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余生》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6 彩色片 158分鐘
英國獨立電視公司攝制
導演:斯圖亞特·羅森伯格 編劇:斯蒂夫·沙甘 戴維·巴特勒(根據麥克斯·摩根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比利·威廉姆斯主要演員:費·唐納薇(飾丹妮絲·克萊斯勒) 馬克斯·馮·西多(飾施羅德船長) 奧斯卡·威納(飾克萊斯勒醫生) 馬科姆·麥克道維爾(飾麥克斯·岡特) 奧遜·威爾斯(飾埃斯特茲)
【劇情簡介】
1939年5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在德國納粹總部,漢堡—美洲輪船公司所屬的客船圣路易號的一名管事席恩迪克 (安排在船上的納粹黨代表)在受領任務。圣路易號即將載送937名猶太乘客從漢堡駛往哈瓦那,這是一個假施仁政的煙幕。席恩迪克的任務是與駐哈瓦那的高級間諜霍夫曼聯系,取回從美國邁阿密轉移到古巴的重要情報。
碼頭上,法西斯軍官粗暴地辦理著這批被迫離開德國的猶太旅客的登船手續。羅森太太和女兒安娜戰戰兢兢接受檢查和盤問。在漢堡有情夫的猶太女人萊妮,為了兩個小女兒的安全,不得不送她們走。兩名教員波茲納和馬納斯剛從集中營出來,正匆忙趕往碼頭,打算乘圣路易號去古巴。路上他們遭到一隊納粹黨徒的毒打。他們來到船上后,又受到法西斯分子席恩迪克一伙的仇視。豪澤爾夫婦希望在哈瓦那與女兒米拉團聚。克萊斯勒教授曾在柏林大學任教,同時擔任醫院院長,在德國排猶時被免除職務。他和夫人丹妮絲登上圣路易號,是船上身份最高的旅客。圣路易號起航了。猶太旅客慶幸離開了虎口。近兩年一直受到秘密警察追捕的羅森律師憤怒咒罵:“劊子手,殺人犯!”但他們對祖國仍有一種特殊的惜別之情。
年老體衰的魏勒教授,在法西斯迫害下,長期臥病床榻。夫人麗貝卡對他十分體貼關懷,兩人相依為命,他們慶幸噩夢快過去了。羅森先生卻一刻也沒有忘記過去,法西斯的迫害使他精神上備受壓抑,他甚至懷疑每個船員都是法西斯分子。船上舉辦舞會,船長年輕的管事岡特與羅森的女兒安娜一見鐘情。在餐桌上,克萊斯勒教授談到他在國內為猶太人看病,也為黨衛軍看病,還說“作為醫生我有義務給任何一個要求我治病的人看病”。聽了他的這番話,羅森大為反感,憤然離去。
船長施羅德富有正義感,他曾拒絕加入納粹黨,他發現席恩迪克一伙人在旅客交誼廳唱納粹黨歌,前去制止。席恩迪克說沒有一條法律禁止他們唱納粹黨歌。施羅德船長不顧席恩迪克的狡辯,下令:“都滾出去。”席恩迪克想到上級不準他和船長發生沖突的囑咐,只好乖乖離去。然而,席恩迪克又導演了一出詭計。船上的交誼廳為旅客們放映一部愛情喜劇影片,這使多年來不能進影院的猶太旅客感到欣喜。中途卻突然改映希特勒演說的新聞片,旅客們頓感受到愚弄紛紛離去。在一旁得意的席恩迪克一伙笑了。
