眾共同分享的時候,就顯得更有信服力,更容易打動聽眾。
那么,我們在演講時,該如何擺事實,以獲得聽眾的信服呢?
1.收集來源于生活的材料
真實性要求材料必須來自于生活,是客觀存在的,具有普遍意義;材料的準確性則要求講話者自己對材料是有把握的,不能用模糊的詞語,讓人不敢確定。
我們講話要有深度,除了深刻的見解,還要有充分的理由,講道理與擺事實缺一不可。充分的事實捏造不出、假設不出,因此,這就要求事實必須建立在廣泛的調查研究上,建立在平時的豐富積累上,聽得多了,看得多了,想問題、講話就容易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講話的時候才能信手拈來,才不至于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
2.語言流暢,結構嚴謹
我們講話時,要有氣勢,這并不是指要聲音大、語速快、滔滔不絕如河水洶涌,也不是指非要盛氣凌人,以壓倒對方為目的的搶話。講話的氣勢需要做到:
首先要語言流暢,我們在講話過程中,要把想表達的問題以一種非常有邏輯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其次在于嚴謹有致,前后內容絲絲入扣,不要有太多的破綻,不要出現前后矛盾的情況。
一個講話既流暢又嚴謹的人說出來的話,即使語速不快,聲調不高,也能形成一種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的美好感覺,從而形成氣勢。要做到講話的流暢與嚴謹,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首先,需要講話者有良好的知識素養,能夠比較快速地尋找到話語材料。其次,需要講話者在講話之前能對即將要講的內容有精心的準備。最后,還需要在講話的過程中有敏捷的反應能力,及時填補講話的漏洞。
3.不說空話、套話
有人講了這樣一段話:“同志們,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旗幟鮮明地肯定那些應該肯定的事物,堅決否定那些應該否定的事物。我們不能只知道肯定應該肯定的事物,而不知道否定那些應該否定的事物;也不能只知道否定那些應該否定的事物,而不知道肯定那些應該肯定的事物,更不能夠肯定了應該否定的事物,而否定了應該肯定的事物。我的講話完了。”
這個講話,等于沒講,毫無意義可言。的確,現實工作中,一些人總是說空話、說套話,甚至說假話,于是說者滔滔,費盡口舌;聽者懨懨,苦不堪言。
總之,演講,一言一語都必須具有可靠性,這樣才有說服力。一段話,即使講得非常精彩,非常有趣,但如果有一處被懷疑,講話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另外,演講時,我們引用事例要避免一個誤區:事例所體現的觀點與演講主題不相關或矛盾。這樣的事例,不但不能論證觀點,反而會讓演講者陷入尷尬的境地。
語言漏洞少是說服力的一個基礎,演講者要從根本上說服聽眾,就要學會恰當引用事例,這樣,講出來的話才具有權威性,才能使聽者不能不信!
上一篇:先講個故事,吸引對方聽下去
下一篇:賣賣關子,迅速吸引聽眾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