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社會》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8 黑白片 117分鐘
英國雷姆斯制片公司攝制
導演:杰克·克萊頓 編劇:尼爾·帕特森(根據約翰·布雷恩小說《向上爬》改編) 攝影:弗雷迪·弗蘭西斯 主要演員:勞倫斯·哈維(飾喬·蘭普頓) 西蒙·西涅萊(飾艾麗斯·艾斯吉爾)
本片獲195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外國女演員三項獎;1959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女演員、最佳改編劇本兩項奧斯卡金像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劇情簡介】
在英國北部的工業城鎮沃恩利,出身貧賤的青年喬·蘭普頓多方設法,才在市鎮財務局謀得了一份收入菲薄的小職員工作。
地位的低下,經濟的拮據,使這位風度翩翩的年青人并不引人注目,也未贏得那些花枝招展、一心要借風姿爬上高位的女性垂愛。
而他在默默工作的同時,時刻在思考如何改變自己的處境。機會終于來了,他靠自己的殷勤,熱情,一表人材,竟吸引了富家女蘇珊·布朗的注意。蘇珊的父親是一位大企業家,當地有錢有勢的社會名流,但蘇珊仍懷有一片純真的少女之心,對那種家有巨金,而缺少才干和風度的闊少們并不放在眼里, 卻很欣賞喬的不同尋常的才華。
正當喬和蘇珊的戀情在一步步發展之際,布朗先生察覺了此事,并立即發出了強制性的警告,讓喬停止和他女兒的來往,否則要敲掉他的飯碗。布朗夫婦又為女兒攀了一門財富相當的親事,要她嫁給一個闊少爺。以蘇珊的未婚夫自居的這個闊少爺,竟當眾惡言中害喬,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度的傷害, 可又無力抗爭。
在自尊受到創傷和寂寞孤獨之際,喬和一名比他大10多歲的劇團女演員、有夫之婦艾麗斯·艾斯吉爾接近了起來。艾麗斯的遭遇也很辛酸,她的丈夫另有所愛,將她拋在了一邊。她為此痛苦,郁郁寡歡,常常借酒澆愁。她和喬同病相憐。從此,只要丈夫一出門或另去尋歡,艾麗斯便把喬帶回家中。她像母親般撫愛他,像姐姐般關心他,更像一名熾熱的情婦滿足他。喬在肉欲和物質上得到了雙重滿足。只是狂歡過后,喬望著這位躺在床上、面容已開始憔悴的婦人時,心中又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失落感。他占有了她,可心靈上仍是空虛的。
喬越來越意識到才干在這個社會里并不重要,它并不能改善他的地位;愛情也是虛幻的,無法充實他的心靈;只有財富和權勢才是實在的。他必須向上爬,必須擠入上層社會,而這只有一條路、一個跳板,那就是蘇珊。蘇珊在父親的逼迫下到外地生活了一段時期,布朗先生以為她已把喬淡忘了,便同意她回家來,誰知她仍難忘舊情。喬決定這回無論如何也要把她搞到手。于是他腳踩兩只船,一邊繼續與艾麗斯往來,一邊偷偷地與蘇珊幽會。他利用蘇珊的天真很快便把她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不久,蘇珊懷孕了,布朗先生被迫與喬談判。他保證在事業上幫助喬取得成功,條件是喬永不得再與蘇珊糾纏。喬輕蔑地拒絕了,蘇珊對他是一片癡情,他手中有王牌,不怕布朗先生不讓步。布朗先生終于妥協了,他要求喬立即與蘇珊結婚,他將為他們舉行一個盛大豪華的婚禮,但喬必須與艾麗斯徹底斷絕關系。
喬的目的即將達到,但要與艾麗斯分手又令他苦惱。因為與蘇珊在一起就像大人哄孩子一般,沒有激情可言;而艾麗斯則能給他成熟而熾熱的愛。但為了實現夢寐以求的目標,他只能舍棄艾麗斯了。艾麗斯終于成了犧牲品。她從財富、容貌、年齡,都無法和蘇珊抗衡。當她趕去冷眼旁觀喬和蘇珊的婚禮時,心如針扎。終因狂飲無度撞車身亡了。
噩耗傳來,喬的良心受到譴責。曾與蘇珊談過戀愛的那位闊少難以咽下這口氣,狠狠地把喬揍了一頓,喬的好友索姆斯趕來才把他救起。喬懷著復雜的心緒和蘇珊結了婚,終于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員。
【鑒賞】
50年代,英國出現了一種引人注目的文學、電影流派,即“憤怒青年”,《上流社會》即是代表作之一。與其說這一電影流派在藝術語言上有多大創新,不如承認它的社會批判價值。
