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瓦多·阿連德·戈森斯(Salvador Allende Gossens,1908—1973),智利著名的資產階級政治家,社會黨的創始人之一,智利共和國前總統。
阿連德1908年7月26日生于智利瓦爾帕來索城一個自由職業者家庭。他的祖父曾因創辦智利第一個世俗學校而獲得“紅色阿連德”的稱號。他的父輩幾乎都是激進黨黨員。他的父親薩爾瓦多·阿連德·卡斯特羅是律師,母親勞拉·戈森斯是很有教養的家庭婦女。阿連德是在這個充滿自由主義思想傳統的家庭里成長的。
阿連德在塔克納、瓦爾迪維亞和瓦爾帕來索度過中小學生活。他16歲完成中等教育。不久,在維尼亞德馬爾騎兵團服役。后來又在陸軍預備隊任軍官。
1926年,阿連德服役期滿,考入智利大學醫學院。他以學習優異和具有動人的演說才能而聞名。在大學時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擔任學生醫務中心主席、學生聯合會副主席和大學評議會的代表。他思想活躍,博覽群書。據他自述,他和一些同學居住在貧民區里,晚間經常聚集在一起,閱讀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列寧的著作,也讀過考茨基的著作。這些著作對于他的思想變化起了很大作用,使他產生了用革命措施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強烈愿望。
阿連德還經常向同學們宣傳,號召他們反對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有一次,他帶領學生占領了智利大學校園。他的激烈言論和舉動引起了警方的注意。1932年6月,阿連德以學生領袖的身份參加法學院學生集會,因為發表了支持馬馬杜克·格羅維和歐亨尼奧·馬特領導的社會主義政府(僅存在12天)的演講被警察逮捕,兩次受到軍事法庭的審訊。出獄后,阿連德想在醫學院繼續深造,但校方以曾經被捕入獄為借口開除了他的學籍;經多方周旋,才被允許回學校完成學業。
1932年阿連德大學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由于在學生時期的過激行為,他畢業以后,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最初充當病理分析助理,進行尸體解剖,這工作既簡單又艱苦。以后他在牙科學校任助教,在精神病醫院當醫生,還在一些城鎮和福利機構中行過醫。
1933年4月,阿連德及其同伴把曾支持格羅維和馬特的社會主義政府的五個黨派(統一社會黨、馬克思主義社會黨、共和社會黨、國際社會黨和勞工黨)合并組成為社會黨。阿連德是該黨的創始人之一,他曾經在黨內擔任過總書記和主席的職務。
1937年,阿連德作為瓦爾帕來索的社會主義者當選為眾議院議員。他在眾議院提出過上百個提案,其中絕大部分內容是關于改善公共衛生、提高社會福利、爭取婦女的平等權利。
1936年,智利共產黨、社會黨、民主黨、激進黨和勞工聯盟組成的人民陣線,在1938年的總統競選中獲勝,人民陣線領導人佩德羅·阿吉雷·塞爾達出任總統。阿連德任衛生部長。1939年,智利發生強烈地震,阿連德親臨現場,組織人員對受災群眾進行搶救和救濟,博得人們的信賴。
在擔任衛生部長的四年中,阿連德主管政府的社會保險計劃和改革工業安全法令。他曾經寫過《智利的醫藥和社會實況》一書,認為資本主義是造成貧困和疾病的根源,并提出了有關改革公共衛生、住房、營養以及社會安全的計劃。
1939年,阿連德與瓦爾帕來索的女教師霍頓西亞·布西結婚。他們養育了三個女兒。
1945年,阿連德作為智利南方的代表當選任期八年的參議員,此后連任三屆參議員。
從1951年起,阿連德先后四次參加總統競選。1951年他第一次參加競選時,不顧社會黨內的反對,同處在非法狀態的共產黨結成聯盟,得到了共產黨人的信任。在這次總統選舉中,社會黨支持的候選人是前軍事獨裁者卡洛斯·伊巴涅斯,他提出“反帝、銅礦國有”等競選口號。由于同共產黨的密切聯系以及拒絕支持伊巴涅斯,阿連德被開除出社會黨。他不顧處境的困難,仍然堅持其政治主張,認為“智利的工人階級基本上是共產黨和社會黨所代表的……我是從這樣的動機出發……即為了工人階級的解放和智利的解放而建立一個真正的政府”。1952年9月4日,伊巴涅斯當選為總統,阿連德在四位競選者中居末位。
伊巴涅斯上臺后未履行自己的競選諾言,他建立了獨裁統治和實施反動的經濟政策,給智利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引起人民群眾對他的不滿。
1956年12月,共產黨、社會黨、人民社會黨(后并入社會黨)、人民民主黨(后并入民主黨)、勞工黨組成“人民行動陣線”。阿連德被該陣線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由于伊巴涅斯總統后期取消了宣布共產黨為非法的“保衛民主法”,共產黨能夠公開動員群眾支持阿連德。阿連德在競選演說中,第一次提出智利要走“國家社會主義道路”。在這次競選中,保守黨和自由黨的聯合候選人豪爾赫·亞歷山德里·羅德里格斯當選為總統。阿連德的票數居第二位。