大副向施羅德船長宣讀總經理來電:你們務必全速前進,一切很正常,但哈瓦那局勢不穩。船長感到疑慮,既然一切很正常,何必全速前進?他感覺到這次航行被人利用了。
1939年5月18日,圍繞圣路易號的一場骯臟交易正在哈瓦那一家豪華飯店里進行。漢堡一美洲輪船公司經理克拉辛陪伴霍夫曼,在這里會見古巴移民局局長貝尼特茲。煽起反猶風潮的霍夫曼設法要求古巴當局準許圣路易號靠岸,為的是和席恩迪克聯系,把從美國轉移來的材料送回德國。克拉辛對貝尼特茲說,他希望古巴當局能撤消圣路易號不能靠岸的法令。貝尼特茲對霍夫曼說:“這件事是你們先造輿論,說這些難民有多壞,現在又對我們不歡迎難民表示不滿。”克拉辛要挾說:“我們輪船公司跟你來往一向沒有虧待了你,要這樣我們今后就很難合作了。”貝尼特茲狡詐地說:“同意難民上岸是5月2日,頒布法令是5月5日,所以毫無影響。總統只不過作了個小小姿態,并不會有損大局。這就是古巴人的心理。”
羅森先生的心情一直很壓抑,總感到有人在耍弄他們,羅森太太感到有些不耐煩了,她對羅森先生說:“不能什么都靠我一個人,你得幫助我”。羅森神經質地哭起來。女兒安娜進來看到這種情況,心里很不安。羅森太太對女兒說:“你去找個年輕人做朋友吧。他看見你快活,就會好起來的”。安娜來到甲板上,從岡特那里得到了溫暖。她告訴岡特,近兩年她父親一直遭受秘密警察追捕,那日子無法形容。
古巴,哈瓦那的米拉瑪賭場。施特勞斯大夫為圣路易號上兩個女兒能夠上岸向巨商埃斯特茲求助。
歐洲猶太事務所所長莫里斯·特魯珀為了圣路易號猶太乘客的登岸問題與克拉辛辦交涉,他指責輪船公司發給圣路易號旅客的上岸許可證是張不管用的廢紙。他看出納粹德國突然讓一千名猶太人出國是有陰謀的。船一開出,納粹為什么在歐洲在南北美洲大造反猶輿論?他想要追個水落石出。
1939年5月25號,晚上,船上舉行化裝舞會,安娜與岡特沉浸在柔情蜜意中,同時,他們又為圣路易號即將到達哈瓦那增添了離別的憂愁。舞會上旅客被一位女歌手演唱的懷念祖國的哀傷歌曲深深感染,席恩迪克感到很詫異,他沒想到,猶太人竟然還會這樣想念德國。大副說:“他們也是德國人。”船長找來克萊斯勒,告訴他一小時前漢堡—美洲輪船公司經理發來一份電報,說古巴總統聲稱圣路易號觸犯古巴法律,可能會引起麻煩。船長想組織一個旅客委員會共同商討如何避免旅客發生恐慌問題。雖然克萊斯勒不愿意出面負責,但他答應在需要時效勞。特魯珀找到巨商埃斯特茲,求他幫忙解決旅客上岸。埃斯特茲勸他不要著急。特魯珀希望埃斯特茲能安排他見總統。埃斯特茲說要有個理由。特魯珀大為惱火:“937個人不是理由嗎?在這個島國我能找到的只有香蕉、雪茄、妓女和政客!”埃斯特茲向他解釋說:“你心里明白,天底下最腐敗的不光是古巴。你們文明人要比我們野蠻人復雜,可我們就這樣簡單。說穿了,是把你們當商品當做籌碼使用”。他接著說:“總統在拒絕接受難民的時候不是說過,這會造成經濟上無法承受的負擔。這是他為你開的方便之門。你的事務所能否提供一筆保證金,數目大到足以負擔這些人半年的生活費用?”特魯珀冷笑著反詰道:“有了這筆孝敬就能使猶太旅客受到歡迎不成為救濟對象了?”
