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伊薩柯夫斯基·誰才知道他呢》經典詩文賞析
黃昏,在我的房子旁邊,
徘徊著一個青年,
他什么話也不講,
只是對我眨眨眼。
誰才知道他呢,
他為什么眨眼。
當我出現在游樂會上,
他又跳舞又歌唱。
當我們在籬笆門邊別離,
他別過臉去嘆嘆氣。
誰才知道他呢,
他為什么嘆氣。
我問:“你為什么不快活?
難道生活使你不舒心?”
他回答道:“我丟失了
我的可憐的心?!?br>
誰才知道他呢,
他為什么丟失。
昨天他給我寄來
兩封叫人猜不透的信件:
每一行都只有一些小圓點,
好像在說,你自己猜猜看。
誰才知道他呢,
他為什么躲閃。
我才不想去解謎呢——
你別抱希望吧,也別等候。
可我的心兒為什么在胸中
變得又甜蜜又溫柔。
誰才知道它呢,
它為什么溫柔。
(呂進 譯)
這是伊薩柯夫斯基的一個名篇,曾被譜成歌曲,在蘇聯,在五十年代中國,眾口傳唱,風靡一時。
這首愛情詩寫得詼諧風趣,別具一格,情節雖然簡單,但在詩人筆下卻寫得波瀾起伏, 跌宕多姿。全詩共有五節:第一節,刻劃小伙子的風趣,他墮入情網后,整天在姑娘房前徘徊踟躕,舍不得離開。問他來干啥,他用眨巴眼睛代替回答。第二節描繪小伙子的真誠,當姑娘在他眼前一出現,他立刻情緒高昂,精神煥發,而當姑娘離去,也頓時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第三節, 突出小伙子的坦率,在這一詩節里, 姑娘與小伙子展開了對話,姑娘問他為啥不快樂,答曰: 丟失了可憐的心。問得單刀直入,不事雕琢,答得坦白直爽, 出人意外。第四節,強調小伙子的機智,他胸中愛的潮水,洶涌而來,再也按捺不住,于是筆蘸一片癡情,寫成無字情書,權當試探氣球,去摸摸心上人的底,請姑娘猜一猜他信中的謎。最后的一節,詩人筆鋒一轉,集中勾勒女主人公了。矜持的姑娘暗自好笑,表面上卻繃起面孔,對小伙子的謎語不屑一猜,還假惺惺地奉勸小伙子不必再抱希望,也無須再等答案,干脆就死了這條心吧!事實上她已打心眼里愛上了這個老實巴交、憨厚可愛的小伙子,終于透露出內心的秘密。盡管還扭扭捏捏, “猶抱琵琶半遮面”,甚至還帶幾分羞澀,但畢竟承認自己胸中那顆心已經陶醉了, 陶醉于甜蜜的愛情之中了。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是很有特色的。首先,構思新巧,詩人用第一人稱,借姑娘的口吻,娓娓講述這則引人入勝的愛情故事,使之更顯親切生動,真摯感人,其次,結構縝密,每節六行,形式工整;四長兩短,錯落有致。最后兩行, 同中有異,同的是重復這句“誰才知道他呢”,異的是小伙子感情的細微變化, 眨眼—嘆氣—丟失—躲閃。節節遞進,層次分明,最后一節,改“他”為“它”,一字之易,變了人稱,是姑娘的明知故問,也是詩人的故弄玄虛。既和全詩的結構保持形式上的完整,同時也是為姑娘性格的刻劃添上了傳神的一筆。第三,人物個性鮮明,詩人在描寫這對青年的愛戀過程中,真實可信地塑造了這兩個農村青年形象,一個憨厚老實,卻又不乏聰明機智;另一個,驕傲矜持,卻又溫柔羞澀,好似信手拈來,輕描淡寫,卻是輪廓清晰,性格鮮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第四,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流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瑯瑯上口,唱起來音韻和諧。這首詩也體現了伊薩柯夫斯基抒情詩的特有風格。
(杜承南)
上一篇:〔美國〕麥克利許《詩藝》賞析
下一篇:〔奧地利〕里爾克《豹——在巴黎動物園》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