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萊蒙托夫帆·浮云》經(jīng)典詩文賞析
天空的浮云哦,永恒的流浪漢!
恰似一串珍珠項鏈在碧原上飄蕩,
你們也和我一樣,如同一群流放犯,
由可愛的北國匆匆地奔向南疆。
是誰把你們驅(qū)趕:難道是命運的決斷?
是出于私下的忌妒?還是公開的愿望?
是因為你們蒙受觸犯刑律的災(zāi)難?
還是因為朋友們用心狠毒的誹謗?
不,是荒蕪的田地使你們感到厭煩……
你們不知道什么叫激情?什么叫憂傷?
你們永遠冷漠無情;永遠自由自在,
你們沒有祖國,你們也不會有流放。
(張學增 譯)
萊蒙托夫,是十九世紀俄羅斯詩歌史上繼普希金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和普希金一樣,為自由而歌唱,為自由而背叛了他“高貴”的出身,為自由而獻出了生命。他們都痛恨農(nóng)奴制和沙皇統(tǒng)治,同情十二月黨人,因此曾幾度被放逐。這首《浮云》便是萊蒙托夫第二次被流放高加索時動身之前寫的。渴望自由的詩人很自然地在天空浮云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詩人的心境與浮云構(gòu)成了多重的主客體對應(yīng)關(guān)系。
其一,浮云成為詩人渴望中自由的象征。詩人并沒有直接唱出浮云的這種象征意蘊,然而很顯然浮云承載著詩人的精神寄托。詩人此刻處于受傷的被禁錮的心境之中,而浮云卻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飄流,來去無牽掛,這必然會刺激詩人的心境,成為詩人的渴望和精神極境的化身。這便是詩人詠唱浮云和這首詩的靈感機緣。
其二,在詩中浮云成為詩人苦難和漂泊的心靈對應(yīng)物,詩人感到浮云是天空中“永恒的流浪漢”,和他自己一樣“是一群流放犯”, 由可愛的北國匆匆地奔向南疆”,浮云的漂泊與詩人的漂泊在這里發(fā)生了深刻的共鳴,大有“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這時浮云承載了詩人所有的苦難、漂泊和悲哀。
其三,隨著詩人情感的展開,不由感到浮云對自己是陌生的,根本之處就在于:它因為什么變成流放犯的呢?詩人連續(xù)提出五個聯(lián)系自己命運遭際的詰問,從中透露出詩人所蒙受的種種苦難, 由自己推及浮云,卻發(fā)現(xiàn)浮云的漂泊是因為荒蕪的田地使它們感到厭倦。詩發(fā)展到這里,整個的感情基調(diào)起了變化。
最后詩人慷慨激昂,從根本上區(qū)別出浮云與自己的命運差別。浮云是自由的,但這自由如同它們的流放一樣毫無價值和意義。它們冷漠無情,不知道激情,不知道憂傷,哪里會有如詩人一樣的對祖國和人民的愛呢?也就談不上因此而招致的被流放。
此詩最大的藝術(shù)特色是對“浮云”這一意象的選取,很成功地找出它與詩人之間的同與不同,對詩情的完美表達起了很大的烘托作用。詩的層次感很強,層層遞進,有起有伏。語言的感情效果好,讀起來酣暢流利,一氣呵成,在高潮處戛然停止,使人產(chǎn)生余音繚繞的審美快感。
(邵薇)
上一篇:〔意大利〕維瓦爾迪《母親,我沒有忘記你》賞析
下一篇:〔西班牙〕洛爾迦《海水謠》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