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要靜待花開
楊曉梅
現在,許多人推崇一種無批評教育,似乎對學生多加鼓勵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是不是沒有懲罰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呢?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習慣,教師該怎樣處理學生的不足和錯誤,才能贏得家長的支持和學生的理解?罰,該怎樣罰呢?
案例回放
新接了七年級一個班的數學教學任務,有一位男生每天的作業都做得一團糟,不是差這就是差那,最重要的是回家后重做家庭作業。學生學習數學如果一個環節跟不上,很快就會掉隊。于是,每天下午我都會將數學作業完成不好或有困難的學生留下來,輔導他們的作業,直到達到學習要求。在留下來輔導作業的過程中,這個男生總是和其他人打打鬧鬧的,別人在規定時間里能做到的事他做不到,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得心浮氣躁,對待學習存在僥幸心理,總想著“也許運氣好就過關了呢”。于是,我不僅教給他解題的具體方法,還對他進行監督,他的數學作業很快也就達到基本要求了。就在他感覺很有成就的時候,我幫他分析了他的學習效率為什么沒有其他同學高的原因,就是他學習時心浮氣躁,對待學習的態度不端正,并希望他克服這一點。然而,第二天留下來輔導作業的時候,他仍然和其他同學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于是,我找他單獨談話并將前一天提到的要求重復了一遍。
“你今天錯在哪里?”
“沒有認真做作業。”
“是什么原因導致你沒有認真做作業?”
“學習的時候心浮氣躁,存在僥幸心理。”
“那好,在你今天做作業之前罰抄十遍昨天的作業。不是因為你不會做,罰的就是你的心浮氣躁和僥幸心理。”
小男生誠懇地點點頭并回到座位上。十五分鐘后,他將罰抄的作業交給我檢查。我再次問道:“今天老師究竟為什么罰你?”
“沒有認真做作業。”
“什么原因導致你沒有認真做作業?”
“學習的時候心浮氣躁,存在僥幸心理。”
“記住,這就是你學習時心浮氣躁,存在僥幸心理的懲罰。”
接下來的幾天里,每當他有類似情況發生的時候,我都會提到“你有點心浮氣躁”,他立刻就能心領神會地端正自己的行為。對他的小小進步,我立刻給予肯定的眼神。他很高興,對于留下來做作業也顯得很有興趣,而且能迅速完成且正確率很高。可是,他每天回家仍然不寫作業,作業也仍然亂七八糟、丟三落四。
針對他作業丟三落四的問題,我仔細地詢問原因,他表示因為每次作業記錄得不夠完整,所以總是出現少做作業的情況。既然這樣說,我就提出讓課代表每天專門檢查他的作業抄寫情況,這樣就可以保證他不差作業了。他想了想,同意了我的提法。我表示,如果他再發生少做作業的情況,我會懲罰他的。他非常爽快地向我保證:“老師,不會的,我一定完成作業。”同時,我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下這樣的話:××同學保證一定完成全部作業。然后,我簽字,他簽字。接下來的幾天,他真的沒有差作業。好景不長,第四天,他的作業又開始有問題了。我找他談話,同時翻出那天寫下的話,非常嚴厲地指出,他違背了保證的內容,實際上是不誠實的表現。他低著腦袋,顯然覺得理虧。按照約定,我懲罰他將當天沒做的作業抄三遍。大概二十分鐘后,他就將罰抄的作業交給我檢查。我問道:“今天老師因為什么懲罰你?”
“因為我作業沒做完,不誠實。”
“那么,你記住,今天老師很生氣,原因不僅僅是你作業沒做完,而是你忽視了保證的重要性,不誠實。今天罰的就是你的不誠實。”后來,他差作業的情況基本上消失了。偶有發生的時候,我就會提到這次懲罰。當然,針對他勇于面對錯誤的行為,也會給予他全班同學的掌聲進行表揚,為此他也感到很自豪。
慢慢地,他的背誦效果明顯好轉,作業情況也明顯好轉。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老師,你是我見過的最負責的老師。”
然而,這位男生在另一個學科上因為類似的作業問題,不服從老師的懲罰,導致和老師“水火不容”,讓任課教師很是頭痛。
教育反思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這名男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基本上解決了作業完成不了的問題。在語文老師布置的一篇作文中,他寫道:“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楊老師。”從對這個孩子的幫扶過程中,我意識到以下幾個問題。
學生需要尊重,需要等待。
英國的教育學家洛克說,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之后,尊重與羞辱對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對老師所說的話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當我們以老師的姿態去教育學生的時候,他們會在反抗的意識下回避自己的錯誤,我們也就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而尊重學生就如同給了他們一個和你平等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更能夠正確地面對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錯誤。學生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需要我們的鼓勵和耐心的等待,因為改正不良的習慣需要很長的周期,只要我們能看見學生的進步和不斷努力的狀態,我們的教育就有效果。就像本案例中,我一直期待這名小男生徹底改掉寫作業時的壞毛病,并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再微小的進步,也需要老師給予肯定。
教師對學生而言就是一個引路人。
在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前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指出學生的不足,并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老師總要他們改掉一些他們認為不重要的小毛病。因此,教師就要幫他們看到錯誤表面下更深層的問題,讓他們理解,一個小小的毛病對他今后的發展會產生多么不好的影響,從而使其產生自我修復的愿望。當小男生沒有認真學習的時候,我告訴他的不僅僅是要他好好學習,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明白,好習慣是怎樣在生活中形成的。當他沒有按照保證完成該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告訴他這種行為實際上就是缺乏誠信的表現。小男生對我的分析的認同,為他誠懇地接受懲罰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促使他從懲罰中逐步養成好習慣,懂得做人的道理。
懲罰學生要有技巧。
懲罰學生時以獎勵為基礎和最終目標,要讓學生甘心受罰。同樣是懲罰學生,有的老師可以做得不留痕跡,使學生從罰中學到知識,心悅誠服。但是,也有老師會讓學生從此生怨,討厭老師,討厭該學科,成為班級管理中的“釘子戶”。懲罰的藝術確實需要教師們仔細揣摩。
獎勵與懲罰相結合。
獎勵與懲罰結合使用可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受到獎勵時的愉悅精神狀態和受罰時的低落情緒形成的反差會加強學生對正確行為的向往和堅持。在本案例中,該男生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內心的愉悅激勵他不斷重復同樣的做法,從而逐漸克服了不良習慣。
如上,我們在教育中使用懲罰時一定要注意懲罰的策略,但更為重要的是樹立積極的學生觀,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因此,還需要探索更多的教育方法,從而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上一篇:《把家庭作為教育的第一課堂》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無私奉獻護“春蕾”》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