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神父》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8 彩色片 90分鐘
蘇聯(lián)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攝制
編導(dǎo):伊戈爾·塔蘭金(根據(jù)列夫·托爾斯泰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格里高里·列爾別爾特 阿納托里·尼柯拉耶夫 主要演員:謝爾蓋·邦達爾丘克(飾卡薩斯基公爵) 瓦列恩蒂娜·蒂托娃(飾梅莉·柯羅特柯娃) 弗拉吉斯拉夫·斯特爾席艾里契克(飾尼古拉一世) 尼柯拉伊·格里采恩柯(飾將軍) 鮑里斯·伊凡諾夫(飾修道院院長) 柳德米拉·瑪克薩柯娃(飾瑪柯芙金娜) 伊莉娜·斯闊勃采娃(飾舞會上—男爵夫人) 奧爾迦·阿諾赫依娜(飾商人的女兒) 阿拉·杰米道娃(飾巴申卡)
【劇情簡介】
沙皇尼古拉一世去世后的年代。一條河流的渡口聚集著要渡河的鄉(xiāng)民。他們聽到了教堂的鐘聲,立即劃起了十字。一個中年農(nóng)民問一個老農(nóng)民為什么不祈禱,老農(nóng)民說他除了自己之外,誰都不相信。已是平民百姓打扮的謝爾蓋神父悄悄地站在一旁,他眼前浮現(xiàn)了久遠的往事……
那時,謝爾蓋神父是年輕的卡薩斯基公爵,他和皇后的女官——美麗的梅莉·柯羅特柯娃訂了婚,正沉浸在自我陶醉的幸福中。突然,有一天,梅莉告訴他,她曾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情婦。這當頭的一擊使卡薩斯基公爵不敢相信,也難以承受。
卡薩斯基公爵是御前騎兵團的見習軍官,在宮廷舉辦一次盛大舞會時,他正在騎兵團值班。舞會上,一位男爵夫人用法語告訴一位侯爵:即將與卡薩斯基公爵結(jié)婚的梅莉一年前還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情婦,這件事全城都在議論。
尼古拉一世在舞會上召見剛值完班的卡薩斯基公爵的時候,公爵正帶著從馬上摔下來的傷,臉頰上流著血,沙皇把自己的手帕遞給他擦血,他表示愿為沙皇去死。但他對自己說:如果沙皇是一個普通人,他要殺了他。
卡薩斯基公爵心里積壓著一股怒火,他在見習軍官的食堂吃飯時,忽然站起來把一盤食物拋擲到了地下。一名上尉軍官走到他跟前指責他,他揍了上尉軍官一記耳光,并說上尉的話都是謊言。將軍令卡薩斯基向上尉軍官道歉,卡薩斯基不聽命,將軍說他將被貶為士兵,并下令關(guān)他10天禁閉。
尼古拉一世來向騎兵團見習軍官們祝賀圣誕節(jié)時,他對卡薩斯基說:“你知道嗎,所有的事情我都清楚,但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這些事都在我的心里。”
卡薩斯基在教堂祈禱時說:他曾立下誓言要一輩子效忠沙皇,要像愛上帝那樣地愛沙皇。沙皇對他發(fā)怒是對的,他請求上帝幫助他戰(zhàn)勝自己的自尊心,并說如果他違背自己的誓言,他應(yīng)受到上天的懲罰。
