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的禮物
責任通常分兩種,
一種如清茶,
倒一杯是一杯,永遠是被動;
一種如啤酒,
剛倒半杯,便已泡沫翻騰,永遠是主動。
有一位老木匠準備退休。老板問他是否可以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用料不再那么考究,做出的活也全無往日的水準,總之,敬業(yè)精神大打折扣。老板沒有說什么,只是在房子建好后把鑰匙交給了老木匠。“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錯愕不已:自己一生建了那么多好房子,
沒想到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棟粗制濫造的房子。
很多人對工作總有心不甘情不愿的感覺,認為自己是為了老板工作,為了報酬工作,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為了自己工作。每天,你的老板與同事、下屬及客戶都在為我們的每一個表現(xiàn)和作為做著加分或者減分的動作,而這些無形的分數(shù)能夠影響到你未來的發(fā)展路徑。
雖然大家都在講素質(zhì)和能力,但人一旦失去責任感,其他的東西也就都不存在了。這個時代有能力的人太多了。能力固然重要,可是再有能力,沒有責任感,能力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可以將你的能力、價值最大化。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略顯愚鈍,他那種天賦成不了將軍,但卻在千千萬萬的步兵中脫穎而出,成了步兵中的王牌軍老A中的一員。他把他的價值做到了最大化。許三多有一句話說得好:“當兵就要有一個兵樣子。”許三多沒有偉大的創(chuàng)舉,就干了一件事情——把自己干好,活在當下,對工作、對單位負責,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們不是要學他那種傻乎乎的狀態(tài),而是要學他的職業(yè)道德、職業(yè)倫理。中國有一句老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我們很多員工做一天和尚卻連鐘都沒有撞響。職場中人都太聰明了,然而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們應該開啟另外一種思路:我們是在用別人的資本進行著自己的學習。你可以把自己所在的企業(yè)當做一所學校,這里允許你進行各種積極的嘗試,但不歡迎消極懈怠。這里是老板付錢的試驗田,可以播種屬于你的夢想。如果你愿意把老板的事業(yè)當成自己的事業(yè),你也可以像老板一樣思考。作為不用支付任何失敗成本的旁觀者,你可以從中獲取成功或者失敗的寶貴經(jīng)驗。
在職場中要堅持“五處”原則:第一,人都有長處,要相互學習;第二,人都有短處,要相互寬容;第三,人都有難處,要相互幫助;第四,人都有苦處,要相互體諒;第五,人都有好處,要懂得感恩。當我們具備了“五處”的理念,我相信我們的組織、我們的人際關系將會更加和諧和有競爭力。
心靈悟語
你不是為老板工作,而是為自己工作。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平凡的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對待自己身處的環(huán)境,工作的成果終有一天會反哺到你身上。
上一篇:給怒氣找一個出口
下一篇:耶穌與看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