1939年5月27日,圣路易號接近了哈瓦那港口,船上的猶太旅客奔走相告。豪澤爾夫婦激動地告訴別人他們的女兒米拉一年前來到古巴,現在當外文教員,其實他們的女兒已淪為妓女。由于古巴官方的禁令,乘客一律不準上岸。漢堡—美洲輪船公司駐古巴的經理克拉辛上船來見施羅德船長,船長要他解釋為什么旅客的上岸許可證無效了?克拉辛油滑地說:“你把船開到哈瓦那就算盡到責任,這些猶太旅客跟你無關了。”船長一聽怒不可遏:“我不管這些人是不是猶太人,在他們下船以前,我要對他們負責任。你給我趕緊想辦法讓他們上岸!”此時旅客們正在船上尋覓著自己的親人,船卻離開了碼頭。當羅森意識到不能在哈瓦那上岸,精神上徹底崩潰了。他歇斯底里地用刀子把自己弄傷,然后跳入海中,以自殺表示抗議,被古巴巡邏艇救走。5月30日,德國間諜霍夫曼買到一張通行證上了船。他向船上亮出高級諜報員身份,要求船長允許船員上岸休假,而且第一批人員中必須有席恩迪克。船長十分氣憤。霍夫曼講出冷酷的事實:這900多名猶太人只不過是人渣,是搞政治宣傳的工具。德國政府本來就沒有打算讓這些人上岸。我們要促使全世界都知道這些人是麻煩。門外的岡特聽到了他的話。施特勞斯沒有辦法,拿著埃斯特茲的名片來到妓院找妓女米拉幫忙。米拉想到船上的父母,答應盡力幫忙。施特勞斯終于見到外交部長,拿到簽證。猶太旅客羨慕地看著他把女兒接上小船。
幾經交涉仍毫無結果,施羅德船長只得指揮輪船離開古巴,尋找允許乘客上岸的港口。特魯珀來到船上,在一片要求上岸的呼聲中走進交誼廳,他說:“全世界都在關注你們,為你們祈禱,我們是一家人,是骨肉同胞。歷史上我們之所以能幸存下來,就因為我們從不喪失信心。”根據古巴總統的命令,圣路易號就要駛離碼頭,米拉買通了警察,上船探望她的父母,豪澤爾太太看到女兒濃妝艷抹的樣子,心生疑慮。米拉留給他們一筆錢,豪澤爾太太愈加懷疑,豪澤爾先生看出女兒有難言之隱,呵斥道:“別問了,她是我們的女兒,不管出了什么事,總有原因的”。米拉含著淚對媽媽說:“我愛你,我還是我,我沒變。”
1939年6月6日,圣路易號到達美國佛羅里達州沿海,可是美國巡邏船禁止圣路易號在美國任何港口停泊,圣路易號只好返回歐洲。岡特心里清楚船最終要返回漢堡。安娜深感前途渺茫,她知道像她這樣一個姑娘進了集中營會有什么遭遇。她哭著要岡特答應她不進集中營。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們感到無力掙脫悲慘的命運,終于絕望了。船長有事找不到岡特,他來到岡特的房間,發現這對熱戀的情人已經雙雙慘死在床上。
這天,丹妮絲聽乘務員說羅森太太已有兩天沒有走出自己的房間了,她來到羅森的房艙,看到羅森太太由于神經接連受到刺激,在剪自己的頭發,她不聽丹妮絲的勸阻,說:“我這人應該受到懲罰。我對不起我女兒。我真后悔,我要上帝還我女兒。”丹妮絲緊緊抱住羅森太太對她說:“安娜死了,可你丈夫還活著,他需要你。” 羅森太太看著自己剪下來的頭發,痛哭起來。
丹妮絲在這場生死搏斗中深感環境壓抑,她責怪岡特和安娜不敢活下去。她恨克萊斯勒變得膽怯和自卑。她對克萊斯勒說:“別人都在想脫身的辦法。我們不能再等了,你去找船長,請他想想辦法。”在此同時,波茲納等人害怕圣路易號船返回漢堡,落入納粹魔掌,他們劫持了駕駛臺,讓船長改變航向。這時,克萊斯勒來找船長,他斥責波茲納等人是在干蠢事,如果水手攻上駕駛臺,他們就完了。波茲納痛恨地說:“明天,過了英吉利海峽,就快到漢堡了。我們從集中營放出來的人都限14天內離開德國。要回去就得被處死。我們不回去。”船長保證不使這樣的事發生,馬納斯問:“你以什么保證?”克萊斯勒說:“他以人的名義來保證。你們知道他為我們做了什么嗎?他請求過古巴總統,請求過我們駐古巴的大使,準許我們在哈瓦那上岸,他冒了多大的風險!他有了女,有家庭。”波茲納問:“怎么能夠保證他不把我們送回漢堡?”克萊斯勒發了火:“他就是我們的保證!你知道怎么開船嗎?你要接手,我們就完了。”風波平息了。船長走到克萊斯勒身邊,說他接到一封200名旅客的聯名信,他們起誓寧愿投海自殺,也決不回到漢堡。同時船長想到一個絕處逢生的辦法:在英吉利海峽的口子上有一片暗礁。準備把船撞上去,放一把火,然后讓旅客撤上岸。但是要做得像一次真正的遇難。克萊斯勒贊同說:“干吧,就照你這樣干吧!”