卡薩斯基覺得自己受了欺騙和愚弄這種感覺總是揮之不去,他不知道今后該怎么生活下去,但他又不想去死。最后,他決定皈依上帝,在他與梅莉舉行婚禮前的一個月,他到修道院去當了神父,并改名為謝爾蓋,人稱謝爾蓋神父。
謝爾蓋神父在修道院里度過了9年的歲月。一天,一輛馬車來到了修道院。從車上下來的是梅莉和她的將軍丈夫以及他們的7、8歲的女兒。院長在家里盛情款待了他們,席間,將軍說起了10年前曾在他領(lǐng)導(dǎo)下當騎兵團見習軍官的卡薩斯基公爵辭職進修道院當神父的故事。
院長說卡薩斯基恰巧在他們這個修道院里,他被新主教調(diào)來這里已快一年。新主教很賞識他,調(diào)他來時還提升了他。卡薩斯基曾在新主教管轄過的基里爾修道院呆過,他就是在那里當了神父并更名為謝爾蓋。新主教很器重他,認為他對宗教虔誠,性格溫順馴服。將軍說他印象中的卡薩斯基完全不是這樣,過去的卡薩斯基自視很高,很容易沖動,但很聰明。將軍相信卡薩斯基在宗教界也會高升,也會有前途的。
院長把謝爾蓋神父引見給將軍,告訴謝爾蓋:他過去的一位同僚很想見見他。謝爾蓋神父不愿與將軍敘舊,他說他已遠離塵世間的事情,希望不要擾亂他祈禱和侍奉上帝。將軍認為他一點也不溫順,還和過去一樣。
謝爾蓋神父在修道院的院子里遇到了正在這里等著他的梅莉。梅莉請求謝爾蓋拯救她的靈魂。她說她的莊園離修道院只有10俄里的路程,她希望謝爾蓋到她那里去,去拯救她。謝爾蓋神父說:這是不可能的。他斷然拒絕了她。
謝爾蓋神父感到自己面臨受誘惑的危險,他把自己關(guān)在小屋里。當小修道士阿遼沙來給他添燈油的時候,他請求阿遼沙看住他,除了祈禱和他的職務(wù)內(nèi)的活動之外,別讓他到任何地方去。謝爾蓋神父內(nèi)心的聲音告訴他:他當初到修道院當神父,僅僅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觸犯和羞辱,所以他當神父,是想從另一個高度居高臨下地去看待過去與他相處的人們,想要蔑視他們。實際上,他對上帝的信仰還是不夠堅定的。他雖然拒絕了梅莉,但梅莉?qū)λ€是一個誘惑,他要尋求力量來抵御這種誘惑。于是,他給主教寫了信。
主教決定把他調(diào)到僻遠的坦姆平修道院去接替已故的伊拉里昂神父的職位,這位神父在那里呆了18年,他在那里的威望很高。主教希望謝爾蓋神父到那里之后,獨自呆在一間修道小屋里修行,以便徹底克服他的自高自大。
謝爾蓋神父到了坦姆平修道院,一個修道士領(lǐng)他到了白雪皚皚的荒野地里的一間小屋前,告訴他:伊拉里昂神父的遺骨就安置在小屋后墻的一個洞穴里,洞口是敞開的,可以看得見這位神父的白骨。伊拉里昂在最后的日子里,完全足不出戶,而且,一星期只進食一次。修道士說他已給謝爾蓋神父添了燈油,面包他會按時送來,就給他放在小屋門口。他讓謝爾蓋神父自己到不遠處的懸崖下面去取水,那里的泉水是不結(jié)冰的。
謝爾蓋神父在這所修道院的小屋里一呆就是好幾年。這是第6年的謝肉節(jié),這一天,這個偏僻的地方非常熱鬧,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村民們都在歡樂地唱歌跳舞。
