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以斯帖的故事》原文與賞析
《舊約·以斯帖記》第1—8章
亞哈隨魯作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127省。亞哈隨魯王在書珊城的王宮登基,在位第三年,為他所有的首領臣仆設宴。有波斯和瑪代的權貴,就是各省的貴胄與首領在他面前。他把他榮耀之國的富饒和他的美好威嚴、尊貴給他們看了許多日,就是180日。這日子滿了,又為所有住書珊城的人民,在御園的院子里設宴七日。用金器皿賜酒,器皿各有不同,御酒甚多,足顯王的厚意。喝酒有例,不準勉強人,國王吩咐宮里的一切臣宰,讓人各遵己意。
王后瓦實提在亞哈隨魯王的宮內,也為婦女設擺宴席。第七日,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個太監米戶曼、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亞拔他、西達、甲迦,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讓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甚美。王后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所以王甚發怒,心如火燒。
那時,在王左右常見王面、國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瑪代的七個大臣,就是甲示拿、示達、押瑪他、他施斯、米力、瑪西拿、米母干,都是通達時務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規,辦事必先詢問知例明法的人。王問他們說:“王后瓦實提不遵太監所傳的王命,照例應當怎樣辦理呢?”米母干在王和眾首領面前回答說:“王后瓦實提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王各省的臣民。因為王后這事必傳到眾婦人的耳中,說亞哈隨魯王吩咐王后瓦實提到王面前,她卻不來。她們就藐視自己的丈夫。今日波斯和瑪代的眾夫人聽見王后這事,必向王的大臣照此行事,從此大開藐視和忿然之端。王如果覺得對,就下旨寫在波斯和瑪代人的例中,永不更改,不準瓦實提再到王面前,將她王后的位分賜給比她還好的人。將諭旨傳遍全國,所有的婦人,無論丈夫貴賤都必尊敬他?!蓖鹾捅娛最I都認為米母干的話很對。王就照這話去辦,發詔書,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通知各省,使為丈夫的在家中作主。
這事以后,亞哈隨魯王的忿怒止息,就想起瓦實提和她所做的事,并想起怎樣下旨辦她。于是侍臣對王說:“不如為王尋找美貌的處女。王可以派官在國中各省挑選美貌的處女到書珊城的女院,交給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給她們需用的香品。王所喜愛的女子,可以立為王后,代替瓦實提。”王以為這樣辦很好,就照此而行。
書珊城有一個猶太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憫人基士的曾孫,示每的孫子,睚珥的兒子。從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猶太王耶哥尼雅和百姓從耶路撒冷擄掠去,末底改也在其中。末底改撫養他叔叔的女兒哈大沙(后名以斯帖),因為她沒有父母。這女子容貌俊美,她父母死了,末底改就收她為自己的女兒。
王的諭旨傳出,就招聚許多女子到書珊城,交給掌管女子的希該。以斯帖也送入王宮。希該喜歡以斯帖,就恩待她,急忙給她需用的香品和她所當得的分銀,又派所當得的七個宮女服侍她,讓她和她的宮女搬入女院上好的房屋。以斯帖末曾將籍貫、宗教告訴人,因為末底改囑咐她不可叫人知道。末底改天天在女院前邊行走,想知道以斯帖平安不平安并后事如何。
眾女子照例先潔凈身體12個月,6個月用沒藥油,六個月用香料和潔身之物,滿了日期,然后挨次進去見亞哈隨魯王。女子進去見王是這樣,從女院到王宮的時候,凡她所要的都必須給她。晚上進去,次日回到女子第二院,交給掌管妃嬪的太監沙甲。除非王喜愛她,再提名召她,就不再進去見王。
亞哈隨魯王第7年10月,就是提別月,以斯帖被引入宮見王。王愛以斯帖過于愛眾女,她在王眼前蒙寵愛勝過眾處女,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王后,代替瓦實提。王因以斯帖的緣故給眾首領和臣仆大擺宴席,又豁免各省的租稅,并照王的厚意大頒賞賜。
末底改坐在朝門,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人辟探和提列恨亞哈隨魯王,想要下手害他。末底改知道了,就告訴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就報告給王,查究這事果然屬實,就把二人掛在木頭上,將這事在王面前寫在歷史上。
