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文學·若·亞馬多·加布里埃拉》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若熱·亞馬多(1912— ),巴西小說家、巴西文學院院士。曾任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生于巴伊亞州伊塔布納市。少年時期曾在可可種植園生活。1930年入里約熱內盧大學攻讀法律,兩年后因經濟困難輟學。1936年起,因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政治斗爭,曾多次被捕入獄。1945年任 《圣保羅報》 主編,當選國會議員。1948年被國會開除,流亡歐洲。18歲起發表作品,名著有長篇小說20余部,中短篇小說、詩集、劇本、傳記、散文等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數十種,發行總數逾4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外國文學。其作品有五個方面:1. 描寫巴伊亞城市和農村的苦難生活,如 《可可》 (1933) 、《汗珠》 (1934) ; 2. 刻畫海員和漁民的遭遇,如 《拳王的覺醒》(1935)、《死海》 (1936)、《沙灘上的船長們》 (1937);3.政治人物傳記,如《希望的騎士》 (1942); 4. 刻畫巴西莊園主掠奪土地的史實、資本家并吞土地的過程以及破產農民和失業雇工的苦難,如三部曲長篇小說 《無邊的土地》 (1943)、《黃金果的土地》(1944) 、《饑餓的道路》 (1945); 5.社會風俗小說,如代表作《加布里埃拉》 (1958)、《金卡斯之死》 (1959)、《弗洛爾和她的兩個丈夫》 (1966) 、《鄉姑蒂埃塔》 (1977) 等。亞馬多晚年仍筆耕不輟,1984年還出版一部長篇小說 《大埋伏》 。
內容概要 1925年春,巴西巴伊亞州伊列烏斯市。近年來,隨著可可產量的不斷提高,伊列烏斯市正日新月異地迅速發展。年輕的可可出口商蒙迪尼奧是首都里約熱內盧人,他一個哥哥是國會議員,另一個哥哥是大企業家。蒙迪尼奧不愿守在家里過公子哥兒的生活,他立志靠個人的努力去開辟自己的前程,便獨自來到伊列烏斯。他眼界開闊,力主革新。在他的努力下,市內鋪上了柏油馬路并買來汽車,成立了“進步俱樂部”,出版了該市第一份報紙 《伊列烏斯日報》,創辦了經營該市與另一城市伊塔布納之間公路客運業務的運輸公司,還計劃疏通港口,以便直接出口可可賺取外匯,給伊列烏斯帶來進一步的發展和繁榮。然而,蒙迪尼奧這些有利于城市建設的進步措施卻遭到了以州議員拉米羅上校為首的地方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和百般阻撓。拉米羅82歲,伊列烏斯初建時期,在為爭奪土地而進行的野蠻激烈的武裝械斗中,成為大莊園主們的首領。他曾兩次出任市長,現為該州議員。他的全身像至今還掛在市政大廳。20多年來,以拉米羅為首的一批人以該市開創者自居,發號施令,控制著市政大權。他們對新生事物總看不順眼,極力反對。近來,拉米羅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蒙迪尼奧這個外來客竟然不聽他的指揮。心中極為惱火。雨季結束的前一天,公路運輸公司為慶賀首次通車成功,決定宴請包括兩市市長在內的地方頭面人物。酒店老板納西布覺得這是討好兩地主顧的極好機會,慨然答應承辦宴席。不料事不湊巧,他的廚娘辭職出走告老還鄉了。納西布四處奔波,無意間在人市雇下了自稱能做一手好菜的混血姑娘加布里埃拉。這個原來蓬頭垢面的鄉下姑娘來到納西布家,經過梳洗,竟出落成一位長著肉桂色皮膚、散發著丁香濃郁味道的漂亮少女! 而且,她做的飯菜果然十分可口。納西布不由得喜出望外。宴會如期舉行。拉米羅和蒙迪尼奧兩派頭面人物都踐約赴宴。兩派都回避談論 《伊列烏斯日報》 上前不久發表的抨擊拉米羅、贊揚蒙迪尼奧的文章,席面上沒有發生不快事端。納西布如釋重負,他輕松愉快地回家,送給加布里埃拉一件新衣,姑娘含羞投進了他的懷抱……拉米羅百般阻撓疏通港口,并親赴該州首府說服州長反對。蒙迪尼奧則利用哥哥的影響奮力反擊,最后還活動總統干預此事,工程師終于來到伊列烏斯。后拉米羅施出種種手腕進行破壞,但均未得逞,疏通港口得以順利進行。蒙迪尼奧決定進一步向拉米羅挑戰,宣布競選聯邦國會議員。他把表面上聽命于拉米羅,實質上不滿拉米羅家長式專橫作風的伊塔布納市市長拉到自己一邊,爭取獲得兩市市民的支持。拉米羅獲悉后惱羞成怒,策劃暗殺市長。市長遇刺受傷住院。消息傳開,輿論大嘩,形勢對拉米羅極為不利。納西布對競選中兩派斗爭不感興趣,他關心的只是加布里埃拉如何能具備一個貴婦人的氣質,如何經營他的新餐廳。哪知加布里埃拉在與納西布結婚之后因不慣所謂“上等人”的生活而與他的好友托尼科有私,納西布盛怒之下把加布里埃拉痛打一頓逐出家門。加布里埃拉很為自己使納西布傷心而難過。雖然不少男子這時紛紛向她表示愛慕,并許以重金、土地和房產,但均被她一一回絕,她一心想有朝一日能再次回到納西布的廚房繼續為他洗衣做飯。納西布的新樂廳就要正式開張了。他雖然從首都用高薪雇來了一名新廚師,但當地人卻一點也不喜歡他做的飯菜、何況,就在餐廳正式開業的前一天,廚師突然被從首都來的一伙人強行押走。一籌莫展的納西布接受了朋友們的建議,決定重新雇用加布里埃拉。烹飪技藝高超的加布里埃拉重新回到納西布的廚房,二人重溫舊情。競選激烈進行,拉米羅猝然去世。其支持者們感到至此已盡完了朋友們的義務,就一致決定也支持蒙迪尼奧。正式選舉前的第三天,港口工程竣工,蒙迪尼奧和拉米羅生前最好的朋友阿曼西奧兩人在全市歡騰聲中把第一袋直接從該市出口的可可裝進船艙。伊列烏斯市從此更加興旺。
