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1564—1616)最有代表性的喜劇。威尼斯外貿巨商安東尼奧,為幫助朋友巴薩尼奧去貝爾蒙特向名門閨秀鮑西婭求婚,因貨船遠航一時缺少現款,便破例向高利貸者猶太人夏洛克借錢。安東尼奧借錢給人從不收息,夏洛克嫉恨在心便乘機報復,也假意不要利息,但須訂借約:到期未還要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安東尼奧為解友人之急,又想到屆時貨船早已返回,便簽訂了借約。在鮑西婭的“三匣擇婚”中,巴薩尼奧不為金銀的富麗外表所動,選了質樸的鉛匣,得到了鮑西婭的愛情。大家正為此慶賀時,得知安東尼奧因貨船觸礁無法還債,夏洛克已向公爵控告,堅持履行借約,致使安東尼奧身陷囹圄。鮑西婭立即化裝成律師,趕往法庭代為辯護。她將借約解釋為“只準割肉,不準流血,既不能多割,也不能少割”,粉碎了夏洛克企圖用法律名義行兇報復的陰謀。
作者筆下的安東奧尼是善良的“商人之子”和忠于友情的化身。他身為富商豪賈,卻重情好義,濟人之危,甚至為成全朋友的婚事甘冒“割肉抵債”的危險代為借錢,表現了人文主義理想中的高貴品質。而夏洛克,則是個集貪婪、奸詐、吝嗇、狠毒等惡行于一身的高利貸者。他對安東尼奧的仗義疏財,一直懷恨在心。他簽訂“一磅肉”借約的動機,除對安東尼奧進行報復外,還企圖實現“生意買賣全憑我一句話”的野心。也正是這種金錢狂的欲望,使他對一切人都冷酷無情、刻毒殘忍。仆人被他餓得皮包骨頭;獨生女把家稱作地獄;女兒私奔他只是心痛被帶走的財產;不去尋找女兒是怕花銷路費。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嗜財如命、貪得無厭的典型性格。鮑西婭是作者理想中的新女性形象。三匣擇婚表現她的高尚情操和愛情理想,象征著純潔愛情對世俗觀念的勝利;化裝出庭表現她的熱情慷慨和機智勇敢,表達了無私友誼終將戰勝金錢罪惡的信心;索環戲夫表現她的溫柔多情和樂觀俏皮,揭示了新型女性充滿青春活力的性格特點。形體美和精神美的完整統一在她身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作品的主題,在表達“善”與“惡”的斗爭和“人性”與“非人性”的沖突的同時,歌頌了無私的友誼和真誠的愛情,批判了貪婪、嫉妒、仇恨和殘酷。喜劇的結局表明了人文主義思想原則的勝利。
作品內容豐富,情節生動。除“一磅肉”借約和“三匣子”擇婚兩個主要情節平行發展外,還有女兒私奔和仆人易主兩個次要情節的巧妙穿插。各個故事交替展開,多而不雜,主次分明,又各具特色。“一磅肉”借約看來荒誕離奇,卻含有深刻的社會內容;“三匣子”擇婚富有童話幻想,表現了對理想的憧憬。對比手法是貫穿全劇的另一顯著特色。在人物上,以仁愛、友誼、慈善的人文主義群象對比貪婪、殘忍、狡黠的夏洛克;在情節上,從借約簽訂到求婚成功和從安東尼奧束手待斃到眾人歡慶勝利,悲喜交替,互為烘托;在地點上,充滿詩意的仙境般的貝爾蒙特與進行殊死斗爭的塵世威尼斯,反復變換、相互對照。全劇正如雨果所說:“字字都是對照”,劇本主題也因此得到深刻的發揮,成為作者最成熟、最有影響的喜劇。
上一篇:《奧瑟羅》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威廉·退爾》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