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些說是枯死的園子里看看:
遠處微笑的河岸閃爍著微光。
純潔的云團的意想不到的蔚藍
照亮了彩色繽紛的小路和池塘。
看那邊一片深黃。那些樺樹和
山毛櫸柔美的灰色。風很溫和。
遲開的薔薇還沒有完全枯干。
挑一些吻吻,把它們編成花環。
這些最后的紫菀也不要忘記。
野葡萄蔓四周的一片紫色
還有余剩的生氣盎然的綠意
把它們輕輕地跟秋容編在一起。
(錢春綺 譯)
【賞析】
他那素樸而幽微的言詞,
透出一股主宰和誘惑力,
他使空氣令人窒息地旋舞
他能殺伐,而無需接觸。
這是霍夫曼斯塔爾在詩作《預言家》中對一個詩人所作的描繪,這個詩人就是在德語詩歌界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斯特凡·格奧爾格。1927年,法蘭克福市決定將首屆“歌德獎”授予格奧爾格,當時評委的授獎詞是這樣寫的:“格奧爾格作為詩人、教育者、領路人和人,在迷惘混亂的時代,為我們維護了歌德、諾瓦利斯和荷爾德林的語言精神,并以自己新的形式證明了詩的永恒意義。他在對詞語的精神職使的信仰中,意識到超越于被描繪的事物之上的美,并且通過篩選、節制和音律,把世界的素材轉化為世界的精神。作為一個先知,他洞悉了事物的幽暗而光輝的秘密,并溫柔地借助具體的詞語,同時也以豐富的表情,以歌吟的語言將它表達出來……在這個時代,他無出其右地守護了詩人的歌德式的尊嚴。”可以說,這是對詩人最為恰當的評價,也是對他詩歌中肯的認可。我們選取的這首《到那些說是枯死的園子里看看》就是他眾多詩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首詩作選自詩人的第五部詩集《心靈之年》,這部詩集標志詩人前期創作走向成熟。里面所收錄的詩作主要寫于1892—1897年間,其中有一些是獻給一位名叫“伊絲”的女子——格奧爾格唯一真正愛過的女人。而其中另一些是以吟詠自然為主,同時訴諸以個人對客觀世界的獨特生命體驗。詩人在處理這些題材的時候,與歌德及其德國浪漫派的處理方式——主張以突出主觀感受為主——這一傳統做法明顯不同。格奧爾格在自然和具體事物面前總是以一種矜持的態度,刻意追求冷靜克制。詩集中的大多數作品具有鮮明的形象和嚴謹的形式,這是格奧爾格詩歌最為常見的藝術特色。在詩人所選取的一些自然景物,如園林、海濱、河流等自然景物作為表達空間和意義載體時,在它們身上卻往往體現歐洲古代哀歌中的敘述風格和抒情特質。這在其他詩人那里是不多見的,在本質上格奧爾格還是一位抒情詩人。
在詩歌第一節,直接進入主題,“到那些說是枯死的園子里看看”,從下面的內容可知,這個園子其實并沒有完全枯死: 河流兩岸還閃著微笑的金光,天空中純潔的云朵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蔚藍,它們照亮了彩色繽紛的小路和池塘。關于這個園子的真實情形,詩人已經暗示出來,我們可以注意到第一句詩中的“說是”這個詞語,它表明詩人也是聽別人說了有關這個園子的情況。而當他親自來到這傳說中所謂“枯死”的園子,卻發現另一種驚喜。在接下來的第二節中,詩人在濃濃秋意中給我們展示了極富生命力的綠色氣息。看那邊深黃的樺樹和柔美的山毛櫸在秋風中溫暖和煦;遲開的薔薇還沒有完全枯干,還在散發著生命的綠意。
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大聲疾呼道:“挑一些吻吻,把它們編成花環。”還有不要忘記這些最后的紫菀;也不要忘記野葡萄蔓四周的一片紫色和余剩的生氣盎然的綠意。用一個花環“把它們輕輕地跟秋容編在一起”。在詩歌的結尾之處,詩人用花環來把這秋天里最后的綠意編織起來,新穎別致,形象生動。花環本是美麗的象征,把那些沒有枯死的、正在綻放最后一片綠色的植物串聯起來,極富形象感。詩人或許正是以此隱喻用唯美主義這個藝術手法去編織和創造生活中那些美的、富有生命力的東西。
詩人在一片秋風瑟瑟之中努力搜尋著生命最后的姹紫嫣紅,留住生命最后的綠色。正像我們在前面所分析的那樣,詩人佇立于秋天這個特殊的時節,并沒有陷入一種文人墨客所擅長的傷春悲秋的情境之中,而是努力在這樣的氛圍中保持一種克制和冷靜,努力挖掘一些被常識遺忘的綠色生機。這就是詩人所給我們展現出來的詩歌的主旨和意義。格奧爾格是一位唯美主義詩人,在他的整個詩歌創作中貫穿了對于美的追求這一理念,讓詩歌到處洋溢著美的特質。
格奧爾格的詩多數為短詩,句子簡短。比如此首詩作由三節組成,每節四行,且句子都比較簡短。在語詞運用上詩人講究遣詞造句,追求結構整齊和諧,節奏韻律跌宕起伏,閱讀起來有很強的節奏感。這些特征與當時正在崛起的、以顛覆傳統詩歌模式為能事的某些現代主義流派的詩學旨趣截然相反。對于格奧爾格的詩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曾表達了由衷的敬意:“凡是想要對于共建語言大廈有所作為的人,都無法繞開斯特凡·格奧爾格,縱然是那些刻意不同于他的人……在當代德語詩人中,我對S。格奧爾格精煉的形象的欽敬,超過了任何其他。”
(李 超)
上一篇:《別悶悶不樂 [澳大利亞]吉爾摩》讀后感
下一篇:《割草 [加拿大]羅伯茨》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