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參孫》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詩人彌爾頓(1608—1674)后期創作的一部詩劇。它取材于《舊約·士師記》,記述以色列大力士參孫由于異教妻子將他力大無比的秘密——“頭發在,力不竭”出賣給敵人,結果被異族非利士人剪去頭發,挖去雙眼,投入監獄罰做苦工。詩劇開始時,參孫在獄中嘆息自己的不幸,由參孫的同鄉、朋友組成的合唱隊以及年邁的父親先后前來安慰,反而加深了他對自己墮入情網,受異教妻子欺騙的過錯的反省。參孫決意找機會報復,以雪恥報國。他利用非利士權貴叫他在祭神宴會上表演武藝以取樂的機會, 用撼山動地的千鈞之力, 折斷了支撐大廳的兩根柱子,使大廳塌下,砸死了無數敵人顯貴,參孫自己也同歸于盡。
主人公力士參孫是堅定的革命者形象。他英勇殺敵,戰功累累,入獄后仍舊頑強不屈,為理想而奮斗的決心始終不滅。他為革命的失敗、人民的受難深感焦慮和痛苦,但他并沒有灰心失望、妥協投降;他為以前沒有識破妻子的詭計而譴責自己“太軟弱,被一個女人的哀求、眼淚所征服”,泄露了自己力量的秘密,但他能吸取教訓,不再聽信前來探監的妻子“懺悔”的謊言, 并斥責她的叛賣罪行; 面對敵人大力士哈拉發的侮辱和嘲弄,參孫三次提出要跟他決斗,從而嚇跑了這個狂妄之徒;最后,他又設計壓死敵人,以身殉國。參孫的形象是革命處于低潮時期的堅定革命者的真實寫照。通過參孫的受難和復仇的故事,影射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英國革命者所受的迫害,表現了與參孫遭遇相同的詩人彌爾頓在眼睛失明、貧窮、受監視的逆境下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和反抗決心。
《力士參孫》采用崇高嚴肅的詩體悲劇形式,氣勢宏偉,格調悲壯,充滿激情。詩劇音樂性強,情節緊湊,結構嚴密,遵守“三一律”,并采用希臘悲劇中的合唱隊、報信人等戲劇形式,用歌隊的合唱襯托參孫的悲壯情緒和對未來的信念。詩劇運用比喻手法,大膽新穎,生動有力。
上一篇:《決斗》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十二個睡美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