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講“謝謝你”
婚后,我和妻子秀莉多半是到佛羅里達州西南一處寧靜的海灘度假。要是那海灘能說話,它會提到年輕新婚夫婦作日光浴,在沙灘上畫寫“我愛你”;會說撿貝殼的小女孩眼睛像海水一樣藍;還有三個沖浪打滾的野男孩。它會講起我家多年來到這兒玩過的朋友、父母、祖父母,和結婚生子的下一代。海灘會告訴你種種溫馨和感恩的故事。
但有一天我頓悟:妻子陪伴我這許多年,我卻難得向她表達謝意。結婚四十周年那天,秀莉和我又到那熟悉的海邊散步,我對她這么多年來與我同甘共苦的感激之情,終于得以出口。
其實不必等待周年紀念日才向我們最親近而又那么容易忽略的人表達謝意。我對表謝意如果說得上有什么心得的話,那就是:現在就表達!再怎樣的情真意切也要表達出來才算數。道謝能為人世增加喜悅,做起來也不難。
兩三年前,鄰鎮有個少女得到一所著名大學的獎學金。她原就讀的市區中學問題叢生,可是她并不因此受挫,而且表現優異。畢業致詞時她感謝學校里開設要人用心學習的課程,和師長對她的特別關注和鼓勵。“對學校和費了那么多心血的老師我實在贊頌不盡,”她說,“我永遠感謝你們。”
道謝不但照亮別人的世界,也光耀了你自己的。你若是覺得受人冷落,不為人所喜,無人賞識,不妨主動向他人致意。這可能正是你所需要的靈藥。
克羅寧成為暢銷書作者以前原是醫生。他有一次講起某位同行開過異乎尋常的藥方,給那些老是憂慮、恐懼、失望、懷疑自己的病人。醫生把這藥方叫做“致謝靈藥”:“我要你在六星期內對凡是幫過你忙的人都道聲謝。說的時候還要加上笑容來表明誠意。”六個星期內,病人多半大有起色。
當然有時候來不及立即致謝。遇到那種情況,切勿就此窘得不出一聲,最好一有機會就開口。
我最近曾回老家一趟。漫步在兒時熟悉的街頭巷尾,往昔種種涌上心頭,然后我看到拜勃太太,頓時想起中學時代。
當年我對運動興趣比對功課大得多,拉丁文總是落后。在學校教書的鄰居拜勃女士發現了我的問題。“拉丁文其實很有趣,”她對我說,“你今兒晚上吃過飯以后來我家,我教你。”
以后幾個星期,她替我補習,一直到我及格。我當時十四歲,不懂事,只覺得這位兼理家務、帶小孩的職業婦女辛苦了一天,晚上無事可干,替我補習拉丁文也沒什么了不起。
現在我才明白那是多么難得的犧牲。隔了那么多年,我終于把這話告訴了她:“您當年教我讀書,并不是分內事,謝謝您。”她報我以驚奇的微笑,眼里神采煥發。
表示感謝的贊語人人愛聽。1991年12月,17歲的坎娣·布朗駕車出事,塌陷的車頂砸碎她腦袋。消防隊和醫護隊人員趕緊把她送往醫院,醫生叫她父母準備后事。
然而,坎娣大難不死。一年后,她父母請消防員、緊急醫護員等吃晚飯。坎娣當時仍不良于行,席間忍痛起立說:“謝謝你們幫助上帝救了我的命,給了我再生機會。我愛你們。”
也許教師、警察、醫生、消防員替我們盡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總是忘了向他們致謝。也許我們需要別出心裁的致謝之道。
在《我聽到貓頭鷹叫我》這本小說里,作者瑪加烈·克萊文講到一位年輕牧師馬克·布萊安奉他主教之命到英屬哥倫比亞省夸求帖爾印第安部落的偏僻堂區工作。
人家告訴他,印第安人的語言里沒有“謝”字,但是布萊安不久就發現這些印第安人非常慷慨大方;他們不說謝,然而對人家的好意或協助必定投桃報李,甚至加息酬恩。他們用行動道謝。
我在想:要是我們的字典里沒有“謝謝你”這句話,我們會不會有更好的方式致謝?會不會更容易有回應,更敏感,對他人更有關愛?
感激能觸發連鎖反應,轉變我們周遭的人連同我們自己,因為沒人會誤解感激的心聲。這個聲音的意蘊四海皆通,超越世間一切障礙,聲韻可達上蒼。
上一篇:多放飛你的想象
下一篇:失敗是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