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城市》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蘇聯】 綏拉菲莫維支
亞歷山大·綏拉菲莫維支(1863—1949),蘇聯作家。生于哥薩克軍官家庭,因參加革命曾被流放,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鐵流》。作品大都描寫工人的悲慘生活和斗爭激情。
《草原上的城市》寫于1907—1910年,表現工業文明創建過程中的掠奪性。打破原始的寧靜,給多數人帶來貧困和混亂。這部小說創作于過渡時期,因而表現出來的不是激情而是真實。
夕陽西下,大草原籠罩在茫茫白霧之中,是那么的寧靜和安詳。遠處一位騎士駐馬而立。當馬蹄聲消失的時候,人們發現一座城市開始在草原上建起。
草原上鋪設了鐵路,并建了一座車站,站長就是工程師波倫諾夫。他忠于職守,兢兢業業。妻子葉蓮娜畢業于醫科學校,跟隨丈夫來到草原后無所作為,很是無聊和苦悶,為了跟上形勢常讀一些新書刊。她非常同情工人貧困無依的生活境遇。他們有一個女兒,名叫卡秋莎,長得很可愛。
查哈爾是修鐵路時來的,在火車站開了個小酒館。他是個荒淫無恥的家伙,雇了許多年輕姑娘來酒館做工,并迫使她們出賣肉體。他利用種種手段欺騙敲詐,大發橫財,終于成為一個擁有數千工人的大老板。他有一個兒子叫謝爾蓋,是他和自己的女兒生的,這個在亂倫中誕生的孩子稱查哈爾為“外公”。
查哈爾對工程師波倫諾夫心懷不滿,他唆使自己的女兒去波倫諾夫面前把衣服脫光,然后誣陷工程師同她女兒胡來,并寫信告訴葉蓮娜。波倫諾夫氣不過,對查哈爾開了一槍,雖沒打死,但也使他在家養了一年的傷。
隨著草原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勞資矛盾越來越尖銳,工人們的生活每況愈下,罷工風潮此起彼伏。鐵路董事長要求各路段負責人不惜一切手段進行鎮壓,不得已時作適當的讓步也可以。站長波倫諾夫自然也接到了命令。盡管他感到不該視工人為非人,但董事長許諾說日后要提拔他,只要他能穩住工人不鬧事。罷工運動中葉蓮娜的弟弟彼佳是積極的鼓動者,他常笑話姐夫的唯唯喏喏。彼佳在工人中間宣傳馬克思的斗爭理論,發動工人起來斗爭。但風聲越來越緊,他不得不離開這個城市。
十年之后彼佳回來的時候,對過去熱衷的事物已不感興趣,他成了查哈爾的律師。其他幾位罷工領導人也一蹶不振。現在的查哈爾已成為全城的首富,他竟也學著行善,把妓院出讓給別人,所得款項用于修建教堂。查哈爾感到自己已經老了,決心培養謝爾蓋。但是,這位“外孫”對。外公”的事業并不熱心,他的心思全用在工程師的女兒卡秋莎身上。如今的卡秋莎已是個大學生,對工人運動非常熱心,她勸舅舅回到斗爭行列中來,得到的回答是:“你應該結婚了。”
謝爾蓋對卡秋莎緊追不舍,卡秋莎利用他來說服查哈爾答應工人的條件,但遭到拒絕。謝爾蓋說: 什么都可以遂她的愿,惟有這件事辦不到。卡秋莎在激憤中說出了謝爾蓋與他“外公”的真實關系。謝爾蓋回到家中一把揪住“外公”的衣領,但自己因體弱多病昏倒在地。查哈爾渾身顫抖上前抱住謝爾蓋,像狼一樣嚎叫著:“完了,我完了,救命啊!”
草原的夜無邊無盡,遠方有一片光在閃亮。
上一篇:《蘋果車》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萌芽》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