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凡赫》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作家司各特(1771—1832)的長篇歷史小說,寫12世紀末英王獅心理查的寵臣艾凡赫的冒險故事。小說生動表現了當時英國社會復雜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獅心理查外出東征,其弟約翰親王攝政,圖謀篡位。征服者諾曼族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王位展開了激烈的斗爭。以布里昂為代表的諾曼貴族驕橫殘暴,被征服的撒克遜貴族備受欺凌歧視,撒克遜族勞動人民和少數民族猶太人更是飽受苦難。獅心查理巧扮“黑甲騎士”,帶艾凡赫回國,并在農民英雄羅賓漢幫助下,粉碎篡位陰謀,以大團圓結束。小說對深受壓迫的勞苦大眾和猶太人表示了深切關懷和同情,同時也美化了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司各特囿于貴族托利黨的偏見,主張用漸進的溫和方式改良社會,寄希望于開明君主。獅心理查就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開明君主形象,劇烈的階級和民族矛盾以他為軸心得到緩解。小說的這種結局反映了作家的唯心歷史觀。男主人公艾凡赫身上集中了騎士的“美德”。他忠誠、尚武,為捍衛愛情和榮譽不惜犯難冒險。游俠途中,他鋤強扶弱,武藝超群,所向無敵,最終獲得勝利,既贏得了情人的芳心,也成為了國王的重臣。女主人公貝蕊卡是位猶太少女,她美麗多情,善良、貞潔,富于犧牲精神,而又愛憎分明,是個光彩奪目的形象。小說情節曲折驚險,極富傳奇色彩。文筆細膩生動,語言流暢。作家為烘托歷史氣氛,特別注意環境、景物、風俗習慣的描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小說還十分巧妙地將書中人物的遭遇和重大的歷史事件密切結合起來,構成一幅引人入勝的歷史生活畫面。作品藝術上的缺陷在于未能擺脫“哥特式”小說的俗套,喜好恐怖離奇的情節;并完全遵循著“一見鐘情—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的才子佳人故事的陳腐框框。
上一篇:《舞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蒼氓》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