兩輛由三匹馬拉著的雪橇來到了這里,雪橇上坐著從鄰近一個城市來的社交界名媛瑪柯芙金娜、律師、一位夫人、軍官和地主等人。律師主張到離這里12俄里的修道院旅館去住宿,瑪柯芙金娜異想天開地說:她要到謝爾蓋神父的小屋去過夜。律師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瑪柯芙金娜說她一定能做到,為此,她還和律師打了賭。于是,他們就分開行動,其他人乘雪橇到修道院旅館去,瑪柯芙金娜獨自下了雪橇,她和村民們一起跳了一陣舞,就踏著雪朝謝爾蓋神父的小屋走去。
瑪柯芙金娜敲謝爾蓋神父的窗戶,說要進去,神父沒有同意,她又以“全身凍僵了”為借口,迫使謝爾蓋神父讓她進屋。她進了屋,謝爾蓋神父就走了出去,站在柵欄外祈禱。瑪柯芙金娜認為從謝爾蓋神父的眼神看來,他對自己并不是無動于衷的。瑪柯芙金娜又說她病了,讓謝爾蓋神父進去幫助她。謝爾蓋神父進屋一看,這個女人根本沒病,正笑著要解上衣的扣子。神父叫她別毀滅自己的靈魂,急忙退了出去。瑪柯芙金娜走到窗口望著他,只見他手上的血往地上滴,原來,謝爾蓋神父為了抵御誘惑,用斧子砍斷了自己的一個手指。瑪柯芙金娜震驚了,她連連請求原諒,并說要給謝爾蓋神父包扎傷口。神父讓她快走。
這樣,又過去了9年,謝爾蓋神父在坦姆平修道院已呆了15年,有13年是獨自在小屋里度過的。他成了一名德行很高的神父,來求他祝福,求他拯救靈魂的人絡(luò)繹不絕,有很多人還是遠道而來的。謝爾蓋神父為眾多的百姓祝福、祈禱,經(jīng)常累得體力不支,但他還是不讓修道士攔阻人們來求助于他。
一天,一個商人跪倒在謝爾蓋神父的腳下,他說他有一個22歲的女兒,兩年前因母親突然去世就病了,患嚴重的神經(jīng)衰弱癥。他們是從1400俄里以外的地方來到這里的,現(xiàn)在住在旅館里。女兒白天怕光,只能晚上來見謝爾蓋神父,求他為她祝福,拯救她。
謝爾蓋神父聽見了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人們不遠千里地來找他,他出了名。他吸引了很多有錢人到修道院來,他成了修道院致富的工具。但他知道自己的靈魂并不純潔,當他知道商人的女兒要來找他時,他已經(jīng)急切地在等待她了,并且他還想知道:她有沒有女性的魅力。
商人的女兒來了,謝爾蓋神父讓她祈禱,她說她祈禱沒有用,她讓謝爾蓋神父把手放在她的胸脯上為她祈禱,還說她在夢中看到謝爾蓋神父這樣做了。她抓起神父的手放在自己的乳房上,并緊緊地把身子貼在神父胸前,擁著神父進了小屋。過了一會兒,謝爾蓋神父從小屋出來,喃喃自語道:“難道這一切是真的?等她父親來了,她把事情一說,她這個魔鬼,那我怎么辦呢?……”謝爾蓋神父走進小屋,看見商人的女兒正敞開衣襟、裸露著多半個身子在熟睡。謝爾蓋神父急忙剪去胡子,脫下神父的長袍,裝扮成平民百姓的樣子,走出小屋,離開了他苦苦修行多年的這個地方。
他走著走著,來到一條河邊,見到小船上的漁民正在撒網(wǎng),他請求漁民帶上他。漁民問他是誰,他說是“罪人”,漁民讓他去找謝爾蓋神父為他寬恕罪孽。他繼續(xù)走著,曾想到自殺,但他知道自己會游泳,跳河死不了,又想到上吊,隨后又認為上帝并不存在,他沒有必要死。他走累了,打起了盹兒。在夢中,他回到了童年時代,見到自己正和小伙伴們在一起玩。他媽媽把他表妹巴申卡帶來了,叫他們和她一起玩,但他們這些男孩子都捉弄她,巴申卡像個可憐的受氣包似的,任他們欺負。
謝爾蓋神父醒來后,也奇怪自己怎么會想起巴申卡。他知道巴申卡就住在離這里300俄里的一座城市里,他想不妨去看看她,看她現(xiàn)在生活得怎么樣?
