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里奧斯(Makarios,1913—1977),希臘正教大主教,塞浦路斯獨立的奠基人,共和國首任總統,不結盟運動的積極倡導者。
馬卡里奧斯1913年8月13日生于塞浦路斯佩福斯區的一個小山村帕納亞斯。屬希臘族。原名米海爾·克利斯都盧·穆斯科斯(Michel Khris todoulu Mouskos),父親是貧苦的農民。穆斯科斯10多歲放羊,過著牧童生活。剛滿13歲時,父母親認為不可能靠他養家,就送他到離家鄉不遠的基科修道院,當見習修道士。他很快適應了那里的嚴格生活。修道院里附設了一所小學,有大量希臘文藏書,喜愛學習的穆斯科斯在那里得到了讀書的機會。
塞浦路斯是一個島國,人口60余萬。居民80%屬希臘族,18%為土耳其族,還有一些其他少數民族的居民。希臘人遠在公元前就移居塞浦路斯,建立了城邦國家。塞浦路斯在歷史上,屢遭外來侵略。1571年,奧斯曼帝國占領塞島,土耳其族就是奧斯曼帝國移民的后裔。1878年,根據柏林條約,土耳其蘇丹以每年92,000英鎊的租金把塞浦路斯的統治權轉讓給英國。1925年,塞浦路斯完全淪為英國直轄殖民地。盡管長期遭受外來統治,但希臘文化始終在塞浦路斯起主導作用。希臘正教是它的希族居民的精神支柱,教徒選出的大主教被尊為“民族領袖”。穆斯科斯所受的教育主要是培養希臘的民族意識,崇尚希臘歷史文化,期望塞浦路斯同希臘本土合并。
1931年10月,塞浦路斯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英運動,希族居民強烈要求同希臘合并。穆斯科斯不顧修道院的禁令,帶領一批年輕的修道士下山參加了反英示威游行。
1932年,修道院選送他去尼科西亞泛塞浦路斯預科學校學習。他1938年進入雅典大學神學系,同時研究法律,1942年在該校學成畢業。1944年在雅典圣·伊累尼教堂擔任助祭,1946年11月升為祭司,正式改名馬卡里奧斯。1947年由世界教會理事會提供獎學金,他遠涉重洋去美國波士頓大學攻讀神學和社會學。
1948年3月,塞浦路斯基蒂翁教區的主教逝世。當時尚在國外學習的馬卡里奧斯被推舉為該區主教,并兼任塞島大主教府秘書長。1950年10月,馬卡里奧斯被選為塞浦路斯希臘正教大主教,獲得馬卡里奧斯三世稱號,當時年僅37歲。
1948年,馬卡里奧斯從美國返回塞島后,開始進行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他提出的口號是:爭取塞、希合并,要求民族自決。1949年,參加塞浦路斯“意諾西”運動①,主張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與希臘合并。1950年1月15日,就塞、希合并問題進行了一次公民投票,97%的希臘族人贊成合并。同年, 馬卡里奧斯成為“意諾西”運動的領導人,發起成立“泛塞浦路斯青年組織”,以推動爭取民族自決的斗爭。塞浦路斯對控制東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英國在這里擁有巨大的空軍基地。它不肯放棄對該島的統治,堅決反對塞、希合并。
馬卡里奧斯為爭取塞島的獨立,積極開展了外交活動。從1954年至1958年,他通過希臘出面,先后五次向聯合國提出呼吁,要求塞浦路斯自決。馬卡里奧斯本人走訪了希臘、埃及、美國、英國等國家,敦促世界輿論注意塞浦路斯問題。他出席了1955年4月舉行的亞非會議,會見了我國的周恩來總理。
從1950年起,馬卡里奧斯準備發動武裝斗爭,此后建立了“塞浦路斯戰斗者全國組織”。1955年4月1日,在希臘籍軍官喬治·格里瓦斯上校的指揮下, 該組織發起武裝斗爭, 開展游擊活動。英國殖民當局于1955年7月15日頒布“緊急條例”,并多次向塞島增兵,鎮壓起義者,仍無法控制局勢。
1955年10月底,英國派陸軍元帥約翰·哈丁爵士出任塞浦路斯總督。他一方面就塞浦路斯的前途同馬卡里奧斯進行談判;另一方面對“塞浦路斯戰斗者全國組織”進行鎮壓。他抵達塞島后第二天,在尼科西亞著名的莉達拉宮旅館的游藝大廳與馬卡里奧斯舉行會談。 哈丁擺弄紙牌對馬卡里奧斯說: “大主教閣下,我提議咱們玩明牌”。馬卡里奧斯回答說:“閣下,我的牌本來就是明牌,您看寫著兩個字: 自決。”截至1956年2月底,雙方進行了七輪談判,由于英國不肯放棄其殖民利益,陷入僵局。同年3月9日,馬卡里奧斯計劃訪問雅典。在從尼科西亞驅車前往機場的路上,遭到英國殖民當局的綁架,他被送往塞舌爾群島的馬克賽,在那里度過了一年多的流放生活。