在1964年的總統競選中,阿連德碰到的對手是基督教民主黨的候選人愛德華多·弗雷。他們倆人是童年時期的朋友。阿連德在競選中向群眾保證“建立一個由智利人管理智利的政府”。選舉結果,弗雷得票56%,當選為總統,阿連德得票39%。
1964—1970年執政的弗雷政府,雖然進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占人口5%的大地主與官僚買辦資本仍占有全國耕地的80%。弗雷政府對在智利的美國壟斷資本沒有給予有力的打擊。據統計,美國壟斷資本在1965—1969年的五年中,從智利攫取的利潤比1965年的前六年增加了將近一倍,達12億美元。由于財政枯竭,負債累累,以及物價高漲,弗雷政府遭到人民的反對。所有這些,為阿連德再次競選創造了有利條件。
1965—1969年,阿連德任參議院議員。1970年1月,社會黨同激進黨、共產黨、社會民主黨、統一人民行動運動和獨立人民行動等六個政黨組成人民聯盟,并推選阿連德作為人民聯盟的候選人參加競選。人民聯盟的競選綱領是:結束帝國主義者、壟斷集團、地方寡頭的統治,在智利建立社會主義;政治上將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以取代議會;經濟上將把銅、硝石、鐵、煤等資源和一些大公司及有戰略意義的工業壟斷企業收歸國有,建立國家資本主義和私人資本聯合的企業;進行土地改革;外交上完全獨立自主。
選舉結果,阿連德獲得總票數的36.3%,雖居首位,但未過半數。根據憲法規定,必須超過絕對多數才能當選總統。于是,議會決定在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另一名是國民黨候選人豪爾赫·亞歷山德里·羅德里格斯)中進行推選,結果阿連德獲勝。10月24日,阿連德正式就任總統。
阿連德向人民表示,他的政府既不是“古巴式”的,也不是“中國式”的,而要遵循“具有自己特點”的智利道路。他說:“我的政府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政府”,而是“一個民族主義的、人民的、正義的和革命的政府,這個政府將走向社會主義。”1971年5月,他在議會全體會議上進一步重申,要使智利成為“第一個按照民主的、多黨制的和自由的模式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
阿連德把內閣中三個重要的經濟部門——財政部、勞工部和公共工程部——交給共產黨人管理。
在任總統的兩年零十個月中,阿連德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現行憲法規定的范圍內,接管了一些“管理不當”的企業,把包括智利最大的紡織廠在內的紡織、煤炭、鋼鐵、硝石等工業以及福特汽車公司的一家裝配工廠,收歸國有。阿連德政府把被外國資本控制的銅礦全部實行國有化。為了收回被三家美國公司(安那康達銅公司、肯奈柯特銅公司和塞羅銅公司)擁有的銅公司,1970年12月,提出關于把銅礦等基本礦藏實行國有化的憲法修正草案,授權政府把全國礦山收歸國有,對被國有化的銅礦,在扣除折舊費和1955年以來所得的超額利潤以后給予賠償費,在30年內付清。這個修正案于1971年7月11日經議會通過,并由阿連德簽字付諸實行。智利人民把這一天定為“民族尊嚴日”。7月17日,智利政府正式接管了在智利的美國銅公司的子公司及其控制的銅礦。
1971年11月4日,阿連德在慶祝人民聯盟政府執政一周年的大會上,談到一年來國有化的成績時指出,國家已控制了90%的私人銀行,美資美洲銀行、英資倫敦南美銀行等已收歸國有;接管70多個壟斷企業。阿連德政府還通過收購的辦法,買下美國財團安格洛—勞塔羅硝石公司在智利化學和礦業股份公司中的全部股份,將智利最大的洛塔—施瓦格爾煤礦等本國私營礦業改為國營。這樣,銅、煤、鐵、鋼、硝石等重工業基本上已為智利政府所控制。1972年11月,國營企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30%。智利的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初步確立了國營、公私合營和私營三種所有制的經濟體制,為發展民族經濟創造了條件。
為了完成弗雷時期開始的土地改革,截止1971年11月,阿連德政府接管了1,328個莊園或大地產(幾乎為上屆政府在六年中征收的總數),共計2,593,000英畝左右的土地,分給無地農民,并組成農業合作社。到1973年初,政府已征收了3,479個莊園。