1939年6月15日,船長和船員在焦躁不安中做好觸礁的準備工作。就在船長將要命令報務發出求救信號的時刻,收到特魯珀發來的電報:全體旅客上岸的交涉勝利結束。比利時、荷蘭、法國、英國政府都同意接受所有的乘客。
全船的人都松了口氣,旅客們熱淚盈眶,掌聲雷動。可是這些猶太人真的能就此脫離苦海嗎?兩個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納粹德國的鐵蹄踐踏了歐洲。在荷蘭的波茲納和在法國的馬納斯又被德國秘密警察逮捕,雙雙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克萊斯勒夫婦也被關進集中營,僥幸保住生命。船上的937名乘客有600多人在集中營里悲慘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羅森夫人總算幸存下來,在英國和丈夫團聚。席恩迪克1945年在漢堡被英軍擊斃。施羅德船長戰后被誣告為戰爭罪犯,由于圣路易號幸存者的證詞,使他受到昭雪,并被西德政府授予一枚博愛勛章。
【鑒賞】
影片《苦海余生》根據麥克斯·摩根的同名小說改編。作者依托真實的歷史背景,根據當年的許多真人真事,認真進行采訪,苦心搜集材料,終于以激動人心的藝術筆調,寫出了《被置于死地的航程》一書并獲暢銷。1976年,美國制片家羅伯特·弗賴爾根據這部書的描述進行改編,并組織拍成電影。影片由富有才華的導演斯圖亞特·羅森伯格導演。50年代,羅森伯格就在美國三大電視網當過多年電視片導演,1960年他剛開始拍攝第一部故事片,就因為他同情和支持演員們的罷工而被迫離開好萊塢,直到1967年才重返電影界。他執導這部影片《苦海余生》,一舉成功,顯示了他的藝術精神和藝術才華。《苦海余生》的故事主要發生在一條輪船上,是個場景高度集中,不容易產生變化的戲,同時又是一個演員眾多的群戲,場面調度、角色分配很不容易處理,但善于設計場面、善于運用富有概括力鏡頭的羅森伯格較好地完成了任務。影片不僅具有較強的可看性,而且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影片1976年在美國公映后,美國報刊和電影評論大都予以贊揚。《紐約每日新聞》、《四海》雜志、《貝根記錄報》等都將它評為“本年十大優秀影片之一”。在競選1976年奧斯卡金像獎時,《苦海余生》獲得最佳女配角、最佳劇本改編、最佳作曲三項提名。
《苦海余生》作為一部優秀的具有廣泛國際性影響的反法西斯影片,它的成功當然與所選擇的反法西斯題材本身有關。影片所表現的是在那個陰云籠罩的歲月里曾經發生過的一個真實事件。這個事件是當年法西斯暴行的一個記錄,是一場世界性災難的序曲,影片也就成為歷史的一個縮影。當許許多多無辜善良的人們橫遭滅絕人性的德國法西斯迫害,當整船937名無辜和善良的猶太人被當做“人渣”運抵外洋,當這些教授、醫生、工人、婦女已不被作為人而被肆意踐踏的時候,每個有人性的觀眾都不能不受到強烈的情感沖擊和心靈的震撼。同時,影片撼人心魄處還在于對這個題材表現的具體性和生動性。影片不是典型的情節故事片,而是對一個真實的事件的描述,在937名旅客中,影片集中表現了其中的十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讓觀眾通過具體的個體,看到和感受全體。影片還有一個特點是,在有限的篇幅里,以準確、精微的筆觸和細節刻畫的真實性表現了人物心靈的真實。僅有事件的真實并不一定生動,特別是影片不是直接展現法西斯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它的生動性是在相當具體的人物塑造中透視不同人物心靈而使觀眾獲得的。片中有一個到古巴謀生不幸淪為妓女的德國猶太姑娘米拉。當施特勞斯為接女兒下船來找她幫忙時,開始米拉把他當成了嫖客,因而她的言行完全是對待一般嫖客的表現。但當她知道施特勞斯是為救女兒的事來找她,她立刻抓起一件衣服遮在半裸的上身,端坐起來并客氣地對對方說:“請坐”,這些細微處折射著米拉心靈深處的善良。當她到圣路易號上將自己用肉體換來的錢交給父母時說:“我還是我,我沒變。”觀眾完全相信她的話,因為觀眾已經看到她善良的心底沒變。又如善良的船員岡特愛戀著猶太姑娘安娜,為了表達愛情,他掐了一朵小白花準備送給安娜,但當他拿出小白花時,花已經被揉碎了。最終,岡特和安娜都沒有逃脫悲劇的命運,這被揉碎的柔弱的小白花則成為一個暗示——他們純真的愛情之花還未盛開就凋謝了,他們的愛情在那種環境背景中不可能成為盛開的花朵。這是一部樸素的影片,沒有時髦的技巧,影片所表現的每個人物著墨不多,但都有屬于自己的、可以讓人透視的生活軌跡和情感歸宿,影片最后一一介紹了他們的命運結局,自然引發觀眾的深深緬懷和追思,還能觸發觀眾更深的思考。
