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奉獻護“春蕾”
姜麗娟:為他人帶來溫暖和幸福,自己也是幸福的。
姜麗娟,銀川市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園丁家園社區一位普通的社區居民,退休后的30多年里,時刻關心弱勢群眾和慈善事業,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用愛心譜寫了一曲曲時代和諧的篇章。
在寧夏慈善界,提起“春蕾奶奶”姜麗娟,相信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說道,那是一個好人。現年八十多歲的姜麗娟奶奶,是銀川市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園丁家園社區一位普通的社區居民,從寧夏橡膠廠退休至今的三十幾年里,她時刻關心弱勢群眾和慈善事業,堅持“雙擁”工作二十九年,心系“春蕾計劃”二十九年,投身幫教工作九年,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用愛心譜寫了一曲曲時代和諧的篇章。
1994年,她看到貧困山區有很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孩子們用著殘缺不全的桌椅板凳,沒有筆和本,拿著樹枝在地上寫字,這些畫面讓她久久不能平靜,一幕幕景象使她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老人心里非常難受,下定決心要為山里的孩子做點事。她時任銀川市城區富寧街西關居委會主任、軍民共建領導小組組長,為此,她向轄區駐軍和軍民共建單位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公開信,并召開軍民共建領導小組會議,向他們介紹固原縣黃鐸堡鄉甘溝村小學的情況,征得了大家的支持。經過兩個月的奔忙,銀川軍分區和二十一個共建單位共捐款四萬元,為甘溝村小學購置桌凳一百套,修繕校舍用磚和錄音機、擴音機等教學器材。轄區內銀川第二回民小學與甘溝村小學開展了“城鄉小學心連心、山川兒童手拉手”活動。為了形成長期幫扶,她組織共建單位與甘溝村小學簽訂了“軍民共建希望小學協議書”,設立了“園丁獎”和“成才獎”,激勵教師和學生,使很多學生再次與知識結緣。
1995年,她利用參加銀川市第十屆人代會的機會,抓住短暫的會議間歇,向人們宣傳“春蕾計劃”。在領導們的帶動下,三十多名代表紛紛解囊。他們的捐款為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鄉辦起了一個“春蕾”女童班。這件事給她很大的鼓舞,她高興地說:“山區的女娃娃們有希望了!”
盡管她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但為了熱愛的公益事業,顧不了那么多。她常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把這項工作干到底。”1996年6月,她到醫院做膽囊切除手術,在上手術臺前,還囑咐女兒:“還有幾個孩子的經費沒有落實,你給我操點心。”當年9月,身體尚未完全恢復,姜麗娟又與婦聯的同志一道驅車去固原看望女童。
多少年來,姜麗娟老人共募集資金、物資合人民幣約五百多萬元,共資助學生約五千名,分別在寧南貧困山區鹽池、同心、西吉、海原、固原、彭陽等地建起“希望班”和“春蕾班”幾十個。除了在“春蕾計劃”等方面進行宣傳動員,老人還在幫教失足青少年的工作上奉獻余熱、溫暖他人。每年都對區女子勞教少管所進行各種形式的幫教活動。被選為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手后,她又與其他六位火炬手一同來到少管所,開展了“手拉手”幫教活動。
也許是童年相似的經歷,姜麗娟老人對上不起學的孩子有著深深的同情,她不希望生活在今天的孩子們由于貧困而失學。老伴、兒女們也很理解她的這種情感,都給了她莫大的支持。在姜麗娟為“春蕾計劃”做最初動員的時候,兒子、兒媳和女兒就積極響應母親的號召,每家各捐助一名失學女童,女婿還動員他單位的同事們資助了十七名女童,這使姜麗娟老人感到特別欣慰。
老人曾出版過一本叫做《像雷鋒一樣活著》的圖書,里面詳細記載了她幾十年來的行善之路,和書名一樣,她的一生就是像“雷鋒”一樣光榮的一生,那些滿含褒獎和肯定的證書、獎牌躺在那間古樸的屋子里,流經歲月的崢嶸,安靜樸實地佐證著老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上一篇:《教育就要靜待花開》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普通人家也有家風》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