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一百三十首》經典詩文賞析
我的愛人的眼睛絕不象太陽;
紅珊瑚遠遠勝過她嘴唇的紅色:
如果發是絲, 鐵絲就生在她頭上;
如果雪算白, 她胸膛就一味暗褐。
我見過玫瑰如緞, 紅里透白,
但她的雙頰, 賽不過這種玫瑰;
有時候, 我愛人吐出氣息來,
也不如幾種熏香更教人沉醉。
我挺愛聽她說話, 但我很清楚
樂器會奏出更加悅耳的和音;
我注視我的愛人在地上舉步, ——
同時我承認沒見到女神在行進;
可是天哪, 我認為我愛人比那些
被瞎比一通的美人兒更加超絕。
(屠 岸 譯)
根據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們普遍的看法, 在莎士比亞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中, 最后有二十多首幾乎都是寫給或講述一位詩人愛戀的黑膚女郎的。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古今中外, 描寫情人的詩歌不計其數, 詩人們差不多總是傾向于把自己的情人寫得十全十美, 絕世無雙。 在莎士比亞那個時代, 詩壇上這種風氣尤為盛行, 許多詩人更是挖空心思, 妙筆生花, 無不把自己的情侶比喻得天花亂墜。 可是,莎士比亞卻反其道而行之, 在這首詩中采用了與眾不同的方式來描繪自己所愛戀的女郎。
你看, 詩人的這位情人沒有太陽般明亮的雙眼,沒有殷紅誘人的嘴唇,沒有雪白如玉的肌膚,沒有玫瑰般紅潤的面頰。她的頭發不是迷人的金黃色,而是象烏黑的鐵絲一樣僵硬無光;她呼出的氣息毫無撲鼻的芳香;她說起話來聲音也遠不如美妙的音樂那樣悅耳動聽;她走起路來似乎也從未有過女神行進時的輕盈、飄逸之態。一言以蔽之,這位女郎貌不驚人,絲毫沒有什么嫵媚動人之處,實在太平常、太普通了。可是,詩至最后兩行,筆鋒一轉,詩人好象發誓似地對我們宣布:他認為,比起那些被某些詩人吹噓得美如天仙的女人們,他所愛戀的那位黑眼、黑發、黑褐皮膚的女郎實際上要美麗得多。
在這首詩里,詩人似乎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自然的美勝過了人為的美。同這一思想相聯系,詩人曾提出過藝術必須如實地反映自然的主張。這首詩實際是嘲諷堆砌詞藻、言過其實的浮夸文風,認為那是對自然的歪曲,那樣生造出來的所謂美并非真正的美。
眾所周知,十四行詩最初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后來流行于西歐各國。莎士比亞對這種詩的結構形式進行了改造,把傳統的意大利式“四四三三”結構改換成“四四四二”結構,他的十四行詩都是用這種結構寫成的。盡管如此,各首詩的內部構成依然有所不同。拿這一首來說,既不是逐漸展開一個基本觀點(如第一百一十六首),也沒有類似“起承轉合”的曲折變化(如第十八首)。在這里,詩人一反讀者的期待,大寫特寫黑膚女郎那令人有些喪氣的儀容,把讀者一直拋到迷惑不解的深谷之底。到了最后兩行,卻出人意料地呼喚出全詩的高潮,使讀者在這突變中領悟到詩的主旨。
(許力生)
上一篇:〔美國〕金斯堡《加里福尼亞超級市場》賞析
下一篇:〔英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一百四十八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