1957年4月初,馬卡里奧斯獲釋。英國殖民當局禁止他重返塞浦路斯。他于4月17日抵達雅典。希臘人民在憲法廣場舉行大規模的歡迎集會。之后,他暫時寓居希臘。1958年,他宣布放棄塞浦路斯與希臘合并的主張,期待在聯合國的保證下實現獨立要求。同年參加了第十三屆聯合國大會關于塞浦路斯獨立問題的討論。
1959年初, 希臘首相和土耳其總理在蘇黎世舉行秘密會談,于2月10日宣布已就塞浦路斯問題達成協議。 2月19日,英、希兩國首相、土耳其總理,塞浦路斯希族代表馬卡里奧斯和土族代表庫楚克在倫敦舉行關于塞浦路斯問題的圓桌會議,在蘇黎世協議的基礎上簽署了一項協定,通稱為倫敦和蘇黎世協定。協定共27條,載入塞浦路斯憲法。這些協定和條約規定,英國在塞浦路斯保留軍事基地,希、土兩國在塞島駐扎軍隊。英、希、土三國保證塞浦路斯的獨立和憲法的實施。如果塞島的憲法受到破壞,三個保證國有權共同或單獨對塞浦路斯進行干預。在倫敦圓桌會議上,馬卡里奧斯曾要求對有關條款進行修改,英、希、土三國拒不接受。在他們的聯合壓力下,馬卡里奧斯被迫簽了字。
以倫敦和蘇黎世協定為基礎的塞浦路斯憲法規定:總統由希族人擔任,副總統由土族人擔任,正副總統對國防、外交和財政問題均享有否決權;主要市鎮中兩族實行分治,設立兩個市鎮廳;兩族分別建立自己的民族院,管理教育、宗教事務;希族選舉35名議員,土族選舉15名議員組成眾議院;兩族各自建立自己的警察部隊和憲兵;兩族按照七比三的比例參加國家機構等……。這些條款在塞浦路斯希、土兩族中埋下了沖突的種子。
1959年12月13日,馬卡里奧斯當選塞浦路斯共和國首任總統,土族的庫楚克當選副總統。1960年8月16日,正副總統宣誓就職,塞浦路斯正式成為獨立的共和國。
塞島獨立后,馬卡里奧斯以大主教和民族領袖的超黨派地位,在左、 中、右各派勢力中搞平衡政策, 獲得希族多數人的支持。他主張在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統一的基礎上,同土族通過談判解決國內分歧。他執行了三個五年發展計劃,民族經濟發展很快。馬卡里奧斯注意利用塞島有利的地理位置發展商業、旅游業和加工工業,努力發展農業和采礦業,引進先進技術,注重發展教育事業,普及中等教育。到1973年,塞浦路斯的國民總產值按人口平均,每人已達到1,300多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 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都獲得顯著成就。
在對外政策方面,從塞浦路斯獨立時起,馬卡里奧斯積極推行不結盟政策。他同納賽爾、鐵托的關系較為密切。1974年5月,他曾訪問我國。
馬卡里奧斯個人作風廉潔,生活儉樸,在塞浦路斯人民中享有較高威信,因而連任三屆總統。
然而,塞浦路斯在倫敦和蘇黎世協定基礎上贏得的獨立是十分脆弱的。到1962年底,希、土兩族對執行倫敦和蘇黎世協定及憲法的重要條款各取所需,妨礙了統一施政。兩族都秘密組織自己的武裝力量,形成對峙局面。
1963年11月30日,馬卡里奧斯總統向庫楚克副總統提出一項修改1960年憲法的十三點方案。其主要內容是: 要求廢除總統、副總統的否決權; 取消憲法中關于希、土兩族市政分離的規定;取消關于兩族各自建立警察、憲兵的規定;要求兩族按照實際人口比例參加國家機構、保安部隊和國防部隊等。這項方案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土族方面的權益。12月6日,土耳其外交部代表塞浦路斯土族斷然拒絕這一方案,并指出,土耳其有權對塞島進行干涉。土耳其艦隊在塞島北部海域進行示威性游弋。由塞浦路斯土族擔任的副總統、三名部長以及公務員宣布退出政府。12月21日,兩族發生流血沖突。聯合政府解體。與此同時,希臘與土耳其兩國分別各自支持塞島的希族和土族,塞浦路斯問題趨于復雜化。1964年3月,聯合國向塞浦路斯派駐“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在塞浦路斯希、土兩族嚴重對立的同時,馬卡里奧斯還面臨塞島希族內部和來自希臘方面的非難。在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中,他曾提出塞、希合并口號。隨著形勢的發展,他逐步認識到合并難以實現,在1958年宣布塞浦路斯應建立一個既不同希臘合并又不分裂塞島的獨立國家。此后,希族內部和希臘有不少人仍然堅持塞、 希合并, 他們指責馬卡里奧斯背棄了自己的誓言。曾在馬卡里奧斯的領導下指揮過武裝斗爭的格里瓦斯也成為他的政敵。