謝爾蓋神父到了巴申卡家里,巴申卡見了他很驚喜。她說曾想去求見謝爾蓋神父,請神父為她女婿瓦尼亞解脫疾病的折磨,但苦于沒有路費未能成行,現(xiàn)在謝爾蓋神父自己來了,她太高興了。謝爾蓋神父說他已不是什么謝爾蓋神父,他只是一個大罪人斯捷班·卡薩斯基。他請求巴申卡幫助他,并希望巴申卡別向任何人透露他是誰。他聽巴申卡談了她的生活情況:巴申卡和女兒、女婿一家住在一起,整天家務(wù)事繁忙,還要照看小外孫女和外孫。就連她和謝爾蓋神父談話這短短的時間里,就有不少纏人的事情來打擾她,談話一再地被打斷。巴申卡依靠在學(xué)校里教音樂課掙點微薄的錢維持生計,但她對自己過的儉樸生活已很知足,她從小就能將就著過。謝爾蓋神父問起她是否信奉上帝?她說有空就去去教堂,沒空就不去,有時打發(fā)孩子們?nèi)ァV劣谄矶\,在家也只是例行公事似地祈禱一下,沒有什么虔誠的真情。
離開了巴申卡的家,謝爾蓋神父又來到了渡河口,人們正在忙忙碌碌地渡河。謝爾蓋神父沿著河岸走去,他漫無目的地東走西逛,他被當作流浪漢,遭到了監(jiān)禁并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在那里,一個富有的農(nóng)民收留了他,他在這一家的菜園里干活,還教當?shù)氐暮⒆觽冏x書,并去照看一些需要照看的病人。他想就這樣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
【鑒賞】
用電影手法表現(xiàn)托爾斯泰的作品從來都是難度很大的。托爾斯泰作品的內(nèi)涵不在表面,而且不在情節(jié)中,這一點影片編導(dǎo)伊·塔蘭金在改編時完全估計到了。在這部影片中他成功地做到了把托爾斯泰作品中的社會哲學(xué)思想和作品的美學(xué)價值結(jié)合了起來,揭示了托爾斯泰所有作品的特點: 思想矛盾。
《謝爾蓋神父》是托爾斯泰的晚期作品,因此影片創(chuàng)作者在改編這部作品時,心目中對托爾斯泰的全部作品應(yīng)有個全面了解,應(yīng)能感受到他的作品所表現(xiàn)的所有尖銳矛盾,還要能感受到托爾斯泰留給后人的全部道德的和哲學(xué)的遺產(chǎn)。影片創(chuàng)作者要通過視覺形象表現(xiàn)出托爾斯泰一輩子都在苦苦思索的主要問題。他一直在思索人的道德面貌,思索人應(yīng)該遠離不公正的、虛假的生活,應(yīng)該克制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應(yīng)該和整個世界融為一體。
在《謝爾蓋神父》中,卡薩斯基公爵出走去當神父,是作為對謊言、虛假和社會的不公正的一種反抗。在改編《謝爾蓋神父》時應(yīng)估計到:在作品的情節(jié)背后是全部的文化,托爾斯泰要通過作品表現(xiàn)自己的道德探索,探索人如何從不公正、不道德的生活走向真正的生活,從黑暗走向光明,雖然這種探索常常是徒勞的。
卡薩斯基曾熱愛沙皇尼古拉一世,愿效忠于他,為他去死,他也為有梅莉這樣的未婚妻而深感幸福。但忽然,舞會上傳言:“卡薩斯基公爵的未婚妻一年前還是尼古拉一世的情婦。”這對卡薩斯基來說,過去的全部生活立即變成毫無意義了。明亮的舞會大廳的光輝是虛假和欺騙,漂亮的仕女的微笑變成了死亡的面具,社交生活只是一種誘惑,它的內(nèi)在實質(zhì)是死亡。于是,主人公拋棄了家庭、未婚妻、親朋好友、社交生活,去皈依上帝,尋求真理。
