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學界的組織,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
1929年秋,在革命文學論爭已經結束,并取得了對敵斗爭的一致認識的情況下,黨指示原創造社、太陽社的成員和魯迅及在魯迅影響下的作家們聯合起來,成立革命作家的統一組織,并指派馮乃超、沈端先(夏衍)、馮雪峰等人籌備這一工作。1930年2月16日,魯迅、鄭伯奇、蔣光慈、馮乃超、彭康、馮雪峰、沈端先、錢杏邨、柔石、洪靈菲、陽翰笙等十二人集會,共同檢查了過去的缺點和錯誤,明確了今后的斗爭方向,并組成了籌委會,籌備成立左翼作家聯合組織的工作。經過充分醞釀,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到會四十余人。會議選舉沈端先、馮乃超、錢杏邨、魯迅、田漢、鄭伯奇、洪靈菲七人為常務委員;通過了“左聯”的理論綱領和行動綱領;決定成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國際文藝研究會、文藝大眾化研究會等機構;并決定同國際左翼文藝運動建立關系,同國內革命團體建立密切關系等。稍后,茅盾、周揚等人從日本歸國,亦參加了“左聯”的工作。
魯迅在“左聯”成立大會上發表了《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講話。講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左翼作家要克服脫離實際斗爭和個人高于群眾的錯誤傾向;第二部分提出對今后工作的意見,強調要有韌性戰斗的精神,要擴大戰線,要造就大批新的戰士,要確立為工農大眾服務的共同目的等。魯迅的講話總結了以往的教訓,指明了今后的方向,成為左翼作家的行動指南,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戰斗作用。
“左聯”成立后先后出版的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巴爾底山》、《世界文化》、《十字街頭》、《北斗》、《文學月報》等,還秘密發行《文學導報》(創刊號名《前哨》)、《文學》等雜志。此外還改組或接辦了《大眾文藝》、《現代小說》、《文藝新聞》等期刊。“左聯”在北平和日本東京兩地曾設有分盟,在廣州、天津、武漢、南京等地成立小組(分盟和一些小組亦辦有刊物),成員不斷增加,吸引了大批左翼文藝青年。1936年春,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左聯”自動解散。
“左聯”的成立及其斗爭,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革命文學運動的深入發展和中國共產黨對革命文藝事業的直接領導。“左聯”在它存在的五、六年間,同國民黨的文化專制主義和反革命文化“圍剿”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斗爭,并在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從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上一篇:中國工農紅軍
下一篇:中國政治協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