1967年4月21日,希臘發生軍事政變。 8月9日,希臘軍人政府領導人喬治·巴巴多普洛斯訪問尼科西亞。他要求馬卡里奧斯不惜任何代價進行塞、希合并。馬卡里奧斯認為,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不可能實現合并,只能保持塞浦路斯的獨立。
希臘軍人政府認為,馬卡里奧斯已成為實現塞、希合并的絆腳石,決定推翻他。希臘軍政府首先從塞島撤走了支持馬卡里奧斯的希臘駐軍,指派反對馬卡里奧斯,堅持塞、希合并的希臘軍官負責訓練和指揮塞浦路斯國民警衛隊。從1970年3月起,接連發生國民警衛隊企圖謀殺馬卡里奧斯的事件。1970年3月8日早晨, 馬卡里奧斯乘坐直升飛機從尼科西亞的大主教府廣場起飛,前往塞島西南山區出席一次烈士紀念儀式。飛機起飛不久遭到國民警衛隊射擊,駕駛員受重傷,飛機被打壞而迫降,但馬卡里奧斯安全脫險。
1971年8月底,格里瓦斯秘密從雅典潛回塞浦路斯,建立了反馬卡里奧斯的恐怖組織。此后,反政府的爆炸事件不斷發生。馬卡里奧斯采取了防范措施,組織了輔助警察部隊,藉以控制局勢。1974年1月,格里瓦斯病故。希臘軍人政權直接通過在塞浦路斯國民警衛隊中服務的希臘軍官進行反馬卡里奧斯的陰謀活動。7月2日,馬卡里奧斯致函希臘總統基奇基斯將軍,指控在國民警衛隊中服務的希臘軍官搞顛覆活動,要求希臘政府分批撤走這些軍官。信中說:“迄今為止, 我不只一次感到了從雅典伸來企圖從肉體上消滅我的無形的手……我并不希望同希臘政府斷絕合作,然而,應該注意到,我并不是由希臘政府委派在塞島的州長和代理人,而是由希臘民族的一部分選舉出來的領袖。我要求民族中心(希臘)給我以應有的禮遇?!?br>
7月15日早晨八時,塞浦路斯國民警衛隊在希臘軍官的指揮下發動政變,推翻了馬卡里奧斯政府。當時,政變軍隊分兩路包圍并炮擊總統府, 企圖使馬卡里奧斯葬身于廢墟之中。 九時許,政變軍隊控制電臺,播發偽造的馬卡里奧斯已死的消息。在炮火中,馬卡里奧斯冷靜地同三名隨從經由后門的一條小路逃出了總統府。他們搭車沿崎嶇的山路,抵達塞浦路斯西郊的佩福斯。當晚,他通過地方電臺發表了“我沒有死, 我還活著”的廣播講話,號召人民行動起來挫敗政變。在國民警衛隊攻占佩福斯以前,他從塞浦路斯的英國基地乘飛機經馬耳他流亡倫敦。
在塞浦路斯發生政變后,土耳其以恢復塞島憲法秩序、保護土族安全為藉口,于1974年7月和8月,兩次對塞島進行軍事干涉,控制了約占塞浦路斯面積36%的領土。土耳其對塞島的軍事行動使希臘軍人政府陷入困境。希臘出現嚴重政治危機。在雅典和希臘各地,成千上萬群眾舉行反政府游行,軍人政府無法控制局勢,被迫辭職,由流亡在巴黎的卡拉曼利斯回國出任總理,成立聯合政府。隨著希臘軍政府的下臺,塞浦路斯政變當局也垮臺了,由眾議院議長克萊利德斯代理總統職務。一連數月,希族各界群眾紛紛舉行游行集會,要求馬卡里奧斯回國重新執政。同年12月,馬卡里奧斯返回塞島繼續擔任總統,受到20多萬希族人民的熱烈歡迎。
經過1974年7月—8月的戰火,塞浦路斯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約占希族人口30%的156,000人被迫淪為難民。馬卡里奧斯重返塞島后,不僅面臨棘手的政治問題,也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在他的主持下,制定了“緊急經濟發展計劃”,把難民住房和就業問題放在首位。他自己在一間狹小的辦公室辦公,堅持在未安置難民以前,不修復在政變中遭到破壞的總統府。在他的領導下,花了近三年時間,塞浦路斯希族不僅重建了家園,而且把經濟恢復到了政變前水平。
1977年初,馬卡里奧斯心臟病突發。8月3日下午五時,他送走了最后一位來訪者,晚上八時,因心臟病再次發作與世長辭,終年64歲。
馬卡里奧斯逝世的消息傳出后,塞浦路斯的希族人民十分悲痛。8月9日,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馬卡里奧斯生前自己選定的墓地坐落在塞島西南部特羅多斯山脈的什羅尼峰上,從這里可以俯瞰整個塞島。陵墓很小,樸素而肅穆。大理石墓碑上鐫刻著馬卡里奧斯的一句名言:“塞浦路斯希族人民,無論我在什么地方,我的心都和你們在一起。”
上一篇:馬克思
下一篇:馬可·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