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20年后》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6 彩色片 100分鐘
法國第十三制片公司攝制
編導:克羅德·勒魯什 攝影:讓-伊夫·勒莫奈爾 主要演員:阿努克·埃梅(飾安娜·戈蒂葉) 讓-路易·特蘭迪尼昂(飾讓-路易·杜羅克) 理查德·貝利(飾本人) 愛芙麗娜·布依克斯(飾弗朗索瓦茲) 瑪麗-索菲·鮑沙(飾瑪麗-索菲) 帕特里克-布瓦夫赫·達荷沃爾(飾電視主持人) 梯也麗·薩比內(飾女秘書)羅貝爾·豪森(飾高達勒) 尼果爾·加赫霞(飾尼果爾) 雅克·維貝爾 (飾安東)
【劇情簡介】
20年前,法國某汽車廠賽車性能試驗室工程師讓-路易在大西洋海濱城多維爾巧遇新寡安娜。因為兩個人都在巴黎工作,讓-路易的兒子安東和安娜的女兒弗朗索瓦茲同在多維爾的一所寄宿學校讀書,所以每逢周末,讓-路易接安娜去多維爾看望各自的孩子,并且一起外出游玩,然后結伴奔馳在高速公路上回到巴黎。兩個孩子成了青梅竹馬的小伙伴,兩個大人產生了戀情。在一次共進晚餐之后,倆人欲火中燒,在回巴黎途中的一家旅店里,度過了難忘的一夜。但由于安娜始終念念不忘死去的丈夫,清晨起床后安娜不愿再搭讓-路易的汽車,而乘火車回到巴黎,當她出站時,讓-路易正在月臺上等她。因亡夫的陰魂在安娜心中久久不散,兩人只得分手,各自開始了新的生活。
2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安娜在第二任丈夫死后,從電影場記成了制片人。影片開始時,她正同導演貝利拍攝一部耗資頗巨的戰爭片。因開支過大,新的貸款人要安娜以她的制片廠做抵押為條件為她提供資金,這使安娜大傷腦筋。只有拍出一部賣座率高的新片,安娜才能走出困境。
20年后的讓-路易仍在汽車廠負責研制新的賽車,目前他正準備參加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他的兒子安東對賽艇情有獨鐘,連婚禮都是在賽艇上舉行的。在岸邊看著新婚夫婦的賽艇飛駛而過,興高采烈的讓-路易情不自禁地吻了新娘的姐姐瑪麗-索菲。這位姑娘對著名的賽車手讓-路易早有好感,過了不久她就成了讓-路易的伴侶。
安娜的女兒弗朗索瓦茲是一位嶄露頭角的戲劇演員。一次讓-路易父子外出看戲,在弗朗索瓦茲出來謝幕時,安東認出了這位兒時在寄宿學校朝夕相處的小伙伴。他去拜訪了她,并留下了家里的電話號碼。安娜從女兒處得知讓-路易的消息后,非常激動。正在為尋找新的影片題材苦思冥想卻一籌莫展的安娜,因此而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她想把20年前她和讓-路易那段美妙的故事搬上銀幕,她堅信影片一定能獲得成功。于是她給昔日的情人打電話,相約在一家餐館見面。
20年后再次相逢,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開始時少不了有些尷尬。在寒暄之后,安娜向讓-路易提出了自己的創作意圖,本希望能得到他的響應和支持,但讓-路易考慮到自己目前正和瑪麗-索菲熱戀,兒子安東也已長大成人,把自己過去的風流韻事拍成電影多有不妥,所以婉言拒絕了安娜的建議。然而安娜仍然執意邀請讓-路易來攝制組參觀新片的拍攝,最后讓-路易接受了她的邀請。隨著攝影機的移動和演員們動情投入的表演,20年前的一幕幕情景又清晰地浮現在昔日情人的眼前,埋藏在兩人心中長達20年的愛情種子突然重新獲得生機,他們再度墜入愛河。