電影的批判性,自不能離開藝術形象的創造。正如這一流派被人稱為“憤怒青年”那樣,《上流社會》以滿腔悲憤之情,塑造了喬這樣一個憤怒傲慢的青年形象,借以反襯上流社會的不公、虛偽和丑惡。
英國社會可說是世上等級制度、貧富差別最顯著的國家之一。工人階級出身的喬以一個小職員身份生活在這一社會里,處境艱難,受人鄙視,但他不安現狀,心比天高,竟將富家女勾引得神魂顛倒,并想借此騰達。這種大逆不道的舉動,自不容于布朗夫婦,也難容于那個上流社會。警告、壓力、勸誘接踵而至,他只有乖乖地退卻了。
喬和艾麗斯是一對都受到傷害的不幸者的天然結合。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然而影片又以相當辛辣、相當真實的筆觸,揭示出這種畸形情欲的悲劇趨向。喬在和她一夜狂熱之后,清晨醒來凝望她的睡態的一場戲是獨具震撼力的:艾麗斯在晨光的照射下,面容竟是如此憔悴、蒼老,喬一想到自己竟是和這么一個韶華已逝的女人做愛,一種厭惡感油然而生。對艾麗斯的這種失望是他轉向蘇珊的原因之一,然而一旦他真正斷絕了與艾麗斯的關系時,他才意識到艾麗斯感情的真摯與熾熱,意識到艾麗斯對他來說是多么重要。
艾麗斯的形象也有一定深度和典型性。她被丈夫拋棄,已屬不幸,在狂飲無聊之際,對喬產生了一種難言的情欲。她明知這種年齡懸殊的情欲難以持久,而寂寞的心靈又總使她渴望和喬多有片刻的歡娛。這決定了她的悲劇性命運及其性格變化,其中有些情景是動人的:當她聽喬告訴她將和蘇珊結婚時,臉上一下子失去了笑容,肌肉的線條完全松散了下來,雖默默無語,無聲中更反襯了她內心的不平靜。此刻,她正在點蠟燭,四支剛點了兩支,聽著喬離屋遠去的腳步聲,顫抖的手使最后兩支蠟燭怎么也點不著了。而喬的關門聲,腳步聲,終于使她的臉漸漸抽動起來。這一段落,影片從演員面容的變化,點蠟燭的細節,以及聲響在她心理上引起的反應,細微地揭示了她情緒變化過程,是比較出色的視聽手段的綜合體現。
盡管影片被冠以“憤怒青年”的名稱,喬的藝術形象也被西方一些評論家認為是典型的憤怒青年的縮影,實質上,這種憤怒往往是和消極遁世、玩世不恭、放縱淫樂混雜在一起的。
喬對蘇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愛情可言,但蘇珊能給他帶來他夢寐以求的東西,他必須征服她,這種愛情里滲透了一種向上爬的丑惡心理。因而,這層愛情關系是脆弱的,沒有牢靠基礎的,當蘇珊的父母和那個闊少第一次進行干預后,他失去了信心,很快便退卻了。因為,對他來說,飯碗比愛情更重要。
喬轉向艾麗斯的畸形情欲,也并不偶然。艾麗斯明明比她年長許多,他也并無真誠的愛意,但一時沖動,又和她建立了丟不開舍不得的肉體關系。由此,當喬從情欲的狂熱中稍稍清醒過來后,又很自然把進攻目標對準了蘇珊。蘇珊既年青貌美,又是他改善低下地位、爬上上流社會的唯一階梯。這回他的決心更堅定了,手腕也更巧妙了,因為他要想達到目的,幾乎沒有別的路可走。
確切地說,喬的形象既有憤怒的意味,又是軟弱無力的;既有一定的反叛性、批判性,又有很大的脆弱性、妥協性。他的突然拋棄艾麗斯,并和蘇珊結婚,無疑是促使艾麗斯自殺的直接動因。因此,影片中有一場動情的戲:當上流社會的人們紛紛向喬祝賀和蘇珊的婚姻時,他卻沉浸于內疚和悲痛之中;和人們的歡笑聲、喧鬧聲形成對照的,是他木然、冷漠的面容。突然,他下意識地將手中的酒杯往地下一摔,而畫面外的笑聲仍未停止,恰恰和酒杯碎裂的音響混在一起。電影所采取的這種以喜襯悲、笑中含淚的藝術手法,是符合喬的心態和形象刻畫的,因而是真實感人的。從總體分析,喬不是反傳統、反等級的英雄,卻是和上流社會妥協的可憐蟲。
《上流社會》這類影片的出現,反映了英國一些電影藝術家的批判意識和精神,鋒芒所向,是那個等級森嚴、貧富不均的上流社會,是有一定積極意義和認識價值的。但是,其所矚目的主人公和創作者的批判力,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喬只是懷著很大的個人野心闖入到上流社會中來的,當其個人欲望得不到滿足和受到壓制時,可以憤怒于片刻,顯出一種反判的姿態。而一旦受到外界的壓力,特別是個人欲望得以實現后,便會拋棄任何道德、信義,投入他曾不滿和反叛過的上流社會的懷抱。影片在艾麗斯不幸自殺后,喬雖流露出莫大的痛苦,但他并未放棄和蘇珊的結婚。他已經進入了上流社會,這就是他人生的最大目的。
上一篇:《53年寒冷的夏天……》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主題》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