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吃虧,必少是非
若能吃虧,必少是非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因為一些競爭而與對手針鋒相對。矛盾也許不可避免,但是我們真的沒有必要跟別人斗個你死我活。如果真的躲不過去,也不要跟對手硬拼。懂得利用智慧和技巧,在方法上取勝。
聰明的人總是懂得在危險中保護自己,而愚蠢的人總是喜歡依靠蠻力,耗費掉自己全部的精力也要與對手拼出個高下,弄得自己沒有回旋的余地。
一位搏擊高手參加錦標賽,自以為穩操勝券,一定可以奪得冠軍。
出乎意料,在最后的決賽中,他遇到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雙方竭盡全力出招攻擊。打到中途,搏擊高手竟然還找不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而對方的攻擊卻往往能夠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有選擇地打中自己。
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這個搏擊高手慘敗在對方手下,當然也就無法得到冠軍的獎杯。他憤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師父,一招一式地將對方和他搏擊的過程再次演練給師父看,并請求師父幫他找出對方招式中的破綻。他決心根據這些破綻,苦練出足以攻克對方的新招,決心在下次比賽時,打倒對方,奪取冠軍的獎杯。
師父笑而不語,在地上畫了一道線,要他在不能擦掉這道線的情況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
搏擊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會有像師父所說的辦法,能使地上的線變短呢?最后,他無可奈何地放棄了思考,轉向師父請教。
師父在原先那道線的旁邊,又畫了一道更長的線。兩者相比較,原先的那道線,看來變得短了許多。
師父開口道:“奪得冠軍的關鍵,不僅僅在于如何攻擊對方的弱點,正如地上的長短線一樣,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況下使這條線變短,你就要懂得放棄從這條線上做文章,尋找另一條更長的線。那就是只有你自己變得更強,對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線一樣,也就在相比之下變得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強,才是你需要苦練的根本。”
徒弟恍然大悟。
師父笑道:“搏擊要用腦,要學會選擇,攻擊其弱點。同時要懂得放棄,不跟對方硬拼,以自己之強攻其弱,你才能奪取冠軍。”
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在奪取冠軍的道路上,有無數的坎坷與障礙,需要我們去跨越、去征服。人們通常走的路有兩條:
一條路是學會選擇攻擊對手的薄弱環節。正如故事中的那位搏擊高手,可找出對方的破綻,給予其致命的一擊,用最直接、最銳利的技術或技巧,快速解決問題。
另一條路是懂得吃點小虧,不跟對方硬拼,全面增強自身實力,在人格上、在知識上、在智慧上、在實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長,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更加強大,以己之強攻敵之弱,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該吃虧就吃虧,不跟對手硬拼,這是一種智慧。繞開圈子,才能避開釘子。有時候,如果能夠適當地吃點虧,避開對手鋒芒,我們可以免去很多是非。
毋庸置疑,能吃虧者大都是心胸寬闊者。而這些人呢,往往能夠遠離是非。而且,能夠吃虧的人,往往會讓人們感到他的度量而加以敬重。當他陷于是非之中時,別人也樂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
若是肯吃虧,非但能夠減少是非,因此因禍得福也未可知。
宋朝時名臣李士衡有一次出使高麗,一名武將擔任他的副使。出使完成后收到高麗贈送的許多禮品,李士衡并不在意,只是把它交給副使管理。出發前,副使發現船底有縫隙滲水,便不動聲色把李士衡得到的絲綢細絹墊放在船底,然后把屬于自己的禮物放在上面,避免自己的東西受潮。
船在海上航行,突然起了風浪,由于船上承載的東西太重,很危險,船員們要求把裝載的東西全部扔掉,否則會船翻人亡。這時候副使也很慌張,急急地把船上的物品拋入了大海。大約丟到一半時,風浪平息了下來,航船也穩定了。過后檢查一下,那位副使的財物全部丟掉了,而李士衡的物品由于放在船底,除了受點潮濕,其余都完好無損。
李士衡若是當初不愿意吃虧,肯定就因此得罪了副使,當大浪來的時候,副使一定會把他的禮物丟出船。但由于他選擇了吃虧,反而在無意之間保住了自己的禮物,讓副使吃了啞巴虧。
人所作的每一個決定主要是依據權衡得到的結果,然而很多人往往見便宜就想得,生怕自己吃一丁點虧,結果非但得罪了許多人,反而不一定占得到真正的便宜。相反,現在吃虧,則能免于跟人爭斗,會成為你獲得長久利益的權宜之計,給自己積累成功的推動力。
上一篇:自損折己,反而能幸存
下一篇:要巧干,更要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