影片開頭“渡口”那場戲里,已是平民裝束的謝爾蓋神父站在一旁聽兩個農(nóng)民的對話,兩個農(nóng)民談到信仰問題,年老的那個農(nóng)民說他不相信上帝,只相信自己。謝爾蓋站在一旁聽著,他沒有參加爭論,但他實際上同意了那個老農(nóng)民的觀點。對他來說,這個老農(nóng)民像是一面鏡子,他從老農(nóng)民身上看到了自己,從老農(nóng)民的話中他聽到了自己的思想,他似乎是站在一旁觀察著自己。謝爾蓋神父不是在布道,不是在開導(dǎo)別人,而是在聽著一個老農(nóng)民的話,在向他學(xué)習。他多年的矛盾斗爭和探索也告訴他:他要從相信上帝轉(zhuǎn)為相信人,相信平民百姓。
結(jié)尾時,又重復(fù)了開頭那場戲,開頭與結(jié)尾是同一個時空。
卡薩斯基公爵和他過去的未婚妻梅莉最后一次見面是在修道院。過去在紅塵世界與梅莉見面,對他來說是莫大的喜悅。現(xiàn)在,他的觀點變了,對過去的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樣了。在修道院見到梅莉,又使他想起了謊言與虛假,他正是為擺脫這些才到修道院來的,因此,在修道院與梅莉見面,他抵制住了這種誘惑。當梅莉的丈夫,那位將軍在向修道院院長講卡薩斯基過去的故事的時候,梅莉的目光是驚恐和悲哀的,因為她直到此刻還不明白卡薩斯基為什么要出走,她認為他的出走是殘酷的,她不理解卡薩斯基為什么要出走,正如同托爾斯泰的夫人索菲婭不理解托爾斯泰為什么要從雅斯納雅·波梁納出走一樣。
編導(dǎo)塔蘭金改動了小說的時間順序,影片的開頭幾個畫面,他表現(xiàn)的不是受大家鐘愛,被大家贊揚,令大家羨慕的卡薩斯基公爵,他表現(xiàn)的是謝爾蓋神父。
卡薩斯基公爵離開紅塵世界進修道院時,表現(xiàn)出了他蔑視所有他曾認為非常重要的人。他逃避了錦繡前程的誘惑,但卻跌入了孤獨的驕傲的罪惡中。他從最初離家出走的基里爾修道院來到了彼得堡的修道院,后來又到了荒僻的坦姆平修道院,在小屋中苦苦修行。隨后他又出走離去,他專程去拜訪表妹巴申卡,在她那里他看到了自己所沒有的東西:貧困、單純的日常生活。于是,他作出最后決定:再一次永遠的出走,到小鄉(xiāng)小鎮(zhèn)的平民百姓中去。就這樣,這位主人公在影片中完成了五次出走。
《謝爾蓋神父》表現(xiàn)了晚年的托爾斯泰本人的思考和疑慮。隨著年齡的增長,表面上看來,謝爾蓋神父似乎平靜多了,他的眼睛也不像年輕時那樣血氣方剛、火辣辣的樣子,但從他的眼神中還是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是不平靜的,充滿著矛盾斗爭。他曾經(jīng)問自己:“為什么要有這個世界,要有這個世界的魅力,如果這個世界是罪惡的,那就應(yīng)該摒棄它嗎?”塔蘭金是第三次和扮演謝爾蓋神父的謝·邦達爾丘克合作,前兩次是《謝遼沙》 (1960) 和 《目標的選擇》(1975)這兩部影片。邦達爾丘克對托爾斯泰的作品很熟悉,他能感覺到托爾斯泰作品的實質(zhì),他自己就成功地拍攝過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邦達爾丘克能理解托爾斯泰作品中的復(fù)雜的特點,導(dǎo)演也準確地為他描繪了角色,而且嚴格地按照作品的主要思想為他設(shè)計了一些細節(jié)。托爾斯泰的主人公一般總是要在善與惡、真實與謊言、光明與黑暗之間作出選擇,非此即彼,不可能處于一種中間狀態(tài)。邦達爾丘克扮演的謝爾蓋神父動作很少,演員把注意力集中在內(nèi)心生活、精神生活上。在影片中,主人公不僅完成了五次出走,主要的是他思考了這五次出走。因此,影片中安排了謝爾蓋神父的獨白,這在原小說中是沒有的。謝爾蓋神父外表上的平靜掩蓋不住內(nèi)心的波動。有賴于心靈的騷動,邦達爾丘克讓謝爾蓋神父從自尊、自高自大轉(zhuǎn)變?yōu)閻凼澜纾瑦鄞笞匀唬瑦廴祟悺Q輪T在內(nèi)心的視野中始終把握住了托爾斯泰的這一主要思想。在巴申卡那里,他受到了啟發(fā),他看到了平民百姓的心態(tài)。他對巴申卡說:“巴申卡!我不是神圣的人,甚至不是一個普通的人,我是一個罪人,一個骯臟、卑鄙的人,一個迷失方向的人,一個高傲的罪人,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比所有的人都壞,但我比最壞的人壞。”謝爾蓋神父想與別人平等相處,不想站在人群之上,而要讓自己隱沒在人群中。
