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作家左拉(1840—1902)的代表作。機器工人哀田納·郎杰被一家鐵工廠解雇后,轉到服婁礦井當推車工。此時,資本家為轉嫁經濟危機,對工人剝削愈來愈殘酷。哀田納接受國際工人協會的指示,鼓動全礦萬名工人舉行罷工,接著發生了群眾暴動。資本家始而用饑餓迫使工人讓步,繼而召來警察實行血腥鎮壓,最后用分化手段騙取了工人的復工,使罷工遭到失敗。復工的當天,無政府主義者蘇瓦林和哀田納爭奪領導權,暗中搗毀礦井的排水設備,造成14名工人被埋的慘禍,經搶救僅哀田納一人脫險。哀田納傷愈后,便前往巴黎國際工人協會。這次罷工雖然失敗,但卻宣告了新的斗爭已開始萌芽。
哀田納是作者正面肯定的工人運動領導者的形象。他通過與國際工人協會的聯系,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迅速提高了階級覺悟,對資產階級的殘酷剝削十分憤慨。來到服婁礦井后,他一面勞動,一面宣傳革命,認真完成了“準備金庫”的工作,加之生活態度嚴謹,便獲得了很好的聲譽,成為罷工的領導者。但因他有“左傾幼稚病”的缺點、把勝利的到來看得過于簡單,對斗爭的艱巨性估計不足,當罷工出現挫折,便束手無策。他又愛好名利、往往沉醉于當領導的光榮里,致使罷工歸于失敗。最后,當他向巴黎行進時,竟幻想著用議會斗爭去獲取勝利。這一切說明哀田納不是無產階級的革命領導人,只不過是個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者。馬安嫂是光彩煥發的產業無產者的形象。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以微少的工錢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在殘酷的壓迫下,她從關心家庭、丈夫和兒女的生活到關心全體礦工的命運;從對資本家的忍辱求存到向礦井主進行堅決的斗爭。面對丈夫飲彈身亡、三個女兒相繼葬身礦底和公公急得精神失常的沉重打擊和嚴峻考驗,她始終沒有屈服,而是變得更加堅定,堅信吞噬工人血汗的“肥胖圓滾的上帝、魔鬼”終有一天被鏟除。從她覺悟成長的經歷中,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堅強勇敢的高貴品質。小說通過對煤礦工人的悲慘生活和罷工斗爭的真實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勞資之間的尖銳對立、正確地揭示了工人群眾奮起斗爭的原因,如實地再現了工人運動的壯闊場面和偉大力量。
小說不同作者的其他作品,在藝術上有其獨特的表現方法。《萌芽》是世界文學中第一部描寫工人斗爭的長篇小說,它不僅最早塑造了工人形象,而且是第一次把無產階級作為主人公來表現。特別是小說內容率先歌頌了赤手空拳的工人們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表現了嶄新的重大主題,應是作者最大功績的所在。在創作方法上,小說突破了作者自己的自然主義理論的束縛,摒棄了“無動于衷”態度,站在同情工人貧困的立場,對勞資對立的不合理的現狀,其義憤之情凝于筆端,溢于言表。內容中的“記錄事實”,都服務于揭示勞資矛盾的主題,達到了批判現實主義的高度。小說還將一些具有本質特征的生活現象,加以典型化后,進行對比鮮明的描寫,有力地說明了資產階級的幸福是靠剝削工人得來的。
上一篇:《草原上的城市》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血與沙》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