讓-路易接到通知,去沙漠中參加汽車越野訓練。瑪麗-索菲得知讓-路易和安娜舊情復萌的消息后,痛苦萬分。她勸說讓-路易回心轉意,但他說因年齡懸殊,難以和年輕的瑪麗-索菲白頭偕老。當讓-路易在她的陪伴下,來到無邊無際的沙漠腹地后,瑪麗-索菲趁讓-路易夜間熟睡之際,把車中攜帶的水全部倒光,并把與外界保持聯絡的電臺電線拆斷,決心與讓-路易一起死在荒無人煙的大漠中。讓-路易對這癡情姑娘的愚蠢行為無可奈何。
為了尋找失去聯絡的讓-路易,巴黎派出了直升飛機。正在拍片的安娜時刻跟蹤著營救活動的進展。她拍攝的這部愛情故事片試映時未獲成功,決心根據當時發生的一件真實的社會新聞,拍攝一部偵破片。故事敘述一所精神病醫院的院長假手一個精神病患者高達勒,殺死了自己的妻子,為殺人滅口,他又把高達勒的妻子和女兒殺死,再回家把高達勒殺死,巧妙地制造了假的殺人現場。精神病醫院院長應安娜邀請來看了樣片,使安娜大為驚愕的是,放映結束時,他竟暴跳如雷,當眾對安娜破口大罵,爾后昏倒在地。當他蘇醒過來時,精神幾乎崩潰了,他向警方承認影片所敘述的殺人過程正是他的實際所為。安娜的杜撰竟與社會新聞中的犯罪事實相符是任何人都始料不及的。這一巧合使這部影片更具吸引力,因而在商業上大獲成功。
被困在沙漠中的讓-路易和瑪麗-索菲突然聽到了飛機的轟鳴聲,他把汽油澆在一棵枯樹上,燃起了沖天大火。大火喚來了土著牧人,兩人終于得救了。
瑪麗-索菲知道讓-路易已和他20年前的情人重溫舊夢且情意甚篤,很快又恢復了昔日的笑臉。依舊崇拜賽車手的這位心地單純善良的姑娘坐進了一位年輕運動員的賽車,參加了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
凄清的黎明,暗藍的海水,船埠的盡頭是安娜孤單的身影。讓-路易快步走到她身邊,挽起她的手臂。塞納河畔,兩人依偎在一起,觀看安東的賽艇比賽。20年光陰荏苒,故事似乎又回到了它的開頭。
【鑒賞】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20年后》是克羅德·勒魯什在他1966年拍攝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戛納電影節榮獲金棕櫚獎的20年后,仍然選用原來的男女主角即讓-路易·特蘭迪尼昂和自己的妻子阿努克·埃梅,拍攝了這部成功之作的續集。為拍續集,勒魯什曾攜同妻子帶著攝制組來我國探索合作制片,并帶來一個與后來拍成的影片完全不同的劇本,但兩個劇本都是通過安娜拍攝影片的過程,從一個成熟女性的視角,向人們展示一種普遍的現象:在人生的旅途中,一次真正的戀情,縱然時間不長,卻使人終生難忘。
這兩部影片在故事情節方面并無新奇之處。前者敘述一個30歲喪妻的男子和一位年紀相仿的新寡邂逅在法國西部海濱小城多維爾,兩人相愛后,因女方對車禍中去世的丈夫無法忘懷,在度過一段甜蜜的日子之后,終于勞燕分飛。第二部影片敘述他們闊別20年后又在巴黎聚首,兩人的社會地位雖然不同,愛情生活中也各有插曲,但昔日的戀情又使他們結合在一起。
故事雖然平淡無奇,勒魯什卻把它拍成了一部可觀性極強的影片。影片開始時,一個長達六分鐘的賽車長鏡頭,沒有一句對白,只見十幾輛如脫韁野馬似的汽車在公路上飛駛,馬達的轟鳴聲撕人耳鼓,一輛車下坡時翻個筋斗,剛恢復平衡又繼續向前沖去,超車時車輛互相擠撞著,賽車手卻英姿颯爽滿面春風。觀眾被這突如其來卻又扣人心弦的場面牽制住了。因為這既不像警匪片中的汽車追逐,又不像賽車場上跑車競逐的場面,而這組鏡頭卻極好地介紹了本片主人公讓-路易作為賽車俱樂部經理的身份和性格。勒魯什常說:“一部影片如果在開頭五分鐘之內不能抓住觀眾,觀眾就不再愿意看你下面的故事,這部片子一定失敗”。