作品鑒賞 《加布里埃拉》 (原著書名為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 出版于1958年,是亞馬多寫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作家50年代以來的代表作。小說面世后,立即受到巴西文藝評論界的高度贊揚和讀者的熱烈歡迎,很快被改編為電影,電視連續劇和連環畫,還被編排成音樂舞蹈節目在狂歡節上演,幾達家喻戶曉的程度。旋即,又被譯成20余種外國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本篇小說以1925年巴西東北部地區盛產可可的伊列烏斯市為背景,通過主張革新的進步力量與反對革新的保守勢力之間的一系列斗爭,以文學藝術形式再現了伊列烏斯市的發展過程和隨之而來的社會風俗方面的變化。20世紀初期,從巴西各地來的冒險家們紛紛涌入伊列烏斯,為了爭奪土地,彼此間展開了令人恐怖的、激烈而又野蠻的搏斗。一些家族雇用兇殘的武裝打手,通過殺人放火等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暴行,占據了大量的土地,在無數的尸首上面開辟出一片片可可種植園,成了當地為所欲為、主宰一切的大莊園主。小說中的拉米羅上校就是這樣的人物。以他為首的一批大莊園主一直以伊列烏斯開創者自居,控制市政大權,他們頑固保守,對新生事物看不順眼,對革新派恨之入骨。以蒙迪尼奧為代表的革新力量反映了巴西社會中下層階級迫切要求改革的愿望。作家把進步力量和保守勢力之間錯綜復雜的斗爭編織成全書的一條主線,而蒙迪尼奧的成功與拉米羅的失敗則雄辯地說明,凡是企圖阻擋社會前進的人終究是要垮臺的。而這正是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小說還有一條副線,即作家有機地安插了酒店老板納西布與他的廚娘加布里埃拉之間曲折動人的愛情糾葛,從而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加布里埃拉雖非小說中的主角,但卻被作為書名,地位也很突出。據作家自稱,這是因為他覺得“這個名字好叫罷了。”小說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許多事情都發生在1925年春天之雨初晴的第一天:連結兩市的公共汽車試車成功,即將正式運行;運輸公司決定宴請包括兩市市長在內的地方頭面人物,以示慶賀; 蒙迪尼奧從首都回到伊列烏斯,決定參加市長競選; 酒店老板納西布在人市巧遇加布里埃拉,等等,都緊緊吸引著讀者。時隔一天,故事便向縱深發展:《伊列烏斯日報》 載文抨擊拉米羅,贊揚蒙迪尼奧,新舊兩派之間的斗爭正式公開化;宴會在劍拔弩張的氣氛中進行; 納西布和加布里埃拉開始了甜蜜的愛情生活。小說的前兩章雖然只講述了兩天的活動,然而作家通過眾多的線索,開合自如地把各種人物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并隨著作品故事情節的展開,把他們一一介紹出場,把伊列烏斯的歷史和現狀、社會風貌和風俗極為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隨后,故事情節更為緊張,矛盾層層激化,更為扣人心弦: 《伊列烏斯日報》 被焚;伊塔布納市市長被刺;納西布與加布里埃拉結婚三個月之后分手; 從首都聘請來的高級廚師在納西布的新餐廳行將開業的前一天突然失蹤,競選市長的工作激烈進行;加布里埃拉戲劇性地再次成為納西布的廚娘,兩人言歸于好,等等。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懸念迭生,使讀者愛不釋卷,非卒讀不可。這正是亞馬多文學創作的藝術魅力。本篇的人物刻畫細膩、深刻。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一幅幅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群像躍然紙上: 立志改革創新的可可出口商蒙迪尼奧,專橫保守的老莊園主拉米羅上校,不畏強暴、勇氣十足的上尉,心地善良,但又一心想發財的納西布,等等。但加布里埃拉的形象塑造得最為成功。她個性獨特、心地善良、性格開朗、勤勞樸實; 她不會裝腔作勢,不為金錢所動,心靈純潔無邪。她酷愛自由自在的生活,寧可繼續當老板的廚娘,和他同居,也不愿做他的附屬品,受到約束。巴西很多文學評論家把她贊為“巴西人民的化身”,“巴西整個文學史上不可磨滅的婦女形象”,是公允和中肯的,絕非“溢羨之詞”。另外,在文體結構和布局上,本篇小說也頗為新穎別致。作品分兩卷,由4大章8節組成。每卷卷首均有內容提要,而每章前面都有抒情詩文,每節又有醒目的標題,令讀者一目了然。作品的章節之間相互照應,每一波瀾的興起都有預先的伏筆,用來烘托和突出主要人物。通過對比、內心活動來展現人物性格。全書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異國情調,一如原著書名描繪加布里埃拉的形容詞那樣,真個是“味似丁香,色如肉桂”。
上一篇:《英國文學·蘇珊·希爾·我是城堡之王》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
下一篇:《巴西文學·若·亞馬多·弗洛爾和她的兩個丈夫》作者簡介|內容概要|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