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少室山韋煉師升仙歌》原文與賞析
皇甫冉
紅霞紫氣晝氳氳,絳節青幢迎少君。
忽從林下升天去,空使時人禮白云。
這是中唐初詩人皇甫冉所作的一首關于韋道士逝世的詩歌。少室山在今河南登峰,煉師是對道士的敬稱。詩中的韋煉師即住于少室山者。所謂升仙,實指道士逝世,因道士企求修煉成仙,故諱其死而以升仙稱之。
盡管此詩有著升仙歌的美名,但實際上它畢竟是一首悼歌。一般而言,悲感傷悼是悼歌的應有之義,但是這首詩卻與一般的悼歌不同,它沒有悲哀傷感的眼淚與呼號,也沒有喪、逝之類的詞語,表面上卻寫得熱鬧榮耀,顯得有若慶賀禮儀的氣氛與場面。你看那朵朵紅霞,陣陣紫氣,映紅了天空,充塞著天地,使得天地之間洋溢彌漫著一派吉祥喜慶的氤氳之氣。在這一片吉祥喜慶的氣氛中,張掛著青色帷幕的仙車自遠而至,車上的仙人手持著絳紅色的符節隨車而來到了人間。仙人駕車的到來,正是為了迎侍少君而去。少君,原指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此人自稱能與神仙交往,神通廣大。后來也稱道士為少君。此詩中的少君,既有道士之義,又有將韋道士比擬為能與神仙來往的李少君的用意。因此,紅霞、絳節二句,是以慶賀的典儀揚而來隱示韋煉之喪葬典儀,以熱鬧喜慶的表象來掩飾本應有的哀傷。詩人這一寫法是否違拗人情?當然,人之死總會人悲傷。但是逝者乃是位道士,而道士隱居山林僻處,苦心修煉,其目的就在于企望得道成仙。當然所謂的得道成仙本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幻想,一種自我精神寄托。死喪本是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則。但是人們總是愛諱言死喪,好代言以升天成仙之類的說法。更何況道士的理想彼岸正是得道成仙升天而去,故詩人也就把韋煉師之死看成是修煉成正果,終于成仙而去。而這豈不就是道士之所追求期冀,人情習俗之所喜言樂道的嗎?而既然是升天得道,功成仙去,當然也就要寫出一派紅霞滿天,紫氣氤氳的吉祥喜慶氣象
然而這畢竟是以虛幻的喜氣來強掩悲傷的事實,所以盡管詩人諱言其死,將喪事喜寫,但仍然沒能完全掩飾住詩人的傷感與哀惋的悵惘。“忽從林下升天去,空使時人禮白云”二句,正是詩人真實心情的自然流露。所謂“林下升天去”,意謂道士在山林中經長期苦心修煉,終于升天成仙而去。表面當然也說得夠得意快慰的,但實際上是逝世的美化說法,其事實可哀。“時人禮白云”字面上雖寫出了人們對韋煉師駕著白云升天而去的虔誠禮敬之意,但實際上正寫出了人們在這一凝重肅穆的場合中的悲傷悵惘之情。而這種種的真情實感,又巧妙地從“忽”字“空”字傳達出來。韋煉師之死,竟是那樣地出人意料地突然,因此也就更使人驚心傷痛!盡管時人對煉師升天而去是那樣地膜拜禮贊,然而對于詩人來講,這卻顯得多么地于事無補。友人的永逝,留給詩人的卻只能是拂不開的沉痛與傷悼,一種永久的悵惘。當然詩人內心的這種感情在詩句中是極為含蓄地表達的,因此使得此詩在感情的表達上顯得很微妙,帶有雙重性的特點。但它在骨子里卻是以喜寫悲,以熱鬧寫空虛悵惘之情的。這正是這首詩的一個主要特點。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小游仙》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少林寺贈達禪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