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燈》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敘利亞作家哈納·米奈(1924— )的著名長篇小說。小說以法國殖民統治下的拉塔基亞城為活動背景,以法里斯的生活經歷為情節線索。年方16歲的法里斯情竇初開,傾慕鄰居姑娘冉達,也向往戰爭冒險。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他就失業了,經受了戰爭帶來的災難,過著饑餓空虛的生活。他看到人們為食物奔波,忍受饑餓的煎熬,也看到一些官吏富人發戰爭財,欺壓弱小。一次為搶購面包,法里斯和顧客與面包商沖突,擴大成為人民與警察、敘利亞人與法國人的搏斗。法里斯因此被捕,飽嘗獄中之苦。這導致全城罷市和哈勒比領導城堡區示威游行。法里斯在監獄里,受到環境的磨煉,思想日趨成熟,體格也長成英俊青年。一年半后他被釋放,與冉達的愛情與日俱增。但為尋找工作,他為放蕩的師娘勾引,引起人們的議論和不滿。他中斷與師娘的往來,很快被解雇失業。在矛盾和痛苦中他志愿應募入伍開赴利比亞戰場。父親艾布·法里斯為兒子參加殖民當局的軍隊而憤怒,冉達為情人的離開而痛苦。戰爭結束,法里斯卻葬身戰火。冉達久思成疾,芳魂歸天。悲傷的葬禮過后,傳來游行隊伍要求殖民當局撤軍的鬧聲,人們紛紛加入游行隊伍,寬闊的街道擁擠得水泄不通。
作品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敘利亞人民內憂外患的痛苦生活,表現了他們要求民族獨立,反對殖民統治的斗爭,塑造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典型形象。法里斯、冉達是不幸的青年一代的代表,他們有向往,有追求,但殖民統治下的社會現實只能給他們痛苦和憂患,最后成為殖民統治者的炮灰和犧牲品。哈勒比、艾布·法里斯是老一輩敘利亞人民的代表,他們青年時期參加過土耳其的雇傭軍,深知殖民統治者的罪惡和戰爭的艱難,有著強烈的民族獨立意識,痛恨法國殖民當局,他們堅定、老練,知道怎樣與敵人斗爭,領導了拉塔基亞自發的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
小說內容豐富,筆觸有力,敘述靈活。民族矛盾、階級矛盾、鄰里糾纏、家庭爭吵、愛情糾葛都交織在一起。往事的回憶,面包鋪前的斗毆,聲勢浩大的游行,躲避空襲的紛亂;悠閑的海濱垂釣,純潔的男女戀情,悲傷的生離死別,殘酷的獄中苦刑,肉欲的男女私情,紛陳斑駁,多姿多彩。將豐富眾多的內容組織在一部作品中,敘述筆法自由靈活,往往不受空間限制,同時展開幾個場面。描寫簡潔有力,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突出特點,不作過分的鋪陳渲染,幾筆勾勒凸現出事物的本質。小說中人民形象的塑造真實生動。他們都有各自鮮明的個性特征,都有各自性格的弱點,是現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活人。作者在普通的實際生活中揭示他們與殖民統治者的對立,抒寫他們的民族熱情。
上一篇:《董貝父子》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蠅王》簡析|介紹|賞析|鑒賞