影片的成功和它集中了一批歐美各國著名優秀電影演員、舞臺演員分不開,這又是一部優秀的演員影片。每個人都有相當細膩的表演。其中既有三四十年代獨當一面的大演員,也有50年代就獲得國際電影節演技獎的著名演員,如扮演猶太律師羅森先生妻子的美國演員李·格蘭特,時年50歲,她曾經拍過20多部影片,1975年她因在《洗頭》一片中的出色表演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演技金像獎。她是一個富有政治激情的人。1948年,作為一名只有19歲的青年演員,她就因從事進步戲劇活動而被非美活動委員會列入黑名單。當她的一位朋友遭到非美活動委員會審訊致死后,她發表了沉痛的演說,控訴非美活動委員會的卑劣行徑。她所具有的可貴的正義的政治品質,使她在《苦海余生》中得以充分發揮優秀的感人的演技。影片中,羅森太太因丈夫跳海、女兒自殺而終至精神失常,丹妮絲太太趕來極力勸解她,在那場戲中,她的表演十分激動人心,既充分顯示了李·格蘭特作為演員的表演藝術水平,也顯示了她作為一個正直的人的情感力度。這段感情宣泄戲也成為對當年希特勒法西斯殘酷迫害猶太人民的有力控訴。
內赫米亞·珀索夫,猶太人,時年59歲,青年時期曾進入演員培訓所學習,以后主要從事舞臺演出。他1948年開始拍片,1953年因參加影片《戰地情天》的拍攝獲薛爾維西亞獎。在影片《苦海余生》中珀索夫扮演豪澤先生。這位猶太演員的表演深沉真摯,十分感人。片中有一場戲,豪澤夫婦在船上終于見到久別的女兒,當女兒拿出一扎鈔票送給雙親時,豪澤先生已經完全理解女兒的生活處境,一方面,他自己必須抑制悲痛的心情,一方面他又要安慰痛苦的女兒,他還得勸阻懷疑女兒生活不軌的妻子,僅僅十分鐘的戲,深深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費·唐納薇,1941年1月生于美國佛羅里達州,先后在佛羅里達州大學和波士頓大學戲劇系學習。1967年主演《邦尼和克萊德》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她是紐約演員劇團培養出來的著名女演員,1976年主演反映電視廣播黑幕的影片《電視網》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金像獎。唐納薇的形象富有一種古典的高潔美和尊貴感,在影片《苦海余生》中她扮演猶太醫生克萊斯勒教授的妻子丹妮絲。在茫茫大海孤舟一葉的險境中,盡管她同樣被納粹的恐怖折磨得非常痛苦,但外表依然鎮定自若,衣著總是那樣考究,表情總是那樣冷峻,她在遇到納粹分子時眼睛里總是顯出一種傲岸不屈的鋒芒和掩飾不住的對納粹的怒火。
這些優秀演員的表演告訴我們,對《苦海余生》這類影片的鑒賞當然離不開情節描述性內容,同時更離不開對所觀看事件“過程”中各種人物的體驗的體驗,特別是對各種人物情感和心靈表現的體驗。
影片《苦海余生》的故事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它告訴人們不要忘記昨天,不要忘記人類曾經遭受的磨難,只要法西斯存在,苦海再現的危險就存在。在那場人類劫難已過去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這部影片還提醒我們,也不要漠視今天,不論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珍重人的自由和尊嚴。
上一篇:《致命的誘惑》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英宮艷史》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