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含垢匿瑕
二十一 含垢匿瑕
晉陳騫,沉厚有智謀,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存績。
【譯文】
晉代的陳騫,沉穩厚道,而且很有智謀,年少的時候就很有度量,能容忍別人的過失和缺點,他所工作過的地方都能取得好成績。
【評析】
陳騫之所以能在自己工作過的地方都取得好成績,是因為他為人有度量,能夠寬容別人的過失和缺點。但是,最根本的一點,在于他能做到以德服人。他用自己的寬容和體諒來感化別人,因此能夠受到百姓的愛戴,從而取得良好的政績。
古人把道德修養看做是一個人立身的根本,個人事業發展的基礎。縱觀歷史,所有成功的君王及臣子,除了自身擁有特殊的才能以外,其文治武功則都有賴于他們本人的謙虛、寬容、體諒、信賴等良好的品德。一個領導者如果缺乏必要的德行,就無法贏得下屬的尊敬,就不能在關鍵時刻聚合人心,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道德修養是一個人的標簽,人們都喜歡與道德高尚的人交往,并被對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所以,為人處世的過程中注意以德服人,可以使我們游刃有余地開展與對方的合作,從而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劉備正是實踐了“卑讓,德之甚”的哲學,通過“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彌補了自己人力資源不足的窘境,所以最終獲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歷史地位。
典例闡幽 不計前嫌,以德服人
宋代王旦,字子明,魏州人。真宗時期任中書,寇準做樞密院的官。中書有事的時候,蓋上印送至樞密院,中書偶爾把印蓋倒了,寇準就把送文書的官員開除。有一回樞密院也把印蓋倒了。中書的官就告訴王旦也要開除送文書的人。王旦問官員們:“你們說樞密院開除蓋倒印的人對嗎?”他們說:“不對。”王旦說:“既然不對,就不應該學他的不對。”后來王旦病了,皇上對王旦說:“你現在病了,萬一有什么不測,我把天下托付給哪一個來輔助我治理呢?”王旦說:“最合適的是寇準。”皇上說:“寇準的性格剛直褊狹,再考慮一下其他的人。”王旦道:“其他的人我不知道了。”
上一篇:忍學《二十 盛德所容》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二十七 代錢不言》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