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作家毛姆(1874—1965)的長篇小說。寫的是主人公斯特里克蘭追求繪畫藝術真諦的奇特經歷。斯特里克蘭原是倫敦的一個中年證券經紀人,在結婚17年后突然離家出走,只身前往巴黎。原來,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夢想著當個畫家,但出于無奈只得經商。這次出走前的幾年中,在家里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已在學畫。他的作品在巴黎受到大多數人的嘲笑,卻被一名叫施特略夫的畫家所贊賞,他不時給斯特里克蘭以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斯特里克蘭病重時,施特略夫說服妻子布蘭奇,把他接進自己的寓所。布蘭奇精心護理病人,病人痊愈后,她竟拋棄丈夫隨斯特里克蘭而去。可是,斯特里克蘭以如此感情纏綿的女子有礙自己的藝術追求為理由離開了她,終于導致布蘭奇自殺身亡。后來,斯特里克蘭落腳到馬賽,一貧如洗,窮困潦倒。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他跟土著人生活在一起,繼續作畫,終于創作出絢麗多彩的畫幅。也正是這些畫使他死后名揚天下。
作品以法國后期印象派畫家高根為原型,塑造了一位只有逃遁到島上原始生活中去才能獲得藝術真諦的畫家形象,反映了社會與個性、天才之間的尖銳矛盾。出走前,主人公為人善良、樸實,在別人眼里只不過是個不善交際,默默無聞的經紀人。由于內心受到繪畫這一強烈的、近乎原始的要求的驅使,他身不由己,仿佛心里有什么東西非得發泄出來不可似的。斯特里克蘭原始、殘忍、自私、粗野,卻又是個精神境界很高的人。“文明”社會使他感到窒息,“美滿”家庭更會使他失去完善自我的機會和勇氣。對斯特里克蘭來說,藝術等于他的生命,為此他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樣,他不顧輿論而丟棄妻小的舉動,也就不難理解了。書中主人公的命運表明了社會對人性的壓抑和奴役。進步帶來了文明,文明卻在扼殺個性,個性成了原始的不可捉摸的“怪物”。主人公在一個遠離文明社會的原始島上找到一個真正藝術家的歸宿;這表明只有放棄文明社會安逸的生活,天才才有用武之地。可這一切是何等的不易,代價又是何等的高昂!成千上萬個斯特里克蘭在有機會和勇氣認識自我以前,就為社會所吞噬,這難道不是對文明社會的極大諷刺和控訴嗎?
作品用寫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敘述主人公奇特的命運,用喜聞樂見的第一人稱按照情節發展的先后順序記述故事,更增強了表現力和真實性。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毛姆在一次大戰前后曾有機會游歷世界各地,特別是他對南太平洋、東南亞等地的多次訪問,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小說中,作者對塔希提島旖旎風光的描寫,不但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還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借此使“文明”和原始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從而突出了作品的主題。
上一篇:《暴風雨》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死魂靈》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