這事以后,亞哈隨魯王抬舉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子。在朝門的一切臣仆都向哈曼跪拜,因為王如此吩咐,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在朝門的臣仆問末底改道:“你為何違背王的命令呢?”他們天天勸他,他還是不聽。他們就告訴哈曼,要看末底改的事站得住站不住,因他已經告訴他們自己是猶太人。哈曼見末底改不跪不拜,就怒氣填胸。他們已經將末底改的本族告訴哈曼:他以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還要滅絕亞哈隨魯王全國所有的猶太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
亞哈隨魯王12年正月,就是尼散月。人們在哈曼面前,按日日月月制普珥,就是制簽,要定何月何日為吉,擇定了12月,就是亞達月。哈曼對亞哈隨魯王說:“有一種民散居在王國各省,他們的律例與萬民的律例不同,也不守王的律例,所以容留他們于王無益。王若以為這樣做對,請下旨意滅絕他們。我就捐一萬他連得銀子,交給掌管國庫錢財的人,納入人的仇敵哈曼。王對哈曼說:“這銀子仍賜給你,這民也交給你,你可以隨意對待他們?!闭?3日,就召了王的書記來,照著哈曼所吩咐的,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奉亞哈隨魯王的名寫諭旨,傳給總督和各省的省長及各族的首領,又用王的戒指蓋印,交給驛卒傳到王的各省,吩咐將猶太人無論男女老少,在1日之內,就是亞達月13日全部剪除,并奪取他們的財產。驛卒奉王命急忙起行,旨意也傳遍書珊城。王同哈曼坐下飲酒,書珊城的民卻都慌亂。
末底改得知這事,就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到了朝門前停住腳步,因為穿麻衣的不可進朝門。王的諭旨傳到的各省,猶太人非常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
王后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她,她甚是憂愁,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下麻衣,他卻不接受。以斯帖就把伺候她的一個太監名叫哈他革召來,吩咐他去見末底改,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緣故。于是哈他革來到朝門前的寬闊處見到末底改。末底改將自己所遇到的事并哈曼為滅絕猶太人應許捐入王庫的銀數,都告訴了他,又將抄寫的傳遍書珊城要滅絕猶太人的旨意交給哈他革,要他給以斯帖看,并囑咐她進去見王,為本族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哈他革回來,將末底改的話告訴以斯帖,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見末底改說:“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F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天了。”
末底改托人回復以斯帖說:“你不要以為你在王宮里強過一切猶太人,就可以幸免這次禍殃。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太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親家,必至滅亡。誰敢說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正是為現今這樣的機會呢?”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你應當去召集書珊城所有的猶太人,為我禁食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后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庇谑悄┑赘恼找运固愿赖娜プ?。
第3日,以斯帖穿上朝服進王宮的內院,對殿站立,王在殿里坐在寶座上,對著殿門。王見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內,就施恩于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便向前摸杖頭。王對她說:“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你求什么?就是國的一半,也必賜給你?!币运固f:“王若覺得好,就請王帶著哈曼今日赴我所預備的宴席?!蓖跽f:“叫哈曼速照以斯帖的話去做?!庇谑峭鯉е耙运固A備的宴席。在酒席宴上,王又問以斯帖說:“你要什么?我必賜給你。你求什么?就是國的一半,也為你辦到。”以斯帖回答說:“我有所要,我有所求。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愿意賜我所要的,準我所求的,就請王帶著哈曼再赴我所要預備的宴席,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br>
