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其
《碑傳集》一百六十卷,錢儀吉編。
錢儀吉(公元1783-1850年),浙江嘉興人,曾擔任過會典館總纂,生平著有《補晉兵志》、《三國會要》、《南北朝會要》、《皇輿圖說》、《碑傳集》、《(kàn)石齋記事稿》、《刻褚集》等書。
《碑傳集》是傳記體史書的一種,收集了歷史人物的神道碑、墓志銘、別傳、行狀、行述之類文字。錢儀吉自己說,編此書是“略依杜氏大珪、焦氏竑之例”,即這種體裁創始于南宋杜大珪的《名臣碑傳琬琰集》(一百零七卷),以后元蘇天爵的《元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明徐纮的《明名臣琬琰錄》(四十六卷),以及焦竑的《國史獻征錄》(一百二十卷)等等,還有一些,都是采用這種體裁編輯的,可以另成一個系統。
本書包括的歷史時間,自天命至嘉慶,六朝共二百年,敘述人物有二千零二十多人。一百六十卷內分宗室、功臣、宰輔、部院大臣、內閣九卿、翰詹、科道、曹司、督撫、河臣、監司、守令、校官、佐貳雜職、武臣、忠節、逸民、理學、經學、文學、孝友、義行、方術、藩臣、列女等二十五類,既按人物的性質分類,而且分得很細,又在每一類中按時間順序有系統的編排,這就便于人們查考。
本書文字都是當時人記述的,一般比較真實,而且還敘述些生活細事,能補充正史之不足。例如《清史稿》的《馬骕傳》附于《張爾岐傳》之后,本書所收施閏章的《馬骕墓志銘》就敘述詳細得多。因為是私家撰述,既不受時間的限制,又有取材的自由,多方搜集,隨遇隨錄。正史漏列的一些重要人物,本書中可以找到其事跡,例如本書補收明朝大臣的傳就有十五篇,《逸民傳》九十一篇。
錢儀吉從公元1823年到1850年,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完成此書,到1893年才得刊印流行。現有江蘇書局校刊本。
上一篇:王瑞明《疇人傳》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金其《碑傳集補》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