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
〔澳大利亞〕吉爾摩
我歷苦恨而成長,
我視世界如整體;
雖然我不復能恨,
兒子總還屬自己。
大家圍著上帝的圓桌而坐,
所有的人都應該飽餐一頓;
可是我手里的這塊面包,
這面包是我兒子的一份。
(馬祖毅譯,選自《世界名詩鑒賞辭典》)
【賞析】
我們主要從思想內容方面解讀此詩。《牛津澳大利亞文學指南》一書說該詩“一方面承認國際主義的必要性,同時又強調了種族與血統的顯著地位”。世界如整體,圍著上帝圓桌的人都應該飽餐,所以“我”不能恨世界。但“兒子”屬于自己的,“我手里”的面包是“兒子”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旗號般的思想觀點,是一首有力度的政治抒情詩。
吉爾摩的詩作傳達了她所處時代的一些精神訊息,充滿著詩人自身的人道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由于她的詩作及求悖精神,她終于成為澳大利亞現代史上一位有特色的婦女人物。
(林染)
上一篇:〔波斯〕魯達基《愛情的先知》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愛爾蘭〕穆爾《威尼斯船歌》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