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索英卡·囚犯》經典詩文賞析
灰暗,面對稀疏的淺草
被揚起, 潮濕的苔蘚, 如此滯重的
煙霧中的細縷, 躲避
向土地彎卷的利刃, 繁殖
灰色的時刻,
以及日子, 以及年月, 因為
智慧的灰廟不必由我們建造給
發熱病的年月, 從這里開始, 不必
帶著眼淚或灰塵, 然而這悲哀的嘲弄
思緒, 是時刻的逼迫嗎?
沙漠的荒野, 那時, 孤獨的仙人掌
食人生番是他的愛——縱使在
巉巖和峽谷中間, 在跳躍和夜晚的顫栗之間
縱使象遺留的陶瓷碎片以及陷落的
沙暴——暗示已經出現。
在這風暴的旋渦中心, 一曲挽歌
但并非由此而來。 因為那遙遠的伴侶
突然被變成陌生人, 當風力減弱
中心塌陷, 悲哀。 而打碎的
陶片躺在地上, 悶悶不語——又一次暗示
但并非由此而來。 他只知道
突然地占有。 時間的征服
把無助的他捆縛于每一件灰暗的物體。
(馬高明譯)
索英卡曾有過兩年獄中生活,這是由詩人的真實體驗孵化出的詩作。
在一開始對監獄的描繪中,便突出其特征; “繁殖灰色的時刻”是一句集中概括; 漫長的監獄生活即由這些“潮濕”與“滯重”組成。
然后詩人宕開筆, 描繪荒漠的“仙人掌”的執著、堅毅與不屈,面對險惡的環境而奮爭的經歷的意象。
最后, “塌陷”與“悲哀”的結局接踵而至, 囚犯由此而罹難,終于被“捆縛于” “灰暗的物體”。
全詩展開自由聯想,借用跳躍、騰挪的意象,多方位、多角度地表現了監禁生活, 以及囚犯罹難的戲劇性經歷和監禁生涯的情景與氛圍,由此映襯、烘托了囚犯心理的晦暗和陰郁、凝重與冷峻。詩中主、客體兩相映襯, 客觀事物和內心視象按感覺的邏輯組合起來,使全詩的格調顯得險峻、陰暗,象重重地抹上了一層冷色調。一個個晦暗、險惡的意象群,構成了詩的整體氛圍。可貴的是,詩人沒有直接描寫監獄生活與囚犯,而是從另一種方位,多側面地將空間感極強的“苔蘚”、“灰塵”、“沙漠”、 “荒野”、“巉巖”、“峽谷”、 “沙暴”等一組組滯重、灰暗、怪誕的意象調動起來,象一組組“蒙太奇”鏡頭,襯托和折射著囚犯及詩人心態的冷峻與滯重,同時顯示出明顯的時空逼迫感,甚至使人透不過氣來。
索英卡因戰亂而從美國返回尼日利亞,被軍政當局拘捕,在獄中關押了兩年,因而內戰——“發熱病的年月”——帶來的痛苦、失去自由的絕望,成了他刻意描繪的主題。從此詩也可看出詩人內心深重的憂患感,和對人的命運的深切關注。同時,詩作純熟地運用現代詩藝術手法顯示出的想象與聯想的豐富,表現出詩人的高超詩藝和深沉、含蓄、冷峻的整體風格,以及詩人善于兼容并蓄,引進歐美現代派詩歌的大膽嘗試。
(葉 潮)
上一篇:〔美國〕貝里曼《向布雷茲特里特夫人致敬(節選)》賞析
下一篇:〔瑞典〕拉格克維斯特《在那靜靜的傍晚的河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