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王》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小說家戈爾丁(1911— )的第一部長篇寓言體小說。故事發生在未來的原子大戰年代,一架英國飛機遭到襲擊,一群男孩空降到人跡罕至的荒島上。孩子們只得按文明的習慣自己組織起來謀生,等待營救。經民主選舉產生的領袖拉爾夫在足智多謀的畢吉幫助下,召開會議,通過決議,組織島上的生活與工作。孩子們最怕島上的野獸。不久杰克對畢吉產生本能的仇恨而另立山頭,孩子們分成兩派。兩股勢力斗爭的結果,杰克占了上風;拉爾夫成了孤家寡人,最后逃進森林。杰克放火燒山,窮追不舍。熊熊烈火引起了過路軍艦的注意,一位軍官登上孤島,發現孩子們變成了一群野人。拉夫爾見到軍官失聲大哭。
小說旨在探索人性惡,強調人心中存在著一種黑暗,這反映了作者對世界文明衰頹的憂思。在流落孤島的這群孩子中,拉爾夫是人類文明的代表,而以杰克為首的“獵人”則代表著無政府的勢力;故事就以這兩股勢力為中心而展開。荒島是一個與世隔絕,脫離了文明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他們剛開始還保持著成人世界那種文明的習慣,以民主的形式召開會議,選舉首領,通過決議,組織生活自救。但由于人心內的黑暗漸漸吞噬了文明的外殼,并在島上蔓延開來,文明的習慣便開始消失,人的野性便也滋長起來。強悍的杰克處處表現出這種野性:他認為要生存就最需要肉食,因而成了嗜血的獵人;他殺死一頭豬,把豬血涂在身上,歇斯底里地把西蒙活活咬死。他為爭奪畢吉的眼鏡,將這個文明的智囊推下海溺死。由于文明消失殆盡,所以拉爾夫才成了光桿司令。但杰克仍不罷休,他的獸性繼續膨脹,他放火燒山,欲置文明的領袖于死地。作者這樣抽掉人的社會條件,把惡看成先驗和超歷史的東西,這種觀點不一定正確。然而回顧人類經歷了兩次野蠻的大戰的歷史,統觀物質文明越發展戰爭威脅越是令人不安的當今世界,同時分析不少國家元首利令智昏,導致種種人間悲劇的事實,我們可以說作者的深慮也是有道理的。作者進行人性探索,是希望人們認識獸性,并予以控制,從而保持心理和精神的健康。這一動機是可取的。
作者運用象征主義的手法來揭示主題。杰克把豬頭撐在地上,來奉獻給孩子們懼怕的野獸,后來西蒙看見豬頭上布滿了蒼蠅,成了蠅王,而且張開大口說它就是大家所懼怕的野獸。作者以此告訴人們:蠅王是人以外的外在存在,又是人心中的內在的存在,是內心的黑暗在外在世界中可以用肉眼觀察的一種形式。書名“蠅王”一詞系希臘語“魔鬼”,作者在此是指人性的非道德和混亂的本能。通過這些象征手法展示主題,作者要人們深刻地去認識人類邪惡的本性,去認識人類文明的脆弱性。
上一篇:《藍燈》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裸者與死者》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