那日哈曼心中快樂,歡歡喜喜地出來。但見末底改在朝門不站起來,連身也不動,就滿心惱怒末底改。哈曼暫且忍耐回家,叫人請他朋友和他妻子細利斯來。哈曼將他富貴榮耀,眾多的兒女和王如何抬舉他,使他超于首領臣仆之上,都述說給他們聽。哈曼又說:“王后以斯帖預備宴席,除了我之外不許別人隨王赴席。明日王后又請我隨王赴席。只是我見猶太人末底改坐在朝門,雖有這一切榮耀,也于我無益?!彼钠藜毨购退呐笥褜λf:“不如立一個5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將末底改掛在上邊。然后你可以歡歡喜喜地隨王赴席?!惫J為這話很對,就叫人做了木架。
那夜,王睡不著覺,就吩咐人取歷史來,念給他聽。正遇見書上寫著:“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人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亞哈隨魯王。末底改將這事告訴王后?!蓖跽f:“末底改做了這件事,賜他什么尊貴爵位沒有?”伺候王的臣仆回答說:“沒有賜他什么!”王說:“誰在院子里?”(那時哈曼正進王宮的外院,要求王將末底改掛在他所預備的木架上)臣仆說:“哈曼站在院內?!蓖跽f:“叫他進來。”哈曼就進去。王問他:“王所喜歡的尊榮的人,應當如何待他呢?”哈曼就回答說:“王所喜歡的尊榮的人,應當將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馬都交給王極尊貴的一個大臣,命他將衣服給王所喜歡的尊榮的人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里的街市,并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歡的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蓖鯇f:“你速將這衣服和馬,照你所說的,送給坐在朝門的猶太人末底改。凡你所說的,一樣不可缺。”于是,哈曼將朝服給末底改穿上,讓他騎上馬走遍城里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歡的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末底改仍回到朝門,哈曼卻憂憂悶悶地蒙著頭,急忙回家去了,將所遇到的一切事詳細說給他的妻子細利斯和他的眾朋友聽。他的智慧人和他的妻子對他說:“你在末底改面前開始敗落。他如果是猶太人,你必不能勝他,終究要在他面前敗落。”他們正與哈曼說話的時候,王的太監來催哈曼快去赴以斯帖所預備的宴席。
王帶著哈曼來赴王后以斯帖的宴席。在酒席宴上,王又問以斯帖說:“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我必賜給你。你求什么?就是國的一半,也一定為你辦到。”王后以斯帖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如果認為是對的,我所愿的,是愿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因為我和我的本族被賣了,要殺戮滅絕我們。我們若被賣為奴婢,我也閉口不言,但王的損失,敵人萬不能彌補?!眮喒S魯王問王后以斯帖說:“擅自起意如此做的是誰?這人在哪里呢?”以斯帖說:“仇人敵人就是這惡人哈曼?!惫谕鹾屯鹾竺媲胺浅s@惶。王便大怒,起來離開酒席往御園去了。哈曼見王決意要加罪與他,就起來求王后以斯帖救命。王從御園回到酒席上,見哈曼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王說: “他竟敢在宮內,在我面前凌辱王后嗎?”這話一出口,有人就蒙了哈曼的臉。伺候王的一個太監名叫哈波拿的說: “哈曼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作了五丈高的木架,現今立在哈曼家里?!蓖跽f:“把哈曼掛在上面?!庇谑菍⒐鼟煸谒麨槟┑赘念A備的木架上。王的忿怒這才止息。
當日,亞哈隨魯王把猶太人仇敵哈曼的家產賜給王后以斯帖。末底改也來到王面前,因為以斯帖已經告訴王,末底改是她的親屬。王摘下自己的戒指,就是從哈曼追回的那只,給了末底改。以斯帖派末底改管理哈曼的家產,以斯帖又俯伏在王腳前,流淚哀告請求他除掉亞甲族哈曼害猶太人的惡謀。亞哈隨魯王對王后以斯帖和末底改說:“因哈曼要下手害猶太人,我已將他的家產賜給以斯帖,也將哈曼掛在木架上。現在你們可以隨意奉王的名寫諭旨給猶太人?!蹦┑赘姆顏喒S魯王的名寫諭旨,用王的戒指蓋印,交給騎快馬的驛卒傳到各處。諭旨中王準各省各城的猶太人在一日之內,12月13日,聚集保護性命,剪除滅絕攻擊猶太人的一切仇敵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奪取他們的財產。王的諭旨傳到各省各城,猶太人都歡喜快樂。設擺筵席,以那日為吉日。那國的人民,因懼怕猶太人,有許多人就入了猶太籍。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俘虜大批猶太人而歸,史稱“巴比倫之囚”?!鞍捅葌愔簟?以后的時期,倫理故事體文學在猶太、巴比倫和埃及盛行一時,跟任何形式的真正民間文學一樣,這些故事鮮明生動,形象逼真,情節緊張,現實與幻想交織在一起,它們在相當大程度上與 《一千零一夜》等阿拉伯民間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以斯帖的故事》即是其杰出代表。這是一篇優秀的希伯來小說,寫于公元前2世紀末,借用猶太人在波斯時代的傳說故事,來加強當時希伯來人對戰勝殘暴統治的信心,鼓舞失卻家園、流亡他鄉的猶太人的民族自信心。