當謝爾蓋神父成為一個德行很高的神父時,很多人拜倒在他的腳下,求他祝福。一些教徒都認為他地位特殊、優(yōu)越,實際上,他認為這和過去社交界把作為卡薩斯基公爵的他捧得很高是一樣的。
謝爾蓋經(jīng)受住了瑪柯芙金娜的誘惑這場戲使他有一種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滿足感,但他思想上的疑慮并沒有消失。當他因商人的女兒而“墮落”,感到自己是一個罪人時,他出走了,這次出走更像是逃亡。他甚至在逃避自己,他感到絕望,曾想到自殺,想到漫無目的地去浪費自己的生命,他對未來完全失去了信心。在他和巴申卡談話之后,他看到巴申卡在極端貧困的條件下仍然生活得很充實,并感到自己是一家人的頂梁柱。他看到了巴申卡美好的心靈,他決定像巴申卡那樣去度過自己剩余的日子,那就是為人們,為他人而活著。
在影片中,謝爾蓋神父一直向自己提出一個問題:什么是真理?他在紅塵世界,后來到了修道院,一直都沒有尋找到真理。在他最困惑的時候,他給主教寫了信,主教指出他的最可怕的罪過就是自高自大。后來他把自己關(guān)閉在苦修的小屋里,但他仍然是個罪人。托爾斯泰認為:一個人只有與人們交往,才能自我完善。在托爾斯泰看來,人只有和大自然融成一片才能帶來善和安寧,因此,影片的最后一本突然著力表現(xiàn)了俄羅斯的大自然,表現(xiàn)了俄羅斯的一望無際的平原。這樣廣闊的平原才會產(chǎn)生俄羅斯的漫游者。謝爾蓋神父離開了巴申卡的家之后,他決定到處去漫游。影片的結(jié)尾非常準確地表現(xiàn)出了托爾斯泰的一個重要思想:表面上的、很容易獲得的美德變成了看不見的精神上的美德了,關(guān)在苦修小屋里的那種自高自大變成了對整個世界的愛,就像托爾斯泰本人所說的:“我愛好人……我承認真理,現(xiàn)在我全明白了”(引自托爾斯泰的《懺悔錄》)。
托爾斯泰作品中的大自然是有生命力的,是能給予人們安寧和幸福的,影片中所表現(xiàn)的大自然正是這樣。影片的外景拍攝得非常美:遼闊的田野和草地;美麗如畫的河流;莊嚴肅穆的古老的修道院。
托爾斯泰的原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思想:謝爾蓋神父正是因為經(jīng)受了誘惑,內(nèi)心才有激烈的斗爭,通過斗爭,他的靈魂復(fù)蘇了。在謝爾蓋神父與商人的女兒這場戲中,這一思想表現(xiàn)得很充分:謝爾蓋神父經(jīng)受了誘惑和墮落之后,他再次出走,從苦修小屋走向俗世,走向人群,這是他的靈魂的復(fù)蘇。
走訪巴申卡這場戲是導(dǎo)演處理和演員表演的一大成就。1918年雅·普洛塔贊諾夫搬上銀幕的無聲片《謝爾蓋神父》中就沒有到巴申卡家里去這場戲。但這場戲很重要,謝爾蓋神父正是在與巴申卡的談話中領(lǐng)悟到了真理。
