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過于自我的孩子
寶媽:我家孩子三歲多了,不管人家說什么,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讓他做什么,他偏要做什么;讓他做什么的時候,他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你批評他的時候,他也不會反擊,只是悶頭做著自己的事情。孩子這么有個性,這么有自己的想法究竟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呢,面對這么自我的孩子該怎么辦呢?
內向型的孩子性格大都比較溫柔,他們不會像外向型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表現在外面,但他們有自己的個性,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不會輕易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會強烈地反抗家長或者老師,他們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通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太在乎別人的想法和看法。
嘟嘟今年六歲了,已經上小學了,聰明可愛,但是特立獨行,非常有主見,她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
在學校的一次公開課上,老師向學生們提出了很多問題,學生們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就連平時很安靜的嘟嘟也舉起了手,用期待的眼神看著老師,希望老師能夠叫到她,讓她回答問題。因為舉手的人太多了,老師并沒有注意到總是舉著小手的嘟嘟,都已經好幾個問題了,嘟嘟仍然沒有得到回答問題的機會。這個時候,嘟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委屈地哭了起來,而且還大聲喊道:“壞人,你們都是壞人。”老師被嘟嘟的叫聲驚呆了,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就趕緊讓她回答了剛才提出的問題。嘟嘟站起來,含著眼淚回答了問題,當她回答完問題之后,情緒才逐漸平靜了下來。
嘟嘟在家里也非常的有個性。
一次,嘟嘟正在家里看電視時,鄰居家的阿姨帶著她家的孩子來到家里做客。阿姨來到家里之后,嘟嘟仍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沒有起身跟小朋友和阿姨打招呼,媽媽看著非常的不妥。
媽媽:“嘟嘟,快起來跟小朋友和阿姨打招呼。”
嘟嘟:“我在看電視呢。”
媽媽:“先別看了,先跟小朋友和阿姨打個招呼。”
嘟嘟沒有說什么,仍然在那里看電視。媽媽非常生氣,但是有外人在,又不好再說什么,只是尷尬地朝著鄰居笑了笑。鄰居也笑笑說:“小孩子嘛,沒關系的。”
媽媽坐下來和鄰居聊起了天。過了一會兒,嘟嘟看完電視,走過來非常有禮貌地和鄰居打了聲招呼,然后看到一旁自己玩的小妹,和媽媽說了一句“我和小妹妹玩去了”,就跑去和小妹妹一起玩起了游戲。嘟嘟的這一舉動讓媽媽很困惑。想要批評她,她又向鄰居打了招呼,只不過是按照自己的步驟進行的,不批評她,她這種過于自我的行為又顯得很沒有禮貌。
專家解讀:
嘟嘟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孩子,當老師沒有讓她回答問題的時候,她會大哭大鬧,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她非常堅持自己的觀點,當家里來了客人之后,嘟嘟堅持要做完自己的事情再去完成媽媽交代的事情,可以說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
有的時候,有主見、有個性并不是一件壞事情,但是嘟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縱容這樣的行為,就會讓孩子變得自大,完全不把別人放在眼里。而她堅持將自己的事情做完,這樣的行為家長們則不需要太多擔心的,這說明孩子有著自己的原則,有著自己的主見而已。只要孩子不觸犯底線,這樣的自我行為家長們是可以允許的,不要采取強制的措施去要求孩子改變,可以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多待一會兒。
當孩子的自我行為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家長們應該采取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改掉任性的毛病,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家長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孩子得不到尊重,難免會任性。這個時候,家長就要認真分析孩子的要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家長們不能夠滿足的話,也不要粗暴地拒絕,而是要向孩子解釋清楚為什么不能滿足他的要求,讓孩子感受到尊重之后,也就不會那么任性了。
如果是家長們缺少對于孩子的關注,他們表現好的時候,家長們也沒有做出反應,從而引起孩子的任性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們平時要多注意孩子的表現,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就要做出表揚和適當的物質獎勵,這樣可以減少孩子不良行為的發生。
有的任性則是天生的,這種小孩不講道理,想怎樣就怎樣,這個時候家長們需要采取強硬的行為來進行糾正,即使是孩子出現了大哭大鬧的行為,家長們也要挺住,不能妥協和遷就,一旦松懈的話,孩子任性的毛病就很難糾正了。
當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家長們先讓孩子冷靜一下,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問題的對錯,等到孩子想明白了,問題自然也就得到了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他人,從而漸漸改掉自己任性的毛病。
給家長的話
孩子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孩子改掉任性的毛病。不要一種方法用了一次沒有效果,就放棄了,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與孩子一起努力,通過你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孩子會逐步養成優良的性格。
上一篇:自卑的孩子太羞澀,不敢表現
下一篇:鼓勵孩子多開口,讓孩子愛上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