亞哈隨魯是波斯國王,他與公元前485年至465年在位的波斯國王亞哈隨魯是否一人,我們不得而知,只要把他作為小說中的人物即可。古實即今埃塞俄比亞。書珊城是波斯帝國首都,在今伊朗境內?,敶且粋€版圖很大的帝國,但不久被波斯所滅,成了這個更大帝國的藩屬。故事一開始,便為我們展示了波斯帝國的廣袤和富足,波斯國王的權勢與奢華。180天大宴群臣及隨后7天全城宴會自然是一種夸張,這種夸張以后我們還能看到:如波斯少女用香料凈身12個月,吊死哈曼的絞架高達5丈等等。這種筆法像是出自 《一千零一夜》 中的描寫。
在這豪華歡樂的宴會上,國王在酒酣耳熱之際,突然想讓眾人欣賞一下他的美貌王后瓦實提。不料瓦實提執意不肯從命,引得群臣議論紛紛,國王龍顏大怒,將她廢黜。這里,大臣們提出的廢掉王后的理由不過是當時婦女低下地位的寫照。瓦實提并非本故事的主人公,她不過作為一個引子來引出猶太女子以斯帖,而且自始至終從未露面,但即使如此,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性引子已使我們面前栩栩如生地站立起一個桀傲不馴的烈女子形象,她不從夫命,不從君命,敢于維護自己的尊嚴,哪怕丟掉王后的桂冠。
王后被廢黜,自然要另立新后,這就要在全國范圍中選美。以斯帖在宮中待了4年方有機會見到國王,并因容貌出眾而被馬上冊封為王后。其養父未底改也深得信任,當了國王的看門人。他向以斯帖報告了兩個守門人欲殺國王的陰謀,從而使以斯帖更受國王寵信,而未底改的影響也愈來愈大,未底改雖流亡波斯,卻生性高傲,不事權貴,惹得權臣哈曼很是不快。他得知未底改是猶太人,便心生一計;奏請國王下令滅絕全國的猶太人,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律例,不遵王命,自行其事,國王準奏。小說至此,沖突開始,高潮始起,以斯帖隱瞞自己猶太人身份以及未底改身份暴露后將要引起的災禍等情節使我們看到:失卻家園的猶太人隨時都可能遭受厄運,因為他們的獨立不群,即使生活在異族奴役之下,即使與別的民族雜居一處,猶太人仍保持自己鮮明的民族特色。
滅族厄運即將降臨,受奴役的猶太人只能以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甚至躺在灰中等消極手段表示哀痛與反抗。悲憤的未底改要求以斯帖進宮求見國王,并在她感到恐懼為難時曉以民族大義,要她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為全族人利益著想。在養父的鼓勵敦促下,以斯帖提出要書珊城全體猶太人為她禁食三天三夜,實際上是已經準備冒死進諫,因為猶太人習俗,禁食即意味著哀傷,哀悼。故事的波瀾又向前推進一步,生死關頭,使人為以斯帖捏一把汗。
還好,國王并沒有因以斯帖不蒙召見擅闖朝廷而降罪。以斯帖三次要求王帶哈曼赴她預備的宴席,使我們猜想宴席中必有文章。果然,受此寵信的哈曼愈加肆無忌憚,準備絞死未底改,而王后卻在第三次宴席上將哈曼惡行公之于眾。無巧不成書,在此前一夜,一段小插曲又讓國王想起了未底改救命之恩。兩種因素結合起來,惡人哈曼終于被懸在了本來準備懸掛未底改的5丈高的絞架上,此正所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哈曼落了個“害人反害己”的下場。猶太民族賴以斯帖得救,以斯帖的英名也因此世代相傳,并被載入《圣經》。
把《以斯帖記》算作宗教文章是有些勉強的。通篇中幾乎沒有提到什么神的名字,而對猶太人的敵人的剪除滅絕也是決然違背先知耶利米、以賽亞和以西詰所宣傳的原則。盡管如此,牧師們還是把《以斯帖記》列入《圣經》的倫理篇。誦讀《以斯帖記》至今仍是普珥節儀式的主要內容。之所以如此,一來是因為通篇故事中都表現出猶太人的機智、堅貞和民族自豪感,二來也因為它的通俗性和文學性,它的引人入勝的故事。讀罷全篇,我們可能會忽略掉故事中極力渲染的奢侈背景,想象不出以斯帖究竟怎樣貌美無比,但人物性格卻令人難以忘懷,如波斯國王亞哈隨魯的喜怒無常,哈曼的飛揚跋扈,未底改的憂國憂民,以斯帖的聰明勇敢,還有那個可廢不可辱的瓦實提。至于故事敘述過程中對人物身世進行細致交代,某些言語和舉動的再三重復等,均是民間故事中經常采用的手法。
以斯帖的故事在西方世代流傳,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一些偉大作家也以此作為創作的素材,如法國劇作家拉辛曾把該故事改編為悲劇,雨果在《<克倫威爾>序》中稱它為“動人的悲歌”。
上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以利沙治麻瘋病》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以笏刺殺摩押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