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卡里姆·崇山》經(jīng)典詩文賞析
崇山跟人們一樣:
愈高愈陡,命運愈險,
通往頂點的崎嶇小路
也就裊如斷線。
烏云降落到山脊上,
久久辨不清山尖,
懸崖蒙著一層堅冰——
這冰似乎永世不變。
那里的風(fēng)與山下的不同,
那里有轟鳴,也有回響的號叫,
那里劃破天穹的閃電
有如馬刀瘋狂砍殺時的呼嘯。
但是崇山并不膽怯,——果敢
遠(yuǎn)遠(yuǎn)壓倒蒼白的雪頂,
須知東升旭日的光輝
會最早向它們致敬。
人的命運也象崇山一樣:
愈高愈阽危,愈艱險,
攀登意味著擔(dān)驚受怕——
大雷雨呼嘯于山巔……
我說的高不是指頭銜和職位,
是的,不是指位高權(quán)重,
那樣的偉大并不久長,
我說的是崇山峻嶺。
即使高尚的靈魂也不可能
永遠(yuǎn)眼亮心明……
有時也會憂心忡忡,
有時也會疑慮重重。
時代的狂風(fēng)暴雨
會使它遭受更大的打擊……
然而畢竟啊畢竟,
朝霞會首先在它頭上升起!
大雷雨不會去襲擊土墩,
頭上不會永遠(yuǎn)籠罩著烏云……
不要抱怨什么,我的朋友,
偉大而高尚的人!
(王守仁 譯)
《崇山》是一首充滿陽剛之氣,洋溢著火紅青春的攀登者之歌。作者站在時代思想的前列,寫出了當(dāng)代人崇高闊大的人生境界,激勵人們在生活道路上奮進(jìn)、拼搏、沖殺、向上,排除一切人生險阻, 向著朝霞升起的崇山進(jìn)軍。
《崇山》一詩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運用。英國十九世紀(jì)的批評家卡萊爾曾說:“一個真正的象征永遠(yuǎn)具有無限的賦形和啟示,無論這賦形和啟示的清晰和直接的程度如何,這無限是被用去和有限融混在一起,清清楚楚地顯現(xiàn)出來,不但遙遙可望,并且要在那兒可即的。”即是說象征是借有形寓無形,借有限表無限,是事物的影射和相互借喻,它適用形象思維,千方百計地將抽象的思維概念用具體的可感知的形式表達(dá)出來,使讀者在文字的直接意義后面去追尋潛在意義。詩篇用“崇山”象征人們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它寫出了光輝的頂點和通往頂點的道路,到達(dá)頂點所面臨的風(fēng)云的痛苦和沐浴朝暉的幸福。詩中的這四個層次,閃爍著理性境界的光輝:
其一,崇山的巍峨不是世俗意義上的位高權(quán)重,不是物質(zhì)財富的占有,它象征的是思想、事業(yè)、創(chuàng)造、奮斗和人的精神境界應(yīng)該達(dá)到的目標(biāo)。
其二,通往頂點的崎嶇小路“裊如斷線”,詩篇雖未明確指出攀登的過程就是人生光輝的一部分,但卻充分意識到攀登的艱險, 詩的基調(diào)充滿了豪邁的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
其三,以積極入世的奮發(fā)圖強正面否定了怯懦、遁世,否定了“樹大招風(fēng)”俗諺中所包含的茍安和獨善其身。但作者并不因此美化勇敢的攀登者, “即使高尚的靈魂也不可能/永遠(yuǎn)眼亮心明”,這里沒有一絲欺騙和神化自己愚弄別人。
其四,光輝的頂點不是海市蜃樓,歷盡千難萬險之后是可以抵達(dá)的。
總之,這是一首蓬勃進(jìn)取的高亢的歌,它沒有虛飾、沒有欺瞞地寫出了人生價值的崇高美。它像一只吹響的嘹亮的號角,激勵我們手拉手地去攀登有冰雪、風(fēng)嘯、閃電、暴雨的崇山峻嶺,去迎接“東升旭日的光輝”。
(董小玉)
上一篇:〔蘇聯(lián)〕帕斯捷爾納克《屋子里不會再來人了》賞析
下一篇:〔美國〕杜利特爾《帕萊埃勃斯(果園的守護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