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瑟羅》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1564—1616)創作的悲劇。威尼斯軍中大將、黑皮膚摩爾人奧瑟羅與元老的女兒、白種貴族小姐苔絲狄蒙娜傾心相愛,遭到家庭和社會的反對。當時正值威尼斯領地塞浦路斯敵情告急,公爵需要奧瑟羅去抗擊入侵的土耳其人,便不予追究。他倆趁機私下結為美滿夫妻,并一同隨軍出征。旗官伊阿古因奧瑟羅將副將的職務授給凱西奧而沒有給他,便對奧瑟羅懷恨在心,多方設計誣陷凱西奧與苔絲狄蒙娜有私情,使奧瑟羅輕信中計,親手將苔絲狄蒙娜掐死。事后,伊阿古的妻子揭發了丈夫的陰謀,奧瑟羅悲慟萬分,悔恨交加,以劍自戕,伊阿古則被押回威尼斯受懲。
奧瑟羅是文藝復興時期富有積極冒險精神的巨人形象。他英勇豪邁,寬厚坦率,自信信人,自愛愛人。為爭取婚姻自由,他理直氣壯地用訴說自己冒險征戰的功績和光明磊落的求愛行動,駁斥了莫須有的控告。他對苔絲狄蒙娜的鐘愛,是因在她身上找到了追求向往的至善至美,并把她作為自己生活的精神支柱。后來他掐死妻子釀成悲劇,不是由于“天生的”嫉妒之心, 而是因為對丑惡的現實沒有清醒認識。苔絲狄蒙娜是一位具有沖破種族界限和砸碎封建婚姻枷鎖的雙重叛逆性格的新女性,具有純潔、溫柔、熱情和富有理想、追求個性自由的美好性格和品德。她把奧瑟羅引為知音,是傾慕他的奇偉驍勇,信賴他的正直誠摯,敬愛他的博大無私。正因如此,她毅然跨越了種族與門第這兩重在當時幾乎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大膽奔赴奧瑟羅的住處秘密結婚,并放棄舒適富有的生活,追隨丈夫投身到征戰的生活中,把自己的命運和奧瑟羅緊緊連在一起。她的無辜犧牲,啟發人們不得不去思考她所代表的美的毀滅的原因。他們是作者夢寐以求的真、善、美的體現,也是人文主義者理想的人與人真誠關系的典范。伊阿古是陰謀家、野心家的典型。他狡猾、陰險、兇殘,當面講好話,背后下毒手。損人利己是他的生活信條,爾虞我詐是他的道德原則。奧瑟羅和苔絲狄蒙娜便是以他為代表的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邪惡勢力的犧牲品。通過奧瑟羅與伊阿古的矛盾,作者所要揭示的是人們真誠相待的愿望和冷酷無情的現實之間的沖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極端利己主義思想。
作品中悲劇人物性格的內在矛盾,給悲劇沖突提供了可信的基礎。奧瑟羅是個出類拔萃的英雄,但性格上卻有著輕信的弱點;苔絲狄蒙娜為爭取幸福的愛情敢于直言公堂之上,但在婚后也擺脫不了封建倫理道德的束縛而成為一切服從丈夫的賢妻良母。正是由于人物自身的這種內部沖突作用于戲劇性的外部沖突,便給伊阿古的陰謀以可乘之機。而這兩種沖突相互交纏糾結,則又更為深刻地揭示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主題思想。劇中帶有象征意味的抒情描敘又很有獨到之處。奧瑟羅在“手帕風波”中上了圈套后,苔絲狄蒙娜“純潔無瑕的容顏”,被他看成是“丑行和恥辱的標志”;他“心目中愛情的圣壇”,也變成了一片“蛤蟆繁育生息的污地”。善良的靈魂偏偏跟惡行悲慘地糾纏不休,生性并不嫉妒的奧瑟羅終于死于“嫉妒”,這就寓意著時代的黑暗。苔絲狄蒙娜在生命最后時刻所唱的天鵝之歌,又不乏崇高的氣氛和理想的色彩。這正是作者的美麗憧憬,使一部展示死的劇作噴溢出了生的芬芳氣息。
上一篇:《大街》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威尼斯商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