阿連德政府采取積極措施,發展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它命令工廠全日開工,把每天一班八小時工作的工廠改為三班制。1971年國民生產總值比1970年增長了8%。失業率從1970年的8.5%降到1971年的4.5%。工資增加了35—47%。在首都圣地亞哥周圍的貧民區興建大批簡易房屋,計劃把棚戶區改造具有統一規格的街道。根據智利缺醫少藥的狀況,阿連德動員醫學院的學生和醫務人員,到貧苦群眾中去防病治病,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對外政策方面,阿連德政府宣布“尊重自決權和不干涉原則”,主張“同世界上所有國家建立外交、貿易和文化關系”。他強烈譴責“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死敵”。阿連德就職后10天,智利同古巴恢復了外交關系。1970年12月15日,智利同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阿連德政府加強同東歐國家和亞、非、拉美各國的外交和經濟聯系。阿連德實行睦鄰政策,為了加強同鄰國的關系,他于1971年訪問了秘魯、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改善了同阿根廷的關系,兩國總統進行了互訪。1971年9月,智利加入不結盟國家組織。
阿連德強調通過議會道路進行革命,主張在資產階級議會和資產階級法制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合法斗爭。他說,“我主張通過合法的途徑實現到目前為止只能通過武裝斗爭才能實現的東西”。這種合法斗爭就是所謂“利用憲法中的一切方便之門開辟一條走向新憲法即人民憲法的道路”。
他迷信資產階級軍隊是“忠于憲法”的,是“忠于公民投票意志”的,智利軍隊是“穿軍裝的人民”。他在政治和物質上給予軍隊優厚待遇,親自訪問兵營以爭取下級軍官的支持。他反對建立人民武裝。當工廠、礦山、學校成立保衛委員會并要求發給武器時,阿連德持反對態度。即使在反政府軍隊進行武裝挑釁的情況下,他仍然要求工人糾察隊“克制”、“冷靜”,主張“非暴力”。他曾經說過,他反對槍桿子,主張議會斗爭。
阿連德充滿信心地想在智利創造一條新的革命和平發展的道路。但在執政以后,他始終處于激烈的政治與經濟斗爭之中:既要對付美帝國主義的干涉,又要同國內的資產階級反對派進行斗爭。
早在1970年智利總統大選時,美國國際電報電話公司伙同美國中央情報局,向基督教民主黨提供了100萬美元的經費,企圖阻止阿連德上臺。阿連德政府組成以后,美國又對智利實行經濟封鎖,并對國際信貸機構施加壓力,停止向智利提供一切貸款。同時,對智利軍隊繼續提供軍事援助。
國內反動勢力一開始就進行反對阿連德政府的活動。法西斯組織“祖國與自由”多次組織暗殺政府重要人物的活動。1970年10月22日,支持阿連德的原陸軍總司令施奈德被暗殺;1971年6月8日,原內政部長佩雷斯被暗殺。
反對派利用各種機會,攻擊和破壞阿連德政府的各項政策法令。議會中最大的反對派基督教民主黨,同國民黨結成聯盟,利用它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反對阿連德政府提出的所有提案。
阿連德政府把社會主義片面地理解為經濟結構改革和福利主義。它大幅度地增加工資,給農村勞動者家庭實行補貼,使國民收入的分配嚴重失調,引起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據智利中央銀行統計,1970年11月1日到1973年8月31日,貨幣發行量增加了17倍,嚴重影響了勞動人民的實際收入。在農村,由于土地改革中征收土地擴大化,損害了中小農的利益,加上許多分得土地的貧苦農民缺乏農具、種子和資金而使大量土地荒蕪,農業生產不斷下降。
阿連德政府的這些政策,嚴重損害了廣大中間階層和工農群眾的利益,使自己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反對派利用中間階層對阿連德政府經濟政策的不滿,煽動罷工罷市,大搞黑市活動。1973年4月,他們煽動銅礦工人大罷工達兩個半月之久,使國家損失6,000萬美元。7月又組織卡車主罷工,使全國70%的運輸停頓,工業生產中斷。
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引起阿連德政府的政治危機。阿連德采取改組內閣,增加軍人入閣等措施以防止政變,但未能阻止局勢的進一步惡化。1973年6月29日,一個裝甲兵團暴動。8月,議會借口阿連德拒絕宣布修改過的經濟所有制法案①,宣布政府為非法,要求阿連德辭職。
1973年9月11日,智利武裝部隊三軍司令和警察首腦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宣布成立以陸軍總司令皮諾切特為首的軍政府委員會。軍政府委員會要求阿連德總統辭職,表示愿意為他及其家屬提供流亡國外的飛機。阿連德拒絕了這一要求。他說:“我不離開莫內達宮(總統府),也不投降。他們從這里搬出去的只能是我的尸體。”他集合總統府的全體成員(23人)作好抵抗的準備,并向全國發表了三次廣播演說,表達抵抗到底的決心。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激戰,阿連德總統以身殉職。
上一篇:阿育王
下一篇:阿齊克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