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 狄更斯
《雙城記》(1859)是狄更斯后期創作中最著名的小說。作品以18世紀法國大革命前后的英法兩國社會生活為背景,揭露了地主貴族的專橫暴虐,描寫了人民的悲慘遭遇和人民奮起反抗壓迫的斗爭精神,也流露出作者對社會前途的憂郁和失望情緒。
1775年11月的一個星期五晚上,天氣陰冷。一輛由倫敦駛往杜佛的郵車經過一番掙扎終于爬上肖特山頂。持槍的衛兵打開了車門,讓三位隨行的旅客進了車廂,準備下山。突然,山下一人騎馬趕來。原來這人是臺爾生銀行的信使裘利,他送信給旅客之一的勞雷,要勞雷在杜佛等候一位小姐。
第二天中午,郵車平安抵達杜佛。臺爾生銀行的職員勞雷住進了喬治旅店,等待同去法國巴黎的露西小姐。露西是法國一位醫生的孤女,這位醫生無辜被關押在巴士底獄達18年之久。露西從小被勞雷帶到英國,受倫敦臺爾生銀行的監護。現在,勞雷要同露西一道去看望已獲釋但精神失常的曼奈特醫生。
勞雷和露西來到巴黎圣安東尼(區)的一條狹窄彎曲的街道,小酒店店主得伐石先生領著他倆來到一座破舊、陰暗的閣樓。閣樓前,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坐在凳子上,正彎著身子忙碌地縫著鞋子。他就是露西的父親——曼奈特醫生。勞雷和露西對他進行一番細心的神智誘發,使他的神智逐漸復蘇過來。隨后,他們攙扶著年邁的曼奈特登上了駛回倫敦的馬車。吃盡苦頭的曼奈特老人開始“復活”了!
5年后的一天,倫敦法庭開庭審判一樁叛國案,被告是年輕英俊的查理·代爾那。他被指控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往來英法,充當法國的間諜,告密人是巴爾塞。代爾那據理反駁,證人勞雷也否認曾和代爾那同乘一輛郵車去杜佛。最后,法庭不得不宣判代爾那“無罪釋放”。在旁聽席上的曼奈特父女、勞雷和助理律師卡爾登都圍住代爾那,慶賀他的勝訴。
庭審結束后,代爾那、卡爾登、勞雷成了曼奈特醫生家的常客,并很快成為知己。
代爾那的叔父——厄弗里·蒙特侯爵,是法國世襲大貴族。他奸詐、殘忍,生活奢侈、豪華。聚集在他周圍是一批愚蠢、無知的名流顯貴。
一天,侯爵離開巴黎豪華的府邸到鄉間別墅去。他乘的馬車橫沖直撞于大街上,使窮人加斯帕的孩子慘死于車輪下。就在這一天,侯爵的侄兒代爾那也自英國來到別墅。叔侄倆由于立場不同,對一些問題發生激烈的爭執。
“壓迫是惟一不朽的哲學……,我要保持家族的尊嚴和安逸,”侯爵嚷道。
“貴族的特權使我們的姓氏比法國的任何姓氏都令人憎恨,”代爾那不以為然地說。
“我寧死也要保存我生活過來的制度。”侯爵的話斬釘截鐵。因此,代爾那決定拋棄自己的爵位和財產,改名換姓只身去英國。
第二天清晨,侯爵的心窩上被插上一把尖刀,刀柄上有一張紙條:“送他早進墳墓。雅克。”
查理·代爾那只身來到英國,他以豐富的知識,誠摯的性格,贏得了人們的贊譽。他經常出入曼奈特醫生家,并深深愛上了露西。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喜結連理。曼奈特仁愛為懷,一直未提他曾遭代爾那家族迫害之事。
得伐石先生的酒店,是以“雅克”為代號的地下革命者聚會地點。他的太太獨坐在店里主持店務兼放風任務。她勇敢、堅強,仇視貴族,要求除惡務盡。她還常常勸慰丈夫: 在任何惡劣環境下,都要堅持斗爭。
一天中午,得伐石太太正坐在酒店的老位置上,用手編織著絨線。突然,門口進來一個陌生人,她迅速放下絨線,把放在身旁的一朵紅玫瑰花插在頭上。店里的顧客立即停止了談話,陸續地走了出來。原來那陌生人就是混進圣安東尼區的奸細,曾經告發代爾那的巴爾塞。正在這時,得伐石從門外走了進來。巴爾塞連忙故意向他施禮:“午安,雅克!”得伐石一聽,連忙停步回答道,“你搞錯了,我不叫雅克,我的名字是愛奈斯脫·得伐石。”那奸細見無機可乘,只好悻悻離去。
1789年7月中旬,醞釀已久的法國革命爆發了。圣安東尼區的貧民們像波濤似的怒吼了,這狂怒人群的中心就在得伐石酒店。得伐石太太手拿一只斧頭,腰間插著一支手槍。得伐石正分發武器,發布命令:
“來吧! 朋友們,向巴士底獄前進!”