在敘述讓-路易和瑪麗-索菲分道揚鑣之前,導演不讓這對情人謾罵爭吵或一方做喋喋不休的解釋,另一方苦苦哀求痛苦萬狀,而讓觀眾看到熱淚盈眶一言不發的瑪麗-索菲瘋狂地開著汽車,在金黃色的無垠大漠中飛駛。坐在她身邊的讓-路易用乞求寬恕的眼神看著她,不時欲言又止。碧天黃沙,沙丘綿延,身著白衣的賽手雄姿英發,汽車卷起滾滾塵埃,優美的畫面沖淡了生離死別的感傷,因而人們對移情他愛,忍心拋棄純真姑娘的讓-路易少了幾分責難,多了幾分同情。這對安娜與他鴛夢重溫的故事平添了諸多理解,從而也避免了交待類似情節的俗套。
有人說克羅德·勒魯什的每個鏡頭都可以參加攝影展覽,都是一幅上乘的油畫。他對畫面構思的審美效果十分重視,一組組優美的鏡頭會給觀眾留下極深的印象。本片結尾時,讓-路易和安娜來到塞納河畔觀看安東參加的賽艇比賽,十幾條五顏六色的賽艇在風光如畫的塞納河碧浪中,像離弦之箭一般,在水面上劃出十幾條白色的弧線,傾刻間這些白色的浪花匯聚成一朵朵高貴的百合花,傲然怒放。這組鏡頭不僅新奇,而且避免了這對已經不太年輕的情侶也像年輕人那樣重復著陳舊的愛情誓言。
60年代與80年代雖只隔20年,但科技及經濟的發展和1968年席卷歐洲的五月風暴的影響,使人們的價值觀和愛情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部影片插入了一位第二女主人公——瑪麗-索菲,她不像安娜那樣含蓄克制,她的愛像一團火,熾烈而自私,她說愛就愛,見到讓-路易的第二天就和他同居,不像安娜在丈夫死后多時還放不下自己的感情。瑪麗-索菲敢愛敢恨,拿得起放得下,活得十分瀟灑。當她得知讓-路易與安娜舊情復燃時,毅然決然要與情人共赴黃泉。當她看到大勢已去,與讓-路易的戀情無法挽回時,又很快地投入了另一名年輕賽車手的懷抱。能說純情的瑪麗-索菲輕浮嗎?她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可以獻給自己所愛之人,能說她愛情不專一嗎?負心的不是她,而是讓-路易。既然人已負我,何不盡快抓住稍縱即逝的幸福與歡樂呢?時代變了,拘泥于傳統的愛情觀是無法理解80年代的年輕人心態的。導演用新一代女性的愛火來點燃讓-路易的心,他只能動情于一時,愛情觀仍屬五六十年代的人必然懷念過去的溫馨,讓-路易最終回到安娜身邊早在情理之中。當他在沙漠中獲救重見安娜時,安娜只輕輕問了一句:“一切都解決了?”讓-路易點點頭。一切深情盡在不言之中。
一部小說或電影在受到好評之后,作者常有寫或拍續集的念頭。這類續集商業上成功者有之,藝術上成功者極少。克羅德·勒魯什這部續集在商業和藝術上都未收到預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影片沒有多少新意。安娜在上集與讓-路易分手的原因是難忘亡夫,但她很快就嫁給了一位制片人,現在又執意要和讓-路易重溫舊夢,原因是舊情難忘,如果真是如此,又何必苦等20個春秋呢?事實上兩個人早把那一段浪漫故事忘置腦后,事業上成功的安娜想有一個安定的家,年過半百的讓-路易雖事業有成,但難與一位年齡懸殊的女子白頭偕老,也需要有一個安度晚年的歸宿,既與安娜有那段前情,就欣然接受了她的追求。冷酒重溫并引不起多少激情,這種平淡的題材,縱然導演在結構和畫面上煞費苦心,也難以與上集的故事媲美。另外,為使這并不動人的故事避免過于平淡,導演采用戲中戲的手法,把安娜拍攝三部不同題材的影片的攝制過程插入影片,雖然這些影片與故事主線也有關連,但使人覺得頗有喧賓奪主之嫌。
本片的主要價值在于通過瑪麗-索菲這位法國新女性的性格塑造,使人們對于包括法國在內的當今西方社會的新一代青年的心態及處世態度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上一篇:《一個普通的故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一夜風流》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