當塔蘭金邀請阿拉·杰米道娃扮演巴申卡的時候,她感到發(fā)怵,正是這個感覺,幫助她塑造了這個角色。她既能為角色創(chuàng)造出一個令人矚目的、很有特點的外形,又能抓住角色的內(nèi)在實質(zhì)。巴申卡的性格中有很多特征:膽怯、溫順、剛毅、文雅、寬容。她經(jīng)受過很多不幸:丈夫酗酒,當謝爾蓋神父來訪時,他已經(jīng)去世了;她和過去的生活圈子里的人們失去了聯(lián)系,她連過去的生活習慣也都改變了;她賣掉了莊園;女婿患嚴重的神經(jīng)衰弱癥;她還得照看纏人的外孫、外孫女們。她生活在極度的貧困中,她的生活中無歡樂可言,但這個女人卻感到很幸福。她幸福是因為,她不知道人需要什么,不知道貧窮有什么不好,她只知道全家要靠她來支撐,她的親人的安寧與幸福由她來維系。她絲毫也不考慮到自己的得失。她為人善良,她愛自己的親人,她這樣做完全是自發(fā)的,出于一種本能。阿·杰米道娃面臨的任務(wù)非常艱巨,但她成功地塑造了像巴申卡這樣一個豐富的性格。塔蘭金用了一些特寫鏡頭來表現(xiàn)巴申卡,表現(xiàn)了她的沉默,她怎么說出第一句話來,以及她激動或思考時的眼神。阿·杰米道娃扮演的巴申卡始終是一個姿勢,臉上也總是一個表情,她的眼神是寧靜的,她似乎已領(lǐng)悟到了生活的真諦。她的臉有點癡呆,手是干瘦的。整個這場戲的色調(diào)是灰黃色的,似乎她的全部生活早已褪了色,就像一張褪了色的舊照片。她說話的時候,似乎是言猶未盡的樣子,臉上總是半個微笑,讓人看起來,不知道她是在笑還是在哭?影片中巴申卡的生活僅僅是通過一些細節(jié)來表現(xiàn)的,如在布幔后面朝屋里張望的孩子的臉;嬰兒的哭聲。巴申卡的貧困忙碌的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對謝爾蓋神父來說是一個啟示,他也要走進世俗的世界中去,要走向人間。
塔蘭金很欣賞蓋奧爾吉·布爾柯夫扮演的商人。導(dǎo)演要表現(xiàn)的不只是一個商人,他要把這個商人表現(xiàn)為“魔鬼”。他在銀幕上的出現(xiàn)也是獨特的,不一般的:謝爾蓋神父坐著,正在沉思,突然他感覺到有人出現(xiàn)在自己的身邊。起先,謝爾蓋看到的是一雙锃亮的靴子,隨后看到了商人的瘦削的身材,最后看到了他的臉。他的臉上有一種很怪的表情,從一方面來講,他是來祈求幫助的,從另一方面看來,他似乎是在嘲笑謝爾蓋。最后,他走出門去的時候就更怪,他是倒退著,匍匐而行的。導(dǎo)演想讓觀眾知道:這樣的商人,他的女兒也和父親一樣,是與眾不同的。謝爾蓋曾對她說: “你是魔鬼。”
塔蘭金相信:謝爾蓋神父的墮落只能是和一個很丑陋的女人。因此,他們細心地給這位女演員化了妝,把她的嘴唇涂成很怪的黑色,突出她容貌中最難看的地方。形象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最重要的,導(dǎo)演是要通過這些表現(xiàn)謝爾蓋墮落的精神實質(zhì)。在這種墮落中有一種本能,謝爾蓋只是感覺到需要這個女人,而商人的女兒則需要與謝爾蓋有這種親近的關(guān)系。
塔蘭金在從事改編工作時,一個月就把劇本寫出來了。在寫劇本之前,他閱讀了托爾斯泰的全部作品,包括他的日記、信件及談?wù)撜芾淼奈恼拢驗槿绻蛔x這一切,就無法充分理解托爾斯泰的作品所表現(xiàn)的尖銳矛盾。托爾斯泰寫《謝爾蓋神父》幾乎寫了10年,他從1890年開始寫這篇小說,一次次地擱置下來,又一次次地繼續(xù)寫,他最后一次動手寫這部作品是1898年。他同時撰寫《謝爾蓋神父》和《復(fù)活》這兩部作品。《謝爾蓋神父》的情節(jié)很簡單,但深刻地表現(xiàn)了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理狀況。
《謝爾蓋神父》這篇小說不長,所以改編時用不著壓縮。塔蘭金認為: 托爾斯泰的每一個字都有豐富的含義,壓縮他的作品,必然會帶來損失。當你認真閱讀他的作品的時候,每一個字都會有兩三種含義。他的語句像復(fù)調(diào)音樂,因此,不僅壓縮這些語句是困難的,而且更困難的是要在銀幕上不損原意地把它們表現(xiàn)出來。塔蘭金感到:影片的蒙太奇和鏡頭的節(jié)奏,演員的選擇似乎也都受到了托爾斯泰本人的啟示,而不是他在自作主張。
改編的困難在于:改編托爾斯泰的作品本身就很困難,再加上《謝爾蓋神父》這篇小說沒有起伏的情節(jié),沒有性格的沖突。主要的劇情就是主人公的內(nèi)心生活,主人公不是和外部世界斗爭,而是和自己斗爭。把小說的每一句話都搬上銀幕是不可能的,必須尋找電影的表現(xiàn)手段來表現(xiàn)這部作品。塔蘭金把影片分成五場戲,就像一個人一輩子的五天或甚至幾個小時。這五場戲使塔蘭金有可能矚視到主人公的精神生活的變化,了解到他生活中的決定性時刻。這樣來結(jié)構(gòu)影片,使塔蘭金可以避開有些不容易在銀幕上表現(xiàn)的生活細節(jié)和行為細節(jié)。例如,謝爾蓋神父與瑪柯芙金娜這場戲。在原小說中,這場戲有兩個視點:謝爾蓋神父的眼睛和瑪柯芙金娜的眼睛。塔蘭金要表現(xiàn)的不是事件的外在的一面,不是謝爾蓋神父如何受到引誘,甚至也不是他如何砍斷自己的手指。塔蘭金要表現(xiàn)的是謝爾蓋神父精神上的矛盾和沖突,導(dǎo)演把這個沖突表現(xiàn)出來了。在小說中,瑪柯芙金娜出現(xiàn)時,沒有群眾歡度謝肉節(jié)這場戲,但塔蘭金說他不是杜撰的,他只是把小說中的幾句情景說明用銀幕形象表現(xiàn)了出來。托爾斯泰在小說中曾提到:謝爾蓋神父到了苦修小屋的第六年的謝肉節(jié),鄰近一個城市的一些有錢的紳士淑女乘坐雪橇來這里閑逛。塔蘭金只是把這幾句話通過畫面表現(xiàn)了出來。
在最初寫的劇本中,第一場戲是舞會,現(xiàn)在的影片中改成了渡口。塔蘭金之所以這樣改,是要立即告訴觀眾,這部影片要表現(xiàn)的不是上層社會的社交生活,也不是這位年輕軍官的歷險生涯,影片要表現(xiàn)的完全是另一些更為深刻,更為重要的事情。
在有幾場戲里,銀幕上似乎有兩個謝爾蓋,觀眾聽到了謝爾蓋和自己的對話,看到了他內(nèi)心的分裂。應(yīng)該說,這種表現(xiàn)手法完全是舞臺化的,這種手法塔蘭金已好久不用了,但在這部影片中,他為了揭示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還是用了。
在結(jié)尾的那場戲中,塔蘭金想要說明的是:謝爾蓋神父戰(zhàn)勝了自己不是依靠壓制自己的本能,也不是讓自己的肉體去經(jīng)受考驗,而是從自己的精神上解決了問題,他的心中有了對別人的愛,他理解了善良與公正。
最初,塔蘭金曾經(jīng)想:在影片中不用音樂。后來又決定用簡潔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音樂。他和作曲阿爾弗萊德·什尼特凱決定把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的華爾茲樂曲作為影片音樂的基礎(chǔ)。影片就是在托爾斯泰的華爾茲樂曲聲中開始的,這樂曲一直伴隨著字幕。后來在主人公的童年這場戲以及結(jié)尾那場戲中,這支樂曲又再次響起,只是略有變化。這支華爾茲樂曲讓人感受到了純真。借用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的華爾茲樂曲,令人感到離托爾斯泰更近了。
改編《謝爾蓋神父》對塔蘭金來說,是一次艱巨的探索,但這次探索是成功的,塔蘭金做到了在銀幕上充分地揭示了影片主人公復(fù)雜的精神世界。
上一篇:《西部往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超級大國民》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