象征著封建專制制度的巴士底獄很快被人民攻陷了。在105牢房里,得伐石意外地得到曼奈特醫生的信,并把信小心收藏起來。
革命的烽火在法蘭西大地燃遍。厄弗里·蒙特侯爵的別墅,在烈火中化為灰燼。侯爵的總管蓋白勒也被押到巴黎獄中,聽候審判。
倫敦臺爾生銀行一時成了法國流亡貴族的避難所。1792年8月的一天,代爾那為救自己的忠仆蓋白勒,告別倫敦,奔赴巴黎。
代爾那一踏上法國領土,就被當作逃亡貴族押送巴黎。接著,曼奈特父女看到代爾那臨行前的留言后也馬上趕到巴黎。
監禁了一年零三個月后,革命法庭終于開庭審訊代爾那。
檢察官控告代爾那觸犯了“禁止逃亡分子回國,違者一律處死”的法令,應處以死刑。代爾那極力申辯,曼奈特醫生證實了代爾那的辯護詞,最后他被無罪釋放。就在全家歡慶代爾那出獄的當天晚上,代爾那又被四個佩戴著短刀和手槍的愛國者逮捕。
次日,法庭重新審判代爾那,并宣布告發人是得伐石夫婦和曼奈特醫生。曼奈特一聽,面色蒼白,顫巍巍地站起來說:
“審判長,我憤怒地對你抗議,這是偽造的謊言。誰說我告發我女兒的丈夫?”
這時,得伐石被召出庭作證。他訴說了曼奈特醫生不經審判就被監禁18年的故事,并述說在攻占巴士底獄時發現曼奈特醫生所寫的控訴書。法官當即命人宣讀了這份控訴書。
曼奈特在控訴書中歷訴了厄弗里·蒙特侯爵兄弟搶奪、奸污民女,又將民女的弟弟毒打致死的罪行。因為他寫信向朝廷告發此事,而該信落入了侯爵手里,故他無端被關押在監獄達18年之久。控訴書最后寫道:“當此1767年的最后一夜,我這個不勝悲痛的不幸囚犯,謹向上天和人世告發他們,控告他們的后裔,直到這罪惡家族的最后一代。”
讀完了這份材料,法庭上嘩然一片。全體法官一致同意: 宣判貴族、共和國的敵人、人民的壓迫者侯爵厄弗里·蒙特·代爾那死刑。
曼奈特父女聽到判決,悲痛欲絕,凄慘地回到家中。露西的好友,面貌酷似代爾那的律師卡爾登,聞此信后,從倫敦趕來巴黎,來到露西的家中。他撫慰了露西的小女兒,輕吻了昏厥過去的露西。雖然他和代爾那曾為露西發生過感情糾葛,但事到如今,他只能想法救出代爾那,成全露西全家的幸福。
第二天,卡爾登憂郁地邁進得伐石酒店,在此,他得知得伐石太太就是曾被侯爵迫害致死的少年的小妹妹。因此,他迅速去找勞雷,囑咐勞雷立即準備馬車,明天同醫生全家離開法國,并把證件交給勞雷,另要勞雷替他保留一個座位,只要發現座位上有人,就立刻動身。
當天晚上,卡爾登來到監獄,買通了密探和獄卒,并在牢房中迅速和代爾那交換了衣服穿戴。代爾那帶上卡爾登的護照,登上了勞雷早已準備好的馬車,同妻子、女兒、岳父直奔邊境,終于平安返回倫敦。
與此同時,得伐石太太為了防止代爾那一家逃跑,帶著實彈的手槍到醫生家監視。因語言不通,他與露西的女仆普魯斯發生爭吵,隨后又相互扭打起來。“呼—”,一聲槍響,女仆觸到了得伐石太太的手槍扳機,得伐石太太當即中彈身亡。女仆的耳朵被震聾后,匆匆逃走。
6輛囚車載著52名囚犯來到刑場。卡爾登為第23名囚犯,從容地登上了斷頭臺。
上一篇:《匹克威克外傳》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名利場》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