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悲傷的合理宣泄渠道
默默從小是由奶奶帶大的,因為父母工作太忙,他還和奶奶一起在農村生活了5年的時間,直到升入一年級的時候,他才回到父母身邊。不過奶奶依然陪伴在他的身邊,負責照顧他的衣食住行,每天接送他上學、放學。為此,默默和奶奶的感情很深。
有段時間,奶奶生病了,生了很重很重的病,默默幾次看到爸爸媽媽在醫生辦公室里還會掉眼淚。默默生出不好的感覺,生怕自己失去奶奶。果然有一天默默放學回到家里,發現奶奶不見了。他四處找奶奶都找不到,媽媽告訴他:“奶奶去了很遙遠的地方,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只有去那里,奶奶的病才能好。”聽說奶奶的病好了,不再承受痛苦,默默盡管思念奶奶,也為奶奶感到高興,因為他曾經目睹奶奶在最后的治療階段承受的痛苦。默默問媽媽:“奶奶什么時候會回來?過年的時候嗎?”媽媽的眼眶紅了,對默默說:“奶奶去的地方特別遠,難得回來。只要我們開開心心的,奶奶也會開心的。”默默很費解:奶奶到底去了哪里呢?
又是一段時間過去,一天放學,默默淚流滿面回到家里。媽媽看到默默的樣子很擔心,趕緊問:“默默,你怎么了?”默默大聲質問媽媽:“奶奶是不是死了?死了是不是再也回不來了?”媽媽問:“誰告訴你的?”默默說:“我的同桌告訴我的。他的奶奶就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你們總是騙我,我再也沒有奶奶了。但是,等我死了,就可以和奶奶團聚,對不對?”媽媽聽到默默的話擔心不已,知道這件事情無法繼續隱瞞默默,為此把生老病死的道理都講給默默聽。默默知道奶奶再也回不來了,非常傷心。為了緩解默默的悲傷情緒,媽媽還專門請假帶著默默去奶奶的墳前祭拜奶奶。在奶奶墳前,默默說了很多思念奶奶的話,也像曾經無數次那樣和奶奶說悄悄話、心里話。這次之后,默默似乎一下子長大了,他不再因為思念奶奶而偷偷哭泣,而是努力地學習,還立志要當一名醫生,攻克讓奶奶死亡的疾病。
對孩子而言,死亡是一個很陌生的東西,然而,隨著不斷地成長,他們總是會經歷死亡,也會承受因為親人離開人世而帶來的各種痛苦。很多父母不希望孩子過早地知道死亡的含義,為此會故意向孩子隱瞞死亡。實際上,孩子總要學著長大。為此在必要的時候,在合適的時機下,父母是可以向孩子解釋人的生老病死的。不要覺得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就選擇欺騙孩子。就像事例中的默默一樣,即使父母煞費苦心地隱瞞他,他還是知道了奶奶去世的事實,也知道了奶奶再也回不來的真相。媽媽帶著默默去奶奶墳前祭拜,讓默默在奶奶墳前傾訴衷腸,這樣才能緩解默默對奶奶的思念之情,也才能給默默的悲傷情緒找到一個宣泄的渠道,從而幫助默默恢復內心的平靜。
作為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悲傷,而不要總是喝令孩子不許哭,更不要指責孩子內心脆弱。要知道,哭和笑一樣也是表達感情的方式,所以孩子既有權利哭,也有權利笑,而父母要尊重孩子、接納孩子,也接納孩子的情緒。此外,每個孩子都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個體,父母也不要用一種方法就套用到所有孩子身上,而是要根據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和情緒情感特點,認真地面對孩子,幫助和引導孩子。對于孩子而言,當悲傷的時候大聲哭出來,或者以其他的方式來宣泄悲傷,都是積極的、健康的,有利于孩子恢復感情平靜。反之,如果孩子在特別悲傷的時候保持沉默,反而父母是要尤其注意的。因為這意味著孩子在壓抑自己的感情,在封閉自己的內心。為此,父母要想方設法引導孩子發泄悲傷情緒,而不要任由孩子一味地悲傷,一味地沉默和無奈。
當然,作為父母,更為重要的是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不要總是對孩子極其厭煩,不允許孩子悲傷或者哭泣。只有找到合適的宣泄途徑之后,孩子才能緩解悲傷,也才能真正消除悲傷,從悲傷之中走出去。當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的時候,父母還要對孩子適當引導,告訴孩子如何才能戰勝悲傷,如何才能發泄悲傷情緒,也幫助孩子擁有更多的幸福快樂。
小測試:孩子的情緒是正還是負
1.孩子是否非常孤獨,不愿意與他人交往,只想獨處?
2.孩子是否很喜歡生氣,而且還會莫名其妙地哭泣?
3.孩子是否常常用惡意揣測身邊的人和事情,而不想把別人想得更美好?
4.對于很多事情,孩子是否常常冷眼旁觀,覺得事不關己,就可以高高掛起?
5.孩子是否從未有過同齡的好朋友?
6.孩子是否經常會三心二意、神思恍惚?
7.孩子放學回家之后是否從來不和父母溝通學校里的一些情況?
8.孩子是否有厭學的情緒,或者討厭某個同學、某位老師、某門課程?
9.孩子的睡眠質量如何,是否會哭著從噩夢中驚醒?
10.孩子是否會因為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情就非常悲傷?
11.當家里有客人到訪的時候,孩子是否沒有像小主人一樣去招待客人?
12.孩子是否害怕那些并不真正存在的事物?
13.孩子是否害怕面對陌生人或者抗拒進入陌生的環境?
14.孩子是否常常否定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
15.在面對難題的時候,孩子是否常常畏縮、退卻,不能做到迎難而上?
16.孩子日常生活中是否精力不夠充沛,表現出懨懨欲睡的樣子?
在這些測試題的回答中,“是”的答案數量越多,就說明孩子最近情緒很消沉低落,甚至有些抑郁寡歡,需要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加以觀察,及時引導。“是”的答案數量越少,就說明孩子的情緒越好,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處理好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上一篇:所有的努力,或早或晚,都會給你回報
下一篇:抱怨似毒品,看似是宣泄卻威脅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