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 百善孝為先,以孝行天下。
家訓釋義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以孝行天下。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里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善孝為先,反映了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孝”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家訓簡介 “孝”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精神上要時常陪長輩談心,理解他們的想法,在他們有難處時陪伴他們,安慰他們。物質上要給長輩好的物質享受,時時刻刻想著他們,讓他們安享晚年。“孝道”文化是中國特有的,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孝”字。“孝”是一個會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孩子攙扶著長著長長胡須的老人。《爾雅》云:“善事父母為孝。”《說文解字》說:“孝,善事父母者。”“孝”的基本含義是善于侍奉和贍養父母。我們選擇將孝作為我們的家訓,不僅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的品質,更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家訓故事 我們經常告訴可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我們讓可可從日常做起,規范自己的行為,培養孝的品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日積月累。例如:在每日三餐時,給爸爸媽媽夾菜;在爸爸媽媽下班時,給他們端上一杯茶;在爸爸媽媽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捏捏肩。我們讓可可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這件事情微不足道,但足以顯現出可可的孝心。凡事都要有耐心,要一步一步來,不能心急。
行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經過我們的教導,可可成功養成了孝順的好品質。記得有一次,我們將可可爺爺接到家中住。因為樓層高,再加上可可爺爺年齡大,所以爬完樓梯后爺爺氣喘吁吁的,在爺爺剛進門的一瞬間,可可跑過來,將爺爺攙扶到椅子上坐下,并給爺爺倒了一杯溫水,還問爺爺餓不餓,要不要吃餅干……可可這一舉動讓爺爺十分感動。爺爺激動地握著可可肉嘟嘟的小手,嘴里直喊著:“我的好孫兒,我的好孫兒!”在那時,可可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他體會到了盡孝道的快樂,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孝”的真正含義。接下來,我們全家人將會和可可一起努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且將這種在社會中不可缺少的美德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張宇可家庭】
上一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下一篇:泛愛眾而親仁,無時不慎